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企业创新的组织基础
10706900000006

第6章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在第一章,我们讨论了技术创新的过程和基本模式,从中可以看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但企业的技术创新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并涉及企业内外部的多个利益主体,同样需要有效的协调和控制,可以把它叫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一、技术创新战略的界定

在企业层次上,技术创新战略从属于企业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分支不可能脱离企业战略这一基础而独立存在,技术创新战略来自企业战略,企业战略规定了技术创新的范围和程度,因而技术创新战略的启动与实施与企业战略有相当的一致性。与企业战略类似,技术创新战略的启动和实施也要受到多种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如果把技术创新战略仅仅理解为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显然过于狭隘,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是对与技术有关的企业未来发展的全面谋划,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战略目标(领先者、追随者或模仿者)、技术来源(内部或者外部)、技术创新的范围和方式(产品或工艺创新)、技术变化程度(根本创新或渐进创新)、效益实现方式(出售新产品或转让新技术)。

作为更广泛的经营和公司战略的组成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同样具有对企业全部资源和能力运用的指导性和方向性特点,是一种全方位的行为。从横的角度来说,包容了企业全部经济活动;从纵的角度来说,既是企业眼前资源的运用,又着眼于将来资源的合理配置。技术创新战略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也就是创新资源的整合过程,企业必须在综合考虑了经营状况、产业结构和竞争态势、产品特性等因素,并判明优劣和发展方向后才能更好地确定技术创新战略。

二、技术创新战略目标

1.领先技术创新战略

领先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进行技术开发取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企业自身的能力完成创新的后续环节,率先实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获得并维持所在行业的技术领先地位。对一个企业来说,采取领先创新战略并不意味着要完全独立完成所有创新工作,企业掌握的是关键技术环节,辅助性内容同样可以通过委托或外购获得。领先技术创新战略产生的技术突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后续创新,形成企业的技术优势,进而为企业长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领先型技术创新战略由于高度不确定和稀缺性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技术基础,一般适用于在本行业中处于技术前沿,不断进行开拓性研究开发的企业。

2.追随技术创新战略

追随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紧跟领先者,利用追随和延迟带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吸收借鉴领先者的经验教训,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能力迅速跟进领先者,既避免了前期开发的高风险,又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赶上甚至超过领先者。实施追随技术创新战略的企业不做新技术的开拓者,而是要成为有价值的追随学习者。其研究开发活动主要是跟踪领先者,始终保持迅速跟进的能力,技术创新侧重于渐进式,对已有技术的有效组合是追随技术创新战略获得成功的一个有效策略,但企业要具备开发无法获得的关键技术和技术秘密的能力。相对于领先技术发展战略这种战略具有低成本、低风险的特点,但回报并不见得低,不过很难获得技术领先地位。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具有对技术与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企业在保持一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基础上,在实验性开发、设计和实现工业化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

3.模仿技术创新战略

模仿技术创新战略与追随战略的主要不同在于它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作为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其着眼点是引进、模仿带来的预期的经济效益,并通过引进、模仿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它学习的对象不一定是技术领先企业,模仿的技术也不一定是领先技术,但一定是有明确市场前景的。采用此战略的企业能否赶超先进企业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对引进技术进行二次创新(模仿创新)的能力。

无论是领先、追随还是模仿技术创新战略都有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具体选择哪一个,取决于企业对其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认识和最终所采取的竞争战略。

三、产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技术创新选择

在产业导入期到成长期,行业主导技术尚未形成,行业中技术领先的企业力图以自己为主建立行业技术标准。竞争的焦点一方面体现在产品技术的改进和完善上,另一方面是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技术得到广泛认可,最终成为行业的标准,也就是未来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在主导技术形成之后再与主流企业进行竞争,企图设立行业的第二标准的行为具有极大的风险,如PC行业成长期苹果与IBM的抗争。在这一阶段,企业没有必要在工艺过程创新上投入过多来求得低成本优势,因为这一阶段的顾客不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他们不会因为某企业产品的低价格而增加需求,也不会因新奇产品的高价格而放弃购买。企业无需进行诸如大规模生产线的引进或不惜减少产品特色以提高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相反,企业完全可以精简业务单元,自己只控制核心技术,将外围的生产订单委托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完成,从而保持一种相对较灵活的业务单元结构,以快速满足需求量不大但是要求独特新颖的产品。实际上,在企业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中接纳的其他企业越多,或者说外包所涉及的外围企业越多,也就意味着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越大。

在产业成熟期,主流设计技术逐渐为原来的非主流所掌握。顾客群体的扩大也对产品提出了较为成熟的要求,他们要求在原有主流设计之外再提供一些价格低廉但与主流设计兼容或一致的产品,原来的那些非主流企业可能开始生产与原主流产品相兼容但并非主流企业的产品,他们的技术创新致力于生产工艺的改进来获得低成本制造技术。同时企业通过兼并、购买、拓展企业业务单元,加强企业业务单元间的共享活动来使生产达到适合的经济规模,进而降低成本。在这一阶段,行业竞争的焦点在价格和成本上。

在产业衰退期,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是一次将自己的产品重新确立为主流、修正行业标准的机会。企业有两种选择,一是扩展现有产品生命周期,二是开发新的产品替代原有主流产品。当现有主流设计达到极限时,行业内的创新者已经在寻求新的替代技术,企业不应再向现有技术投入更多的研发费用以维持现状。但应强调的是,判断一项技术是否已进入衰退期从而不存在进一步改进的余地是一项难度较大且颇具风险的决策,这取决于企业对行业主导技术发展演化的认识程度。

四、技术组合

任何一个企业经营所依赖的技术都有很多种,是多种技术的组合。Harris、Shaw和Somers认为,这些技术可以根据它们对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加以分类,还可以评价企业相对竞争对手的地位。技术重要性用该项技术对产业竞争基础的作用来衡量,如果一项技术显示了改变竞争基础的巨大潜力,那么这项技术就是产业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相对技术地位用企业相对竞争对手在专利、技术诀窍、学习曲线效应、关键人才等方面的优劣势来衡量,相对技术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技术的投入。

基于这两个维度的分析框架。Harris、Shaw和Somers提出,位于“赌”这个象限的技术也就是重要性和相对地位都很高的技术企业最应该全力以赴加大投入,争取有所突破,是技术开发的重点。

处于“兑”象限的技术可能曾经很重要,但由于产业竞争基础的变化导致其相对重要性降低。这些技术并不是毫无价值,它们常常与企业拥有的重要技术有某种联系,因而不能一概排斥不予投资,而是需要进一步考察其重要性降低的原因以及在企业技术体系中的作用再作决定。

对“平”象限的技术企业有两种选择:加大投入使企业在该技术领域赶上竞争对手,或者从与之相关的产品领域撤出,这取决于企业的战略。

“抽”象限的技术无疑需要逐步放弃,但由于组织本身的惯性使得企业继续投入对不能获得回报的这些技术的研究开发。

Harris、Shaw和Somers的分析框架说明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规划技术创新活动,评价分析不同技术的战略价值,确定研究开发的重点技术领域。

五、合作和自主创新

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创新活动都是由企业自主进行的,因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需要确定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合作和自主创新的选择。所谓合作创新是指以企业自身为中心联合利益彼此独立的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如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进行的研究开发和其他的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新技术,并迅速地把新产品、新技术推向市场。

合作创新必须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机制,合作各方在技术活动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中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的成员既可以是供需关系,也可以是相互竞争的关系。技术合作是以企业为主体,但并非只是企业间的行为,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也是常见的合作创新形式。上下游企业(或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不涉及利益冲突,比较容易实现,而竞争对手之间的创新就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因此在技术上与其他同行企业共享是一种可能危及本企业竞争优势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风险。总体来说,合作创新的意义在于各方的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行技术资源互补,各自所得大于可能的损失时就能达到降低创新风险、共享创新成果、共同发展的目的。

合作创新可以出现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一个是在技术开发阶段,即合作研究开发(包括中试);另一个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商业化推广阶段,常见的形式是颁发技术许可证。相应地,企业在合作创新中的利益寻求既表现在技术方面,如共同研究开发,又表现在市场方面,如技术所适用的目标市场对于技术拥有者来说较难进入或拓展,很多拥有独特技术的中小企业就会寻求合作创新。

企业合作创新成功的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与潜在的合作伙伴存在一致的利益和目标。任一合作主体利益的实现不应排斥其他主体利益的实现。如果合作创新所针对的目标市场与潜在合作方其他业务单元所在的目标市场发生冲突时对方就可能会牺牲合作以维护其原有业务单元利益的后果。

(2)与潜在合作单位存在优势互补。从技术合作的初衷来看,实现功能互补是合作的前提条件,没有优势互补,合作就失去了意义。此外,优势互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彼此之间利益和目标的一致,因为任一合作伙伴拥有的优势都将受到其他伙伴的制约,而在没有优势互补的合作中,这一制约显然是不存在的。

(3)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合作创新的任何一方都有义务建立一个基本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义务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契约或者条文所无法替代的。要想建立牢固、坚实的合作基础,就必须重视三个简单而又重要的原则,即:第一,平等相待;第二,求同存异,避免对抗;第三,充分的信息沟通。

需要强调的是,合作并不是要丧失自我,而是以我为主的合作。如果企业自身没有必要的技术开发能力,仅仅依靠外部的技术输入就不是合作创新而变成了技术依赖,只能成为低端产品的“代工者”。

六、技术交易和技术转让

对于拥有大量新技术的企业来说常常需要决定是自己把一项技术推向市场还是通过技术交易把这项技术转让给其他企业。

技术交易和转让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行为,主要表现在:

(1)获得必要的收益,激励企业的技术开发。企业开发的技术并不是都能通过自己生产产品获得收益的,原因主要在于:①采用了替代技术,或生产经营方向发生了变化,原来使用的技术停止使用了,但对其他企业仍然有用,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往往把自己已经淘汰的过时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②有些技术是可以共用的技术,也就是在开发者自用的同时,又能在一定范围内转让给他人使用的技术;③企业在研制自己所需要技术的同时可能附带产生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技术。这些技术的转让无疑能为企业带来客观的收入,对补充企业未来的研究开发经费有很大的作用。

(2)技术转让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技术转让次数越多,转让技术的使用范围越广,则技术的市场占有率越高。扩大市场占有率对技术供给者来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在有技术供给竞争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有利于配套技术和后续技术出让率的提高;二是技术使用面广有利于形成技术标准,从而在行业主导技术上取得领先甚至垄断优势。

(3)建立良好社会形象。技术的出让有利于形成企业“新技术提供者”、“技术领先”的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

(4)弥补自身的不足。对于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配套资源,没有能力充分挖掘自主技术的价值,只有通过转让的方式获得收益。

(5)防止竞争对手模仿。由于专利保护期的限制,专利对技术的保护是有限的,而通过技术许可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竞争对手的模仿。

按照国际技术贸易的标准划分,主要的技术交易形式有六种:①成套技术设备转让,②技术(咨询)服务,③专利、专有技术与商标的许可证贸易,④技术工程承包,⑤与合作生产有关的技术转让,⑥与投资有关的技术转让。

从战略角度认识技术交易重要的是每一项技术转让都有特定的战略目的,同时企业必须区分什么技术是可以交易的,什么技术是不能交易的。通常,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不能也不会转让的,这反过来印证了我国很多行业的“市场换技术”所得到的只能是外围的非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只能通过自主创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