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56

第56章 花鸟画坛的一朵奇葩——徐渭

明代的写意花鸟画,在风格与技法上,较前代有提高,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高潮。而徐渭就是明代花鸟画坛的一朵奇葩。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山阴人。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为青藤画派之鼻祖。

徐文长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他。其实,他是我国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风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其书法则长于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谈到徐渭的艺术创作,不能不提到其率真的愤世疾俗性格。山阴知县高云要调到宁波去做知府了。全县所有的土豪劣绅都来送行,有的送挂轴,有的送彩旗,有的送食品,有的送金银。徐文长闻讯后,送了一幅轴子,上面写着五个大字:“青天高一尺”。高知县洋洋得意地把徐文长赠的轴子高挂在堂前。有些人很气愤,徐文长竟给这种贪脏枉法的官僚捧场。有的还特地去责问他。徐文长大笑道:“因为我们山阴县的地皮被他刮低了一尺,所以我才给他写上‘青天高一尺’五个大字!”大家听他这么一说,这才恍然大悟,都放声大笑起来。徐文长的话传到高云耳朵里时,他已经在宁波任知府了。这位高知府只好红着脸,把高高挂在堂前的这幅轴子取下来。

徐渭的艺术才能超群。他开创的花鸟画大写意之风,影响深远,明清花鸟画家莫不对其顶礼膜拜,故历代画史都对徐渭有极高的评价。在他的作品中,诗、书、画三者经常很完美地结合为一体。他在绘画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大写意的一派画法,把传统的水墨写生技巧,发展至大刀阔斧、纵横睥睨的高度,墨酣笔健,流露出豪迈的气度。他利用泼墨画写生的山水、人物及各种花卉、虫鱼、瓜果,发展为墨汁淋漓、烟岚满纸的面貌。他的画特别讲究气韵,他的题画诗云:“不求形似求生韵。”但徐渭不求形似,并非不注重观察自然,他极喜爱花木,屋外种竹、种葡萄,亲自浇灌,目的在于写生。他喜欢画牡丹,常以浓墨泼洒,这种泼墨牡丹画法,是他的创举,也表达了他愤世疾俗、怀才不遇的情怀。

徐渭亦擅写竹和芭蕉,他的写竹妙诀为“化工无笔墨,个字写青天”,尤喜囝雪中之竹,常用破笔、断笔为之,初时一点也不象竹子,等到用淡墨钩染,以笔中飞白做叶上积雪,竹的神形跃然纸上。徐渭画芭蕉,有时泼墨为之,有时则施以勾勒,十分精致。

徐渭的《萄葡图》,正是大写意花鸟画的重要作品。此图纯以水墨写葡萄,随意涂抹点染,任乎性情。画藤条纷披错落,向下低垂。以饱含水分的泼墨写意法,点画葡萄枝叶,水墨酣畅。葡萄珠的晶莹透彻之感,显得淋漓酣畅。可看作是文人画中趋于放泼的一种典型。作画状物不拘形似,仅略得其意,重在寄兴遣怀。此图将水墨葡萄与作者的身世感慨结合为一。徐渭在画上自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其画面上所呈现的那种乱头粗服的美,较之元代画家的逸笔草草,更具有一种野拙的生机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