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懂管理不如懂心理
10709100000021

第21章 从小事中了解下属的心理

水滴虽小,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谚语说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也,因为从一叶飘落这一小的现象就可以知道大的事件——秋天快到了,识人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品性、志向和好恶都体现在平时生活中的小事中,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许多有用的东西。

看过《世说新语》的人都知道管宁与华歆的故事,本来他们算是不错的一对好朋友。后来管宁与华歆割席分坐,断绝来往,不过是因两件小事。一件是在两人锄地的时候,一块金子光灿灿地从地里漏出来,管宁视如瓦石,挥锄如故;华歆却乐得心花怒放,拿着金子舍不得放下。另外一件事发生在他们读书的时候,一位高官的车队威风凛凛地从门外经过,管宁充耳不闻,华歆却撂下书带着几分贪恋跑去看热闹。待他回来,管宁已把席子一分为二了。

擦人于微,从小事上看出华歆的人生取向来,管宁的眼光确实了得,后人把管宁割席载之于书,说明是赞成其做法的。

无独有偶,美国的一位管理学家曾受聘于一个大老板,在几次用餐时,他发现老板盛饭不是多了就是少了。他想一个连自己吃多少东西都把握不准的人,值得再为他效力吗?便辞了职。果不其然,那个老板的公司后来因决策失误真的倒闭了。

基辛格在外交上的盖世才华是举世公认的。在他初入哈佛大学拜访学界泰斗艾略特的时候,艾略特并不热情,碍于情面,他只是给基辛格开了一张书目,那上面列了25本必读书的篇名,让基辛格通读之后写出一篇读书报告,比较一下德国学家廉德的两本专著《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艾格特嘱咐基辛格在完成读书报告钱不要再来找他。三个月后,基辛格把读书报告交给了艾略特,当天下午艾略特把电话打到了学生宿舍,要基辛格去见他。

作为一名学者,艾略特的目光是很挑剔的。但读过基辛格的读书报告,他得出的是这两点:在基辛格之前,从来没有一名学生真正认真读完这25本书;也没有人写出过条理这样清楚的读书报告。对一名导师老说,要了解一名学生,看过学生的一篇读书报告就足够了。

蚁孔虽小,却能使黄河决堤、一溃千里。可见,小处虽小,但却能见大。一个大的灾害并不全是偶然而降的,他多是因为平时的毛病未被人知晓而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来;而成功也并不是一日之功,同样是平时注意自己言行从而得到的。故要找失败的原因,应多看看自己平时的所为;要成功,就应时时注意,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那么,要识人以促成自己事业的成功,就应从小识人,从小的言行之中看到他大的方面。

这就如同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一个大的阴谋或是知道一个宝藏的所在。有一位母亲的话对我们应有启示,她告诫自己的儿子说:“如果有一个女孩跟你去西餐,点了全餐,起初上来的开胃菜、面包、汤、沙拉,她他全吃光了,等到后面的主菜和甜点,已经撑不下去,你可别怪她。她绝不是浪费,只是不会点西餐,甚至可能没有吃过全餐。但你要是哪天遇见一位小姐点了全餐,而且从头到尾,每道菜只碰一点点,可就应小心了,那真是太浪费了,只怕你将来养不起。”这位母亲的话可谓真有见地。人生的经验使她学会了从小处识人,而小伙子们生性需达又被罩于情网之中,哪能想得到那么深那么远呢!这点又不得不诗人联想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名言。

国外一位著名银行家的经历应该对我们识才有所认识。他早年工作极不顺利,好几次都没有应聘成功,当他带着一颗受伤的心走进一家银行,不幸的是,他又被拒绝了。默默地,他走向了大厅的出口,不经意间,他发现地上有一枚闪亮的图钉,就蹲下捡了起来。这时银行的董事长恰巧从这经过,看到了这细小而又平常的一幕,但董事长却别具慧眼,认为这种人正是银行所需的,任用他的话一定会把银行的事办好。第二天他就接到了银行的聘任书,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银行大王。这位银行大王的产生得益于那位董事长慧眼识人。如果董事长稍微粗心一点,或者是虽然看到这感人的一幕却没有思考一番,那么这颗闪光的金子将还会在沙堆里。

用人是领导成功的关键,而用人之前提是要识人。领导者能以小识人,可见其与众不同。

一个人的才能志向往往在不加留心的细节之中,这细节不时地反映在一个人言行举止当中。

男人爱说女人魅力动人之处常在不经意的一瞥之中,这话不无道理。如果借用到识人上,就可以说一个人的才能志向往往在不加留心的细节之中,这细节不时地反映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当中。知人言行后识人是管理者识人的一个重要手段。

清朝的曹国藩具有异乎寻常的识人术,通过人的身体来判断对方的品质、性格、情绪、经历,并对其前途做出准确的预言,某天,有新来的三位幕僚来拜见曾国藩,见面寒暄之后退出大帐,有人问曹国藩对此三人的看法。

曹国藩说: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谨慎有余,小心翼翼,乃一小心谨慎之人,是适于做文书工作的。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乃属机巧狡作之辈,不可重用。唯有这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乃一忠勇毅的君子,有大将的风度,其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只是性格过于刚直,有偏激暴躁的倾向,如不注意,可能会在战场上遭到不测的命运。

这第三者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罗泽南,后来他果然在一次战斗中中弹而亡。

曹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人向幕府推荐了陈兰彬、刘锡鸿两人。他们都颇富文采,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并负盛名。接见后,曹国藩对二人作了评价:“刘生满腔不平之气,怨不保令终。陈生沉实一点,官可至三四名,但不会有大作为。”

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寿出使西洋,两人意见不和,常常闹出笑话。刘写信给清政府,说郭嵩寿带妾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辱国实甚”。郭嵩寿也写信说刘锡鸿偷了外国人的手表。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倾向于郭嵩寿,将刘撤回,以后不再设副使。刘对此十分怨恨,上疏列举李鸿章有十大可杀之罪。当时清政府倚重李鸿章办外交,上疏留中不发。刘锡鸿气愤难平,常常出语不逊,同乡皆敬而远之。刘锡鸿设宴请客,无一人赴宴,不久他忧郁而卒。

陈兰彬于同治八年(1869年)经许振炜推荐,进入曾国藩幕府,并出使各国。其为人不肯随俗浮沉,志端而气不勇,终无大建树。

因此,在企业用人中,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从下属的言行举止间一个人的才干和品行。

作为上司,也许你眼中的下属仍旧都和往日一样神采奕奕,笑容。工作起来也格外地投人。但你要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虚假状态,也许其中有人正在努力保持自己的笑容,但他们并不是以最佳状态进行工作。如果你能经过仔细观察,对处于生命状态低谷的下属给予理解和爱护,那么对方今后会以十二分努力来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