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佛养心 道养性:心中有佛人自安
10718900000032

第32章 看透释然,自在心安(2)

虚尘大师没有着急,而是露出了微笑,他告诉这位商人:“有一棵苹果树,他接受了阳光、雨露、养料,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秋天成熟,成熟的时候,并非所有的苹果都会在一块儿成熟,有些苹果早已红透了,而有的依旧青青待熟,并非它不会成熟,只是时间还没有到而已。”

商人此时平静下来,他明白自己太急功近利了,在愉快中接受了批评,再三为自己的鲁莽行为向虚尘大师道歉后,离开了寺院。

一年后,虚尘大师收到这位商人一大笔捐赠,这位商人在信中说自己的业务“空前红火”,以致自己没有时间亲自到寺里来致谢了。

佛在心中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因为自己眼下的处境地位不如意而丧志,不能因为时间的消磨而灰心。古往今来功成名就者,有少年英雄,也有大器晚成。不管怎样,急于露头角就难于成气候,急功近利就不足以成就大事业。看透这一点,并能秉持正道,善于等待,成功指日可待。

【人间世态】

不做傀儡

笑晗不是业务部最优秀的职员,但却被任命为业务部的经理。这本来是件高兴的事情,但上任伊始,笑晗却很矛盾,因为业务部里有一个大姐大级的人物潇潇。此人一直是这个部门业绩最好的员工,但个性张扬,口无遮拦,大家都不喜欢她。虽然如此,性格温和的笑晗却一直都很敬佩她。任命通知下来的那一天,潇潇的脸色很难看,但也没说什么。为了以后融洽相处,笑晗请潇潇在一起吃了顿晚饭,表示要向她学习什么的,希望她能多多支持。潇潇倒也没说什么,只是说大家都是好姐妹,以后要互相帮助。谁知她当面说得挺好,此后却经常在众人面前说笑晗的错误,挑剔她的不是,还违反规定休假,有什么事情也不和笑晗通报,自做主张。季度总结的时候,她竟然越级向高一级领导汇报工作计划和工作业绩。大家都看不过眼,都说笑晗好性格,但是个傀儡上司。

安心释语

要想摆脱傀儡上司的尴尬,成为一个成功的上司,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勇敢地对无视你存在,甚至有挑衅意图的人说“不”,也对自己的好性格说“不”,要在必要的时候拿出上司的样子。不要害怕,更不要懦弱,因为在这里你是上司;

2.懂得尊重下属,礼贤下士,以人为本;

3.要常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样就会理解对方,会更好地处理和融洽彼此的关系;

4.要有能力,有工作能力,还要有领导能力。

商业智慧

十大创业品质

创业专家提出了“十大创业品质”。我们来看一下,企业家是如何练就纵横创业江湖之“必杀技”的。

1.诚信——创业立足之本

市场经济已进入诚信时代,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态,诚信日益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与发展源泉。在他们看来,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企业模式等都可适时而变,唯有创业者品质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创业者品质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发展空间。不守“诚信”,或可“赢一时之利”,但必然“失长久之利”。反之,则能以良好口碑带来滚滚财源,使创业渐入佳境。

2.自信——创业的动力

日本八佰伴集团创始人和田一夫开始时仅经营一家小水果铺,还被一场大火烧得赤手空拳。但是,在“不摧毁旧的,就不能建设新的”信念支持下,他最终东山再起,成为名噪一时的创业家。人的意志可以发挥无限力量,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对创业者来说,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信心,要坚信成败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全靠自己努力,更要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

3.勇气——视挫败为成功之基石

失败的结果或许令人难堪,但却是取之不尽的活教材,在失败过程中所累积的努力与经验,都是缔造下一次成功的“宝贵基石”成功需要经验积累,创业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失败中跌打滚爬。只有在失败中不断积累经验财富,不断前行,才有可能到达成功彼岸。美国3M公司有一句关于创业的“至理名言”为了发现王子,你必须与无数只青蛙接吻。对于创业家来说,必须有勇气直面困境,敢于与困难“接吻”。

4.领袖精神——创业的无形资本

“一只狮子领着一群羊,胜过一只羊领着一群狮子。”这一古老的西方谚语说明了创业者领袖精神的重要性。企业成功离不开团队力量,但更多层面上取决于领导者本人。创业者是企业的一面精神旗帜,其一言一行都将影响企业的荣辱兴衰。

5.爱心——创业成功的催化剂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产品和企业的公众形象定位,对创业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富有爱心是构成诚实、良好商业氛围的重要因素。从某种角度看,爱心是创业成功的“催化剂”。企业通过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情支持公益事业,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反过来对企业的发展将产生强劲的支持作用。一位成功人士就曾感叹说,有时候花再多的钱做广告,不如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社交能力——借力打力觅捷径

以往人们总是强调自主创业,但如今这种观念正在改变,人际关系在创业中的作用逐渐加大,人脉圈日益成为创业信息、资金、经验的“蓄水池”,有时甚至在商业活动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效。在当今提倡合作双赢的时代,过去那种单枪匹马的创业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需求。扩大社交圈,通过朋友掌握更多信息,寻求更大发展,日益成为成功创业的捷径。

7.合作能力——趋时避害形成合力

携程计算机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季琦告诉青年创业者,“携程网”的成功,除了抓住当初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契机,有一个良好的创业团队是关键。“携程网”的团队成员来自美国Oracle公司、德意志银行和上海旅行社等,是技术、管理、金融运作、旅游的完美组合。大家在一起创业,分享各自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避免了很多创业的“雷区”。

8.创新精神——创业成功的维生素

“金利来”领带的创始人曾宪梓说:“做生意要靠创意而不是靠本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缺乏创新的企业很难站稳脚跟,改革和创新永远是企业活力与竞争力的源泉。

9.魄力——该出手时就出手

商海女杰菲奥里纳在面对戴尔、IBM等领先者时对惠普员工说:以前我们要做到95分才推出,现在我要求80分时就推出,然后慢慢改进;以前是瞄准、准备、开火,在网络时代里,瞄准了就要开火,没有时间准备。在创业界,往往是风险与机会并存。创业者必须善于发现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探求欲;必须敢于冒险,即使没有十足把握,也应果断地尝试。

10.敏锐眼光——识时务者为俊杰

生意场上,眼光起了决定性作用。很多资金不多的小创业者,都是依靠准确抓住某个不起眼的信息而挖到“第一桶金”的。市场经济刚起步时,机会特别多,好像做什么都能赚钱,只要你有足够胆量和能力。但如今每个行业每个领域都有人做,激烈的市场竞争宣告“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微利时代”。因此,创业机会必须靠创业者自己发掘。

不要让形式上的差异,掩饰盖了本质上的相同

在一座寺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和他的两个徒弟。

一次,两个徒弟看到屋里飞进一只蜜蜂,蜜蜂努力地朝窗外飞,却被窗上厚厚的玻璃挡住了,一次次徒劳地摔下来。

徒弟甲说:“这只蜜蜂真是愚蠢,既然知道这个方法行不通,为什么还要做努力呢?它这样做,即使飞一辈子也不可能成功。”他从中得到领悟:世上有些事不能强求,该放手时就放手。

徒弟乙说:“这只蜜蜂真顽强,它那么勇敢,失败了也不屈服。”他也从中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像蜜蜂那样,锲而不舍,败而不馁,百折不回。

于是,两个争执起来,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他们只好去找师父来评理:“我们的观点,究竟谁的才是正确的呢?”

老和尚说:“你们谁都没错。”

两个徒弟不解,心想,怎么可能两种观点都对呢?难到师父是故意做好人,不让我们再争执了?老和尚早就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他微笑着,拿出一块大饼,吩咐他们把大饼居中切开。徒弟二人照做了。

老和尚问;“两个半块饼,你说哪半块好,哪半块不好?”

他们回答不出。

老和尚说:“你们总是看到相异的地方,而没有看到相同的地方,形式上的差异掩盖了本质的相同。”

佛在心中

的确,生活中的事物都有两个方面。看问题不要只看到一方面。许多表面看似相同,可能实际是相殊甚远,而表面相殊的,倒可能有质的相同。生活中的不少错误有时就是因为看不到这一点而产生的。在看待问题时,尽量从不同的角度多想一想,全面地看问题,就能够避免许多错误。

【人间世态】

有些话说还是不说

林洁到公司一年后,就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因为这个家族企业的人际关系太复杂,每个部门都有老板的亲友,同事们平时很少沟通,好像互相都防着似的。

刚到公司的时候,林洁提交了一份财务计划,其中谈到销售部门的费用过高。第二天销售部经理助理就来找她谈话,希望她能“实事求是,不要只盯着费用,应该把效益和费用结合起来考虑问题”。林洁被这次谈话弄得不明所以,后来才搞清楚,原来销售经理是老板的表弟。自己部门的工作问题,就更大了。财务部经理是老板的妹妹,她仗着自己的特殊身份,一揽公司的财务大权,而且还做了许多不符合财务规范的事情。这些,林洁都看在眼里,也非常清楚长此下去会对公司会造成危害。可是,碍于她的特殊背景,林洁不知道该跟谁说,只有自己郁闷的份儿。直到递交辞职报告的时候,林洁还在为一个问题摇摆不定:说还是不说?公司的管理存在漏洞,尤其是财务方面,老板是因为对外人不放心才用自己妹妹的,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却适得其反,使员工与老板之间隔了一道天然屏障。如果不说,问题会越积越多,终究要出大麻烦;可是如果说了,老板会相信吗?——她毕竟是个“外人”。再说,如果这些事情传出去,对她再找工作也不一定有好处,因为做财务工作是最忌讳“多说话”的。最后,林洁还是选择了缄默。职场险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说既然自己已经选择离开,原公司的好坏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了,何必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呢?但缄默的林洁,并没有因此而平静,内心的挣扎总是撕扯着她……

安心释语

对于上述的情况,首先要搞清事情的本相,不要把负面问题泛化。一个人在离职时,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都说明本人在职场生涯中有一定的盲点和欠缺。即使是因为所在的单位有问题,或者领导和同事的确不好相处,但毕竟还有人继续在那里工作,从这一点看,起码本人的容忍度和接纳度还不够。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如果只从反面看问题,那么就可能把负面的东西泛化,从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和心理,使自己看到、想到的都是阴暗面。这种状态无论对于解决目前的问题,还是对于即将面临的新环境,都没有益处。所以要尽可能反向思维,使自己具备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

其次就是要跳出“说”与“不说”的烦恼。离职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只把眼光盯在单位、领导或同事身上,却很少有人看到自己的问题。这样也会造成离职者总是过分关注自己的烦恼,因而在“说”与“不说”中徘徊。客观地分析,我们不必把离职的原因归咎于谁,而是要从事件本身剖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高?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是否还欠缺?自己的心态还有哪些部分没有调整好?自己对哪些人和事是排斥的?如果以后再遇到同类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离职事件”转化成让自己学习和成长的基点,并且获得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这样,就可以使自己在未来新环境中遇到问题时,多一个方法,多一种选择,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养分。一帆风顺的经历不能给人足够的锻炼和磨砺,而挫折、困难、逆境却能让一个人真正地成熟起来。

禅机轶事

物我合一

苏东坡和秦少游一起外出,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一个全身爬满虱子的乞丐前来向他们乞讨。

苏东坡说道:“这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了!”

秦少游立即反对道:“你说的不对,虱子哪能是从身上污垢中生出,明明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

两人各持已见,争执不下,于是两人打赌,并决定请佛印禅师当评判,赌注是一桌上好的酒席。

苏东坡和秦少游私下分别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帮忙。佛印禅师欣然允诺了他们。两人都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于是放心地等待评判日子的来临。

评判那天,禅师不紧不慢地说道:“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所以你们两个都输了,你们应该请我吃宴席。”听了禅师的话,两个人都哭笑不得,却又无话可说。

禅师接着说道:“大多数人认为物是物,我是我,物我是对立的,因此产生种种矛盾与差别。在我的心中,物与我是一体的,外界和内界是完全一样的,它们完全可以调和。好比一棵树,显然同样接受空气、阳光、和水分,才能得到圆融的统一。管它虱子从棉絮或污垢中长出来,把自与他的冲突去除,才能见到圆满的实相。”

人人都是优秀的,差别在于如何认识、发掘和重用自己

清源禅师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闭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清源禅师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洞山。他把洞山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洞山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清源禅师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洞山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清源禅师笑了笑,没再说什么。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清源禅师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洞山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清源禅师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清源禅师硬撑着坐起来,抚着洞山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洞山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清源禅师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清源禅师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洞山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