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写给中学生及家长和老师
10706800000042

第42章 不断加重财商码

社会是个永恒的课堂,一出出或悲或喜的人生活剧将在社会这个舞台上演。现今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家里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不肯吃苦,不能受累,受不了挫折和打击,更欠缺融入社会的能力。暖棚温室开不出傲雪寒梅,鸡笼鸭舍飞不出冲天雄鹰。中学阶段,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素质。时代在发展,社会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尝试着走出象牙塔,融入大社会,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又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用自信去掌舵,用自强去挂帆,用智慧和热血划出青春生命的鲜活轨迹,在古老的而又年轻的中华大地上,写下撼人心魄的动人诗章。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己。

——方孝孺

假使一个人不在金钱里埋葬自己,而能用理性支配金钱,这对于他是荣耀,对于别人也有益处。

——高尔基

所谓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包括正确认识、应用金钱及掌握金钱规律的能力。

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可以这样理解,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人作为经纪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2010年7月14日,香港凤凰网以《名牌大学毕业生买错车票流浪南昌街头》为题,转载了一条消息:7月12日10时许,南昌市筷子巷派出所接到报警,在站前西路与前进路交界处,一名乞丐躺在人行道上奄奄一息了。民警赶到现场后,立即将男子送往医院治疗。在上警车的时候,民警发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地方。虽然男子身上很脏,但是擦去污垢之处的皮肤很白皙,不像长期流浪的乞丐……

在医院,乞丐断断续续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民警意外发现,原来这名男子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毕业生。

7月13日清晨,接到民警电话的男子母亲,连夜从福建赶到了南昌。通过男子母亲的叙述民警了解到,男子名叫黄某,福建人,性格一直很内向。今年6月份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黄某希望回福建找一份工作,结果因为出来得匆忙,手机忘了带,而且不小心买了前往南昌的火车票。来到南昌后,只剩几十元钱了。为了生存下来,到处找工作,但因为无法与人正面沟通,没找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的黄某就在南昌流浪,因为天气炎热和食用了霉变食物,黄某倒在了站前西路与前进路交界处的人行道上,幸好路人发现报警。

很多网友质疑黄某,作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生存能力竟低到如此程度。不仅买错了车票,而且没有与人沟通的能力,“无法与人正面沟通”。这既有学校的责任,也有家庭的责任。从本文的角度来看,学校缺少财商培养,家庭缺乏财商教育,才出现了南昌街头的一幕悲剧。

财商是一个人判断金钱的敏锐性以及对怎样才能形成财富的了解。它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关键。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们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例如犹太人,他们把财商教育作为教育中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所谓延后享受,就是指延期满足自己的欲望,以追求自己未来更大的回报,这几乎是犹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犹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犹太人是如何教育小孩的呢?“如果你喜欢玩,就需要去赚取你的自由时间,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学业成绩。然后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赚到很多钱,等赚到钱以后,你可以玩更长的时间,玩更昂贵的玩具。如果你搞错了顺序,整个系统就不会正常工作,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你拥有一些最终会坏掉的便宜玩具,然后你一辈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没有玩具,没有快乐。”

在犹太人的财商教育思维里面已经融入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个人的一生是其规划的范围。个人追求,个人资源,都有理性规划,其最高目标是幸福的一生,财商是其规划的总体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国家对于下一代的理财能力的培养,早已逐渐提前。例如法国,早在儿童3~4岁阶段,家长们便开展家庭理财课程,教育基本的货币观念。约摸10岁左右,法国家长就开始为小孩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积极培养孩子的理财观。美国也是如此,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13岁开始打工赚钱,学习如何运用基金与股票等投资工具理财。

例如美国的“石油大王”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从小就接受父亲严格的“金钱教育”——父亲从不白白给他零花钱,而是要他做“雇工”去挣,而“雇主”就是他的父亲。他清晨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也挤牛奶。他有一个专用于记账的小本子,每天干完活,他就会把自己的工作进行量化,按每小时0.37美元入账,然后与父亲结算。当他在日后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时,虽然他已拥有了巨额财富,但他却始终保持着这种锱铢必较的理财态度:他的各种花费开支都要记录,就连三分钱邮票也不漏记;他的记账本从不离身,以便随时记录下开支;他的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正是这一“绝招”,令他在经营石油公司时,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掌握成本与开支、销售与利润等数据,最终成就了他石油霸主的地位。

但是,5~14岁的中国孩子在干什么?不是伸手找家长要钱去买零食,就是要家长帮他去买会打子弹的小手枪……据调查显示,中国孩子在四五岁时就能做到美国孩子11岁的事——发现广告中的事实,并准确无误地告诉家长“去买”;而美国孩子在12~13岁学会的东西——熟悉银行的业务以及金融投资等技能,中国孩子要到20岁左右才开始去学习。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在理财这方面的起点上就已经输了。

回头看一看我们的中学生群体,有多少人是不会“理财”的。在没进初、高中前,我们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花钱全由父母管着,父母给多用多,给少用少,几乎完全不为花钱操心,更不用担心没钱可花,只要敢伸手“要”就有了。可是现在离开了父母,有了独立的“财政大权”,可以自由支配任意消费了。看着满世界的“花花绿绿”,手里的钞票似乎一不小心就哗哗地流出去了,银行卡上的钱也说不清楚到哪里去了……而这种钱不会花、不够花的现象比较普遍。一项针对中学生理财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自己理财知识不足,约占四成的高中生经常入不敷出。他们身上的深层次问题,其实并不是钱不够花,而是不会花,而是缺乏合理支配资金的能力,没有形成正确的理财观,他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是需要提高财商,学会理财。

美国前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曾在华盛顿发言时说,财务管理教育对年轻人至关重要。年轻人应趁早理解基本的预算和储蓄概念,以免财政上做出错误的决定。有专家认为,中学时代是独立生活的第一阶段,不仅需要学习基础知识,更要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而理财正是中学生活的必修课。在此阶段,如果我们能够养成一些较好的理财习惯,掌握一些必需的理财常识,往往可以受益终身。

具体地说,要努力做到:

1.你即使减少衣着方面的开支,也能穿出自己的风格,并且更能符合高中生的特征和大众的心理期待。

2.请留心家庭的财务收支,包括将来上大学的费用是否有稳定的来源,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3.你可以不准备账本,但你必须对金钱有所计划,做到收支平衡,并优先保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切不可“寅吃卯粮”。

4.要创造机会参与打工赚钱,并把打工挣来的钱省下一半,补充自己的学业开销,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一些储蓄。

5.多观察生活,多接触社会,只要付出劳动,开动脑筋,你可以体会到父母赚钱的不易和艰辛。

6.要保证钱一定要花到“刀刃”上,不能左手刚刚进账右手马上就花出。要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作为中学生,年轻有活力,头脑灵活,追求时尚,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完全可以在假期及休息时间去“创收”。有一位学生在假期中,在长辈的帮助下,联系到一个卖西瓜的生意。一个暑假下来,他竟赚到了1000多元。除了买了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外,还为父母买了礼物。这的确是一个一箭双雕的理财方式,既让这位同学在赚钱的过程中了解了人情世故,又让他体验了一把做生意的艰辛与乐趣,增长了自己的财商。因此,我们应该在中学阶段就把创造财富、挖掘第一桶金、积累理财经验当作自己进入大学和社会大舞台的热身赛,在实际生活中逐渐学会理财,学会创造财富和管理财富的技能,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精打细算,做一个善于管理自己财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