书城励志靠自己最好
10721800000010

第10章 敬业的力量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宝贵,也没有人不热爱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事业看作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展现给人们的一定是七彩和灿烂。在现实生活中的成功人士都热爱着自己所从事或将要从事的事业,具有一种忘我的敬业精神。

为自己的事业而“发狂”

著名导演张艺谋可谓是红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全世界,而他所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要来源于他对电影艺术的诚挚热爱和忘我投入。

与张艺谋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工作狂。一旦他在做一件事,一旦他在思考,他可以不吃不睡,连轴转,而且又总是乐此不疲。正如作家王斌所说的那样:“超常的智能和敏捷固然是张艺谋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惊人的勤奋和刻苦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1986年,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被吴天明点将出任《老井》一片的男主角。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张艺谋接到任务,二话没说,下农村了。他剃光了头,穿上长裆裤,露出了光脊背,就吃住在太行山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每天他与老乡一起上山干活,一起下沟提水。为了使皮肤粗糙、黝黑更像农民,他每天中午光着膀子在烈日下暴晒。为了使双手变得粗糙,每次摄制组开会,他不坐板凳,而是蹲在地上,用沙土揉手背。为了电影片中的两个短镜头,他打猪食槽子连打了两个月。为了影片中那不足一分钟的背石镜头,张艺谋踏踏实实地背了两个月的石板,一天3块,每块150斤。在拍摄过程中,张艺谋为了达到逼真的视觉效果,真跌真打,主动受罪。在拍“舍身护井”时,他真跳,摔得浑身伤疼;在拍“村落械斗”时,他真打,打得鼻青脸肿。更有甚者,在拍旺泉和巧英在井下那场戏时,为了寻求垂死前那种奄奄一息的感觉,他硬是三天半滴水未沾,粒米未进,连滚带爬拍完了全部镜头。

记得他在拍《红高梁》的时候,为了烘托剧情的氛围,他亲自带人种出了一块100多亩的高梁地;为了“颠轿”一场戏中轿夫们抬着轿子踏得山道尘土飞扬的镜头,张艺谋竟然让大卡车拉来十几车黄土,用筛子筛细了,撒在路上;在拍《菊豆》中杨金山溺死大染池一场戏时,为了给摄影机找一个最好的角度,更是为了照顾演员的身体,张艺谋义无返顾地跳进染池充当替身的热情与剑勇气。如果一个人为了事业,可以不顾惜脸面,甚至不顾惜生命,那么,就没有什么艰难克服不了的了,没有任何人能与之匹敌。

张艺谋因此而荣获第2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中国第11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第8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导演吴天明评价他说:“如果我们的专业演员都能像艺谋这样下苦功,我国银幕上虚假的表演不是可以大大减少吗?如果我们的电影艺术人都能像艺谋那样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上,中国电影还愁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吗?”吴天明的这段话,对于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是很好的诘问。

成功的喜悦源于敬业

洛克菲勒是美国石油大亨,他的老搭档克拉克这样说他:“他有条不紊和细心认真到了极点,如果有一分钱该归我们,他要取来;如果少给客户一分钱,他也要客户拿走。”

洛克菲勒对数字有着极强的敏感,他常常在算账,以免钱从指缝中悄悄溜走。他曾给西部一个炼油厂的经理写过一封信,严厉质问:“为什么你们提炼一加仑火油要花1分8厘2毫,另一个炼油厂却只需9厘1毫?”这样的信还有:“上一个月你厂报告有1119个塞子,本月送给你厂10000个。本月份你厂用去9537个,却报告现存1012个。其它570个塞子哪去了?”

这样的信据说洛克菲勒写过上千封。他就是这样从书面数字——精确到毫、厘、个,分析出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弊端所在,从而有效地经营着他的石油帝国。洛克菲勒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是在年轻时养成的。他16岁时初涉商海,是在一家商行当簿记员。他说:“我从16岁开始参加工作就记收入支出账,记了一辈子。它是一个能知道自己是怎样用掉钱的惟办法,也是一个人能事先计划怎样用钱的最有效的途径。如果不这样做,钱多半会从你的指缝中溜走。”

要想靠自己成功,你起码先要对自己负责,也就是要对你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都要认真、敬业。

温馨提示:敬业,就是尊敬、尊崇自己的职业。如果一个人以一种尊敬、虔诚的心灵对待职业,甚至对职业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就已经具有敬业精神。而且只有将自己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生命信仰,那才是真正掌握了成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