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58

第58章 书法家赵孟頫的绘画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推崇简约的书画风格,实为开创元代书画时代新风的领袖人物。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著称。传世书迹较多,传世画作有《鹊华秋色图》、《红衣罗汉图》、《幼舆邱壑图》、《秋郊饮马图》、《江村渔乐图》。

赵孟頫在政治方面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宋朝灭亡后,赵孟頫就一个人躲回家乡,打算潜心研究书法和画画。不久,元朝一位特使,名叫程钜夫,他是奉了元世祖之命,到全国各地寻访宋朝灭亡后,散落在民间的人才。不久,他打听到了赵孟頫。赵孟頫属于人世间罕见的美男子,身高体健,气宇轩昂,非常有气质,只要他一站出來,就能让所有人眼睛为之一亮。再加上他才高八斗,诗书字画样样精通。所以,当他一出现在元世祖的面前时,就立刻博得元世祖的欢心。经过交谈,元世祖决定将赵孟頫留在自己的身边,其排位甚至在右丞相叶李之上。

一天,元世祖要成立尚书院,就要赵孟頫代拟一篇诏书。这只不过是件小事,赵孟頫眨眼间就代拟好了。元世祖一读,不禁叹道:“写得好,把我要说的话全都说出来了”。此后,赵孟頫一直留在元世祖的身旁,是元世祖身边的红人。有一次,赵孟頫骑马从宮墙外走过,不小心竟连人带马掉到护城河里去了。元世祖知道后,非常心痛,立刻命人将宮墙朝后移两丈,将道路放宽,以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还有一次,赵孟頫家里缺钱用,赵孟頫正找人筹钱,这事不知道怎样被元世祖知道了,他立即命人将钱送到赵孟頫家里去。虽然趙孟頫仕途不错,但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才华和影响,还超过政绩。

在绘画方面,他开创了元代简率、尚意、以书入画的新风尚,使文人画走向全面成熟,堪称集大成的一位人物。首先,在创作心态上,赵孟頫作画显得轻松自如,不像他之前的宋代画家那样始终如视劲敌,不敢有丝毫疏忽。因此,他的绘画形象简练概括,很少细节描绘,注重整体气势。第二,作为文人画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以书入画。作为一代书法大家,赵孟頫用不同笔法表现不同时象,比如石以飞白笔勾勒,竹以八分,而水用篆体。他所独创的荷叶皴,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第三,提倡古意。这里的“古”有点类似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乃是托古改制的古,也就是以古为门面而创造新意。赵孟頫的古是与工对意的,工指南宋以来院画家工细的绘画风格,即“用笔纤细,傅色浓艳”的画格。赵体画形式上工细,而在工细中见简率。在元代,这种简率的绘画风格被充分地发扬光大。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的一幅佳作,描绘山东济南郊区的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景,采取平远法构图。画中长汀层叠,渔舟出没,林木村舍掩映,平原上两山突起,遥遥相对。本图林木种类颇多,红绿相间,枯润相杂;树姿高低直攲变化丰富,布置得宜,聚散自然,故多而不繁,疏朗有致。作者用写意笔法画诸岸树木,树干简略双钩,树叶用墨随意点成,笔法灵活,书法意趣浓厚。山峦皴法细密,青绿晕染。房舍人畜、芦获舟网均精描细点,再渲染青、赭、红、绿,设色明丽清淡,风格古雅俊秀,创造性地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融为一体。综观全图,水陆交接、林木聚散、平原远近、两山对峙、屋宇人物,诸多景物安排得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显示了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