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10703000000108

第108章 宝塔之冠——龙华塔

龙华塔被誉为申城的“宝塔之冠”,位于徐汇区龙华镇北、龙华寺前。相传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0年),由吴孙权建,赐额“龙华”,用藏西竺康居僧会所请得的五色佛舍利。今存之塔建筑结构及造型乃宋代太平兴国三年(977年)所建,塔的砖身是北宋原物。昔人称赞龙华塔“规制秀丽,诸方所无”,有译者谓其“工巧得中”。当年登上这座塔,可以饱览黄浦江风帆,江村阡陌,极为辽阔。

造型优美的龙华塔还流传着一段感人的传说。相传有个小孩生下来就被警告不能见水,将来必定成为天才。于是,他的母亲时刻看着他。但是有一天母亲外出,孩子偶尔见到家附近的一条大河,突然变成一条龙随风而去。此后,他每年三月十五回来与母相会。因为他已成龙,每次都会带来洪水,母亲要求他下次来不要将水带到龙华。于是,他在龙华建了一座塔,塔顶放置望娘牌,通过这块牌子就可以显示龙来了。如今望娘牌虽然不见了,但是那座塔依然还在,这就是龙华塔。

龙华塔较为细高,塔刹更挺然高举,体型清丽玲珑,秀美可爱,和江南风物非常和谐。其他江南各塔,也大都具有这种特点,是江南艺术地方风格的体现。龙华塔被列为中国建筑艺术最优秀作品。现存之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龙华塔七级八角形,总高40.64米。砖身空筒式,外形八角,内为方室。每层四面有壶门,另四面为长方形龛状,但未置佛像。壶门方向逐层转换。一、三、五、七之门正向四方,二、四、六、八则向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各层施木楼板和木梯,楼板下隐出砖拱,拱头券刹分三瓣。外檐转角辅作鸳鸯交手拱,均为宋式。底层围廊廊柱之柱头呈梭状,枋上有七朱八白之装饰,枋底作琴面状。每层塔身上有檐,下有廊,檐角高翘。各层外檐翘角下悬檐铃,砖拱上刻有宋式花纹及塔脚下的宋式瓦当,均具有宋塔之特征。

龙华塔顶层为覆钵、露盘、相轮七重、宝瓶等。塔顶有高达8米的塔刹,造型优美。在刹杆处拖下八根“浪风索”,系着顶层屋面之翘角。塔下基础在底层地坪下,有20层砖,长35.5厘米,阔16厘米,厚7.5厘米,下为13厘米厚的垫木,垫木下打木桩,深度至30米,克服了地下松土质不均造成的沉陷,从而使龙华塔在宋代起至今屹立千余年。

龙华塔历代都勤于修葺,除塔身外,木结构部分已被更换多次,1959年龙华塔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5月再次对宝塔进行修葺。新铸塔尖宝瓶重175公斤,高1.90米,由上下两截相套而成。新铸塔刹重达3.20吨,由覆盆、露盘、相轮、浪风索等18个部件组成。对塔心柱作全面修补,更换顶部长约10米的塔心柱,并对塔身进行了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