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美好的未来做准备:写给中学生及家长和老师
10706800000017

第17章 寻求学习高效率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矻矻复孜孜,书我不相属,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泥沙悉淘汰,所取唯珠玉。

——叶圣陶

不要把许多杂乱的词句塞在脑子里,而是要启发了解事物的能力,使得从这种能力之中流泻出——像从活的泉眼流出一样——一条溪涧(知识)来。

——夸美纽斯

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进一步开发学习潜能,如何做好学习笔记等,都是必须认真研究和思索的。如果上述问题得到恰当解决,就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我们的学习主要依据是教科书,因为教科书确定了知识的基本框架。但教科书这个知识框架,只是学科体系以及围绕原理而展开的基本线索,是简略性的文本。要真正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逐步形成得心应手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在此教科书的框架上添砖加瓦,就一定要借助笔记来完成。

如果你去细心观察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认真地做课堂笔记和整理课堂笔记。他们在用心听课的基础上,把已经理解透彻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写出来,把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应用问题、教材拓展延伸的知识和心得体会等,有条不紊地整理成册。这些简明扼要的笔记,只需瞄一眼就知道是哪一堂课或是哪一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经验表明,做笔记并非越详细越好,而是要在用心听课的基础上,把已经理解透彻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语重新写出来。所以笔记的内容必须简明扼要,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之效果。

还是让我们以地理和历史学科为例,来说明课堂笔记的内容及方法吧。课堂笔记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预习时发现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二是老师讲课的重点;三是参考书或其他相关书籍中的重要资料;四是从报纸杂志上发现的剪贴资料;五是例题、应用题、自己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更为新颖的解答思路和方法等。

有人说,课堂笔记是测试学生理解能力高低的晴雨表,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可以把学生做笔记大致分类,从中可以看出它们各自的利弊。

一是速记型。这种笔记的方法是指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或在黑板上写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一字不落地记下来。对老师的讲课“有言必录”,对于以后的复习是非常方便的,但其不足是听课时只顾埋头做笔记,对讲课内容往往会一知半解,并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做笔记,因此,在效果上会打折扣。最好是在课堂上主要记纲目要点,课后再做补充,以使其更加完善。这样既不耽误听课,又有利于记忆、巩固和消化。

二是誊写型。是指听课时在笔记本上随便记录,课后再重新誊写一遍的方法。一般说来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用于不太擅长的学科,或是打算特别加强的学科,还是有效的。因为誊写过程就是再思考、再领悟、再强化记忆的过程。

三是重点型。是指在课前下大力气预习,在课堂上边用心听讲,边把内容重点整理到笔记上。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做到当堂消化。但前提条件是课前要充分预习,否则听课时会漏掉重要部分,或无法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

四是杂记型。是指在同一本笔记里,容纳了多种学科笔记,内容杂乱无序,有时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记的是什么,或者是要用的时候不知记在什么地方了。这种方法应尽量避免使用。

五是辅助型。是指除了一般听课使用的笔记外,另外备有一个笔记本,把学过的内容做重点整理,以便事后查阅回忆。辅助型笔记在学习活动中是大有裨益的。

六是最优型。最优型笔记的特点是写得简明易懂,标题清楚明了,课后做多元整理:将预习内容、老师讲授重点、复习内容等彼此连接,这样把相关内容做多元整理,不但印象深刻,且便于查阅。

清华大学博士生高皓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鉴:“在听课时,我们可以把笔记本的每一页都折成两部分,或者用铅笔画上线:空间大的那一部分用来记课堂笔记,空间小的那一部分记自己对相应内容的理解、体会和思考。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清晰地记录了老师上课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在自己复习、整理笔记的时候,又可以把自己的收获和对问题的新理解加以积累。也可以记笔记用蓝色笔,写思考用红色笔。总之,只有勤于思考,才能获得新知。”

有些经验丰富的中学老师,会提倡一种综合笔记法,也是可以借鉴的。综合笔记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1.预习时产生的疑问,百思不解的问题;

2.教材和老师讲课的重点;

3.其他教学参考书列出的有关资料;

4.从其他媒介中获得的信息,如从报刊中剪裁的资料等;

5.例题、应用题、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同学的好的解题方法等。

把自己容易犯错的内容记录整理下来,是一个不错的笔记方法。在2007年高考中,以文科663分的总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的王媛媛回忆说,在高考前复习的时候,她的“错题本”派上了用场。我们可以把自己的各个科目的错题本找出来,好好回顾自己在高中所犯的错误,总结自己出错的原因。是知识漏洞,抑或是方法的生疏?经过又一轮的回顾和理解,争取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最后都会形成一个“渔网”,没有人的网是没有洞的,但关键就在于你的网络织得够不够密,这才是高考中取胜的重要一环。

无独有偶,2007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大连女孩李昂,从中考前就养成了记错题的习惯。她说,我可以一天不做新题,但对于我已经做过的,错了的题,一定要弄懂,而且要详细地抄题,整理在错题本上。

对于错题本,李昂对自己的要求是,首先要保证错题本字迹工整,其次,记错题的时候不仅要抄题,要写正确的思路,还要写自己原本错误的思路。因为我们往往容易在摔倒的地方反复摔倒,所以一定要花时间分析自己当时为什么错了,错误的知识点在什么地方,这样才可以保证以后相关的知识点都不会再犯错。李昂还提出,错题本整理要及时,一旦搁置,很容易遗忘。李昂的做法是,每天至少整理一次,把当天老师讲过的卷子上错的点整理到本子上。有时会遇到边缘的知识点,往往被忽略,却突然出现在考试中,对于这种知识点,即使没有题目作载体,我们也要记录在错题本上。

李昂认为,考试前,作为高中学生如果能做到什么也不需要,只需要自己的错题本,那么在这一步上我们就很成功了,最能够弥补我们自己弱点的小本子必然会让我们在考试中格外游刃有余。

除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外,还要注意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事实上,每个人在听课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如果你在课堂上从来没有任何疑问,那么你的学习成绩可能是没有保障的。

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学习“搜寻疑问”。就是说在自读教科书的时候,遇到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地方,就要用笔画出线条。遇到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地方,就要在那里画出“疑问线”。凡是画了“疑问线”的地方,就要作为听课的重点,或者找机会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也可以查看参考书,直到弄懂为止。

有经验的同学会随身携带一个小的记事本,随时发现或想起什么疑问,立刻掏出小本子把它记下来,然后设法尽快及时解决。例如,对某一个公式的演变不甚了解,突然产生“怎么从那个公式演变成这个公式”的疑问。这类问题只要找到理由便解决了,而且印象深刻甚至终生不忘。

有了疑问及时向同学请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从同学那里学到知识,又可以将自己了解的知识教给同学,对所讨论的问题加深了解。

在上课的时候,应该用心听其他同学的发问和回答问题,并认真思考。有的同学在别人回答问题时,思想就溜号了,以为反正不关我的事了。这恰恰是丧失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因为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大都是非常关键的,或者是“承先启后”与后面的知识相关联的。另外,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教材中关键性的问题是大致相同的,对于其他同学的发问或回答用心听,用脑想,是十分有益的。

悔恨于过去之失之惰,不如及早行动来防范未来之痛。从现在开始,认真写好自己的学习笔记吧,这样你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