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丛林法则:16条金科玉律让你畅游职场
10721600000057

第57章 疑人也用,用人也疑

懂得丛林法则的领导非常重视对下属的“信任”,主张:“疑人也用,用人也疑”,这与常言所说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刚好相悖。

在用人问题上,有的领导者就犯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错误。从历史上看,诸葛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没用好马谡和魏延两个人。首先说马谡。马谡作为得力干将之一,确实为诸葛亮出了很多好主意,是诸葛亮最信任的谋士之一。结果,马谡滥用诸葛亮对他的信任,痛失街亭,大败而归,害得诸葛亮也留下一个“挥泪斩马谡”的失败案例。再说魏延。尽管魏延作战能力很强,但是因为来得比较晚,所以没有排上“五虎将”的坐席,得不到高层的认可。诸葛亮甚至直接说魏延有反骨。再加上魏延是“跳槽”过来的,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尽管魏延提出了很多一招制敌、独辟蹊径的好建议,诸葛亮都是直接否决,连可行性分析都不做,最终逼得魏延再次“跳槽”。

英国的巴林银行曾对驻新加坡的里森“用人不疑”,结果他三年来一直作假账隐瞒亏损,最后造成8.27亿英镑的损失,迫使有200年历史的巴林银行破产。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也因向经营者放权,而且什么也不管,放手让经营者去干,结果公司财务混乱不堪,巨额损失达数亿元。由此可见,“用人不疑”此念大谬也。

事实上,领导亲自选拔的人,即使你有火眼金睛,也未必能“一潭清水望到底”。况且人也是在发展变化着,只能说基本符合职位要求,至于今后工作中是否表现出色,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和考查。这就蕴含着一种风险,有可能事与愿违,但既或如此,虽有“他究竟能否干好”的疑惑,也还要边用边查,所以“疑人也要用”。

但是现在许多单位的领导很难做到“疑人要用”,他们只选择所谓“不疑”的人,大多是与其具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人。而拥有血缘关系的人往往因此而没有压力,对事不承担责任,滥用手中的权力,不能将权力和责任对等,事实证明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疑人要用”,意味着领导者要有广纳贤才之胸襟,只要是有用之才,都可以用。楚汉之争时,刘邦对韩信的忠贞是有一定疑心的,但他却能从大局出发,重用韩信,打了一系列胜仗;唐朝的魏征原是唐太宗政敌一方的人,但太宗却大胆启用。人所公认的“贞观之治”不能没有李世民,也不能没有魏征。疑人,是主观的东西,人才却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稍微有怀疑就不用的话,那么世间还有什么人才可以用呢?

“用人要疑”中的“疑”,并不是指盯梢、暗查、跟踪之举措,而是针对各部门、各工种的不同,估计会出现什么问题,据此制定一系列相互制约的规章制度,让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有规章制度在监督他们。这种监督检查,预期防范,更对工作有着进一步完善。从这个意义来说,弥补了“用人不疑”中的放任自流、任其专干的弊病。

总之,在用人上,只有做到了“疑人要用,用人要疑”,才可以创造出吸引、使用、监督人才的良好机制和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保护好人才,激发人才的热情和忠诚,开创出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