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049

第49章 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

中国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个分支——硬笔书法。与这股热潮联系在一起的有一个十分响亮的名字:庞中华。

庞中华,重庆市人,1945年出生,著名书法家、当代中国硬笔书法教育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庞中华硬笔书法学院院长、教授,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自1980年以来,有4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其图书总印数已突破亿册。他还应邀在中央电视台先后开办了《硬笔书法讲座》、《庞中华硬笔书法艺术讲座》等,听众数以千万计。他创办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中心及学院,迄今已培养学员130多万人。

庞中华是穷苦人家的孩子。8岁以前,他还在山区光着脚放牛,生活很苦,一年能吃上一两顿米饭就不错了。8岁那年,在重庆市政府工作的伯父见庞中华聪明伶俐,生怕闭塞的山村耽误了他的前程,就把他带到了重庆。都市生活彻底改变了这个大巴山里的放牛娃。没有伯父,大巴山里就多了一位鲁迅笔下的闰土。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有一句“诗到唐代已做完”的话,让庞中华联想到书法,古篆、汉隶、魏碑,到草体,此后再也没有什么创新字体。自己若想在书法艺术中有所作为,必须创新出一种过去没有、并且能够被大众所接受的书法。“毛笔字练得再好,能超过王羲之吗?我想,这个创新的书法应当是硬笔书法。”从此,他潜心于钢笔书法的研习。

写好硬笔书法,是离不开练的。书法界早就有“学书先学颜”的说法。因此,庞中华首选的也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就这个帖子,他足足练了两年。当时他在地质队工作,地质勘探的工作特点是上午忙下午闲。下午其他同事打牌、休息的时候,庞中华就在自己的木箱子上练字,练字的纸是他收集的报纸、废图纸等。开会的时间他也不放过,有时一个纸烟盒,他能在上面写上一两个小时,白色的纸面被写成了墨蓝色。

庞中华的成名,与文怀沙老先生是分不开的。文怀沙的文章《幸运喜欢成就勇敢的人》里记载:“1979年夏,庞中华来看我,并出示他的书稿《谈谈学写钢笔字》。其人,双目炯炯有神;其书,字体清秀有致,一丝不苟。我认真翻阅他的书稿,依稀感到爱国诗人陆放翁的韵律,竟在他的钢笔书法的字里行间或隐或现地流淌,我感动了。我对庞中华说:‘不要担心怀才不遇,可悲的是遇而无才。’不久这本书被推荐给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庞氏硬笔书法,清新秀逸,自成一家,被称为“庞体”;他的“快乐立体教学法”独树一帜。除书法外,亦长于诗歌、散文、音乐、演讲等。20多年来,庞中华在国内的机关、部队、高等学府和中小学以及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义务演讲近千场,深受国人和海外朋友欢迎,被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自1983年开始,庞中华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邀请,主办“硬笔书法讲座”和各种专题节目,且以手风琴融入硬书创作与教学,一开新境,使其“快乐立体教学法”独树一帜,影响深远。1993年12月《庞中华书法艺术》教学片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发,赠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化部,为人民子弟兵献上一份厚礼。199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庞中华硬笔书法讲座》的姐妹篇,长达25集的《庞中华硬笔书法艺术讲座》。综合地看庞中华的硬笔书法电视讲座熔历史、艺术、教学为一炉,向观众介绍了硬笔书法悠久的历史,展示了硬笔书法多姿多彩的艺术,生动形象地传授了硬笔书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