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63

第63章 民俗奇葩——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崇祯年间,已历时三百余载。因产生于天津杨柳青镇而得名。在中国众多年画中,卓而不群,风范独标。它风格独特,构图丰满,线刻精工细腻,人工染色艳丽,而且富有装饰趣味,为大众生活添加了欢乐,成为一年一度除旧迎新,履吉纳福的必备艺术品。

据说北宋末年即有开封的画师流寓于此,所以有“北宋画传杨柳青”之说。杨柳青年画以其细腻的笔法、秀丽的人物造型、明艳的色彩、丰富多姿的形式内容而著名。其中有“神笔”之称的白俊英就擅长杨柳青年画。

白俊英在书画艺术上造诣颇深,以绘画最为著名,她的山水画自有特色,画仕女极妍尽态,称为绝技。她的扇画和瓷画更是登峰造极,名噪一时。

白俊英家庭生活极为不幸,夫君早逝,她成了“青年孀守之人”,过早地结束了夫妻生活,因而也就避免了种种干扰与儿女拖累,在长期的孤独生活中,她不得不移情于诗文书画,在想象的世界里寻找寄托。因此,白俊英常得从容暇豫,以从事笔墨,或以书抒怀,或以画抒情,或以诗言志,从事艺术创作神凝意专,技艺精进,达到很高水平,世人称书画为“三绝技”,正是一个有力的旁证。年轻早寡,虽是不幸,但也造就了白俊英的多才多艺,足可见她是个自强不息的有作为的女子。

白俊英是个颇有学识,多才多艺的名媛,富有惊人的艺术才华,是才女中佼佼者,用“绝艺如君天下少”来形容白俊英当为恰如其分。

杨柳青年画在制作工艺上,技艺精湛,工序繁复。它采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一张年画要经过构稿、雕版、木版套印、工笔彩绘、精工装裱等几道工序。题材丰富多彩,胖娃娃、门神、缸鱼,吉祥喜庆、五谷丰登,表现人民欢度新春的欢乐情绪。人们把年画贴在内室墙上,水缸上,有的用来装饰窗户两旁的窗旁画,以增添节日欢乐气氛。

明末清初,杨柳青年画开始兴起并逐渐发展,那些画师是世代相传的高手,技法精湛,构图细腻匀整,讲究对称。在创作人物头脸衣饰时,多用粉金晕染,色彩绚丽;刻工刀法娴熟,细入毫发;印制工艺也甚考究,有些套版印刷之后,还须手工填彩,整个画幅,使人觉得富丽而悦目。在取材上,杨柳青年画不仅题材广泛,而且不断有所创新。一些反映政治时事的作品,如《天津北仓义和团民大破洋兵》等,对当时激发反帝爱国运动,起了积极的鼓舞作用。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

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连年有余》、《荷亭消夏》等一些传统佳作,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中外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珍品。周汝昌先生曾为杨柳青年画写诗,作过形象生动的描述“杨柳青青似画中,家家绣女竟衣红。丹青百幅千般景,都在新年壁上逢。”

杨柳青年画作为民族民间艺术,已走向世界,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