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亚欧硝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0707500000018

第18章 国联决议成为一纸空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面对日本的空前进攻,中国政府采取了不抵抗和依赖国际联盟解决问题的误国政策。

国际联盟于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的当天,在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主持下正式成立。凡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对同盟国宣战的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都是国际联盟的创始会员国。

国联有4个主要组织,分别为秘书处、理事会、全体大会及国际法庭。除了这4个主要组织外,国联还有其他机构及委员会。

国联理事会担当了“执行者”的身份,并指导全体大会的事务。国联的理事会最初有4个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另有4个非常任理事国。非常任理事国需从常任理事国以外的成员国中选举胜出,而且任期只有3年。而首任非常任理事国为比利时、巴西、希腊及西班牙。

美国本来有望成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但因1919年1月20日美国参议院拒绝接纳《凡尔赛和约》,拒绝加入国联,这降低美国在国联的参与度。

1926年9月8日,德国加入国联,与日本、意大利一起成为常任理事国。

理事会会议每年平均举行5次,有需要时会另开特别会议。在1920年至1939年间,共举行100多次公众会议。

在20世纪20年代,国联曾成功地解决一些小纷争。但对于20世纪30年代较大的冲突,国联则显得力不从心。

1931年9月21日,中国代表施肇基根据国联盟约第十一条将“九一八”事变诉诸国联理事会,要求立即采取措施,“阻止危及各国和平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恢复原状,并决定应向中华民国支付的赔款总额及性质”。

9月22日,国联理事会仓促举行会议。而此时,日军已经侵占了沈阳、长春、吉林、辽源等26座大小城市。

国联理事会在听取中、日两国代表的发言后,按照英国代表的主张,授权西班牙代表、国联理事会主席向中日两国政府发出内容相同的“紧急通告”,要求双方立即停止一切冲突,撤退军队,荒谬地把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同等看待。

为了应付国联理事会的决议,9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将侵略行径说成是“自卫”,并宣称日本在中国东北“无任何领土野心”,日本政府有诚意采取“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方针”,将军队撤退至满铁范围内。

日本的声明是把冲突的责任推给中国,以争取列强的同情。日本此举果然奏效,它使国联理事会相信,是中国人“大大夸大了所发生的事情”,只要给予时间,日本会找到体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日本大受鼓舞,认为国联理事会没有实力干涉日本的行动。随后,日军便趁势侵占了洮南、洮安和敦化等地,并准备继续向“北满”推进。

9月28日,中国代表再次做出努力,建议国联理事会派一个中立代表团去中国了解事实真相,但遭日本代表断然拒绝。

9月30日,国联理事会行政院通过决议,决议内容空洞无物,徒然地呼呼中日两国尽力避免形势的恶化,并未重申撤兵要求,派调查团一事也由于日本的反对而作罢,理事会随之休会。

国联理事会的态度大大助长了日本侵略扩张的气焰。1931年10月8日,日本轰炸锦州,国联理事会才感到局势的严重。

10月9日,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指示外交大臣雷丁:“我们在理事会必须在认真制订政策方面能起领导作用。”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史汀生致电国联理事会,表示愿与国联理事会进行合作,并决定以国联理事会邀请的方式参加国联理事会下次会议。

10月13日,应中国代表要求,国联理事会在巴黎召开会议,法国代表白里安充当主席。在会上施肇基控诉日本在9月30日理事会后,不但没有退兵,反而暴行越演越烈。

日本代表则竭力为日本侵略辩护,竟称:东三省为日本生存所系,故不能从该地撤军。

白里安表示,中日双方均负维持远东和平责任,应各自约束。10月16日,美国代表基尔伯以正式观察员资格参加会议。

10月24日,国联理事会作出第三次决议,要求日本在11月16日以前将军队退到南满铁路区域之内;要求中国切实保护在华日侨;撤军完成后,中日两国开始交涉。

这是自事变以来国联理事会对日本提出的最强硬的要求。尽管如此,但决议仍然没有谴责日本侵略者,而且由于日本的反对,大会主席白里安宣布:依照盟约的规定“未获全体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效力”。

这说明,国联仍未改变对日本姑息迁就的立场。

日本坚决拒绝了国联理事会的撤军要求。1931年10月26日,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满洲”事变的第二次政府声明》,继续反诬中国“收回国权运动渐趋极端”,企图破坏日本国民“生存权益”,声称日本如果撤军,只会使事态更加恶化。日本不仅拒绝撤军,而且于11月初大举进犯黑龙江,使国联理事会的决议成为一纸空文。

11月16日,国联理事会在巴黎举行会议。

3天后,日军攻占了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日军没有像西方各国所希望的那样进攻苏联,而是掉头南下进攻锦州。

为了欺骗国联理事会,转移其要日本撤军的注意力,11月17日,日本主动提出要求国联理事会派调查团到“满洲”调查的建议。国联理事会如获至宝,将注意力完全转到派调查团的问题上,在短短20多天的会期中,理事会竟召开21次秘密会议讨论调查团问题。日本则乘机提出要国联理事会承认其在东三省的所谓“剿匪权”。

12月10日,国联理事会通过决议,决定派遣国联调查团赴远东考察,同时也让日本最后以保留发言的形式实际获得了“剿匪权”,给日本以后的军事提供了“合法”的外衣。

12月15日,日陆军参谋部在给关东军的电报中要求:“进攻锦州,事前要采取适宜的方法,其实施手段应与剿匪的名义相符。”

1932年1月,日军正是以所谓“剿匪为名,增派兵力,攻占锦州和辽西”。

国联理事会就日本武装入侵中国东北问题争论了3个月,既不谴责日本,也不制止日本扩大侵略。日本正是在这3个多月的时间里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完成了对中国东北的占领。随着军事行动的结束,国联理事会活动的中心也转向国联理事会调查团。

根据1931年12月10日的国联理事会决议,调查团由5人组成,其任务是“到当地调查并向理事会报告任何影响一切能危及国际关系,威胁或扰乱中日两国间的和平的一切情况”。中日两国可各派一人参加调查团,并对其活动提供一切方便条件。

1932年1月21日,国联理事会调查团正式成立。团长为英国前驻印度代理总督李顿爵士,团员为美前任菲律宾总督麦考益少将,法国殖民地防御咨询委员会主席、前驻印支法军司令克劳德中将,德国前任东非总督希尼以及意大利外交官马柯迪伯爵。中国派前外长顾维钧、日本派驻土耳其大使吉田伊三郎作为顾问参加调查团。

这个调查团成立后,行动迟缓,2月3日从欧洲出发,直至4月21日才到达沈阳。此时,日本已成立了伪满洲国,造成既成事实以迫使李顿调查团承认现状。

李顿调查团在东北活动了一个半月,6月5日回到北平。9月4日,调查团完成了报告书。10月2日,《国联理事会调查团报告书》在国联所在地日内瓦、中国南京与日本东京三地同时公布。

《国联理事会调查团报告书》承认,“九一八”事变是日方的预谋,但不敢谴责日本的侵略,没有认定日本军事行动的侵略性,却诬蔑中国的革命运动,为日本的侵略行为遮目。

《国联理事会调查团报告书》承认,东北三省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揭露了伪满洲国是日本炮制的傀儡政权,但又“承认满洲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极大重要性”,说什么“日本在满洲的权利和利益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为日本侵略制造合法依据。

在解决方法上,报告书既不同意中国恢复“九一八”事变前状况的要求,也反对承认日本维持伪“满洲国”,主张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限制日本独霸中国东北,以国际共管维护英、美等国在东北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