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子方案
10702400000046

第46章 让赏识伴随孩子成长

赏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赞扬和欣赏,欣赏孩子的优点,也接纳孩子的缺点,倡导成长的快乐与喜悦。比如孩子考了倒数第一名,父母的责骂势必会让他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厌学。但如果告诉孩子:“你是班上潜力最大的学生”,用这种鼓励的方式,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

不可忽视赏识的力量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获得家长的赞美和肯定是孩子心理的需要。孩子的这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他们身上的潜能就会奇迹般地被激发出来,所以,明智的家长从来都不吝惜对孩子的赞美。赏识越多,无论是孩子或成人,老人,他们的自信心就越强,心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存在着很大的潜力。

有个幼儿班的孩子,他非常调皮好动。班主任老师告诉这个孩子的母亲:您孩子一节课连5分钟也坚持不住。母亲回到家里,笑着对孩子说:“宝宝,今天老师表扬你了,说你有进步,一节课有5分钟可以坐得稳稳的、乖乖的。”宝宝听了很高兴,第二天上课果然有5分钟能坐稳。

读小学时,一次开家长会,老师告状:你的孩子的成绩是班级倒数十名之内,很难教!母亲回来后,孩子问:“妈妈,今天家长会老师跟你说了什么?”母亲说:“老师在提起你时,说你的成绩有进步,不在班级倒数十名之内了!”孩子听了很高兴。

中学到初三时,班主任老师把孩子的母亲叫到办公室,诚恳地对她说:“您的孩子按目前的成绩考高中有点困难。”母亲回家后,对儿子说:“儿子,班主任老师对你抱有希望,说你只要能努力,会考进高中的。”孩子听后很自信。

高考前夕,母亲有预感,儿子可能会进重点大学。

后来,当孩子学业有成出国留学后,他写信给母亲的第一句话:“妈妈,没有您的赏识和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

这一切的改变都来源于赏识的力量!赏识,它符合孩子那种希望得到他人肯定和欣赏的心理。赏识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赞美就是赏识,是信任、尊重、了解、激励、宽容、提醒;是相信孩子的长处、优势;是保持平等的人格关系;是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天性和爱好,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孩子在成长中,身上有一些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人之常情,无可非议。然而,不管你对子女成才的愿望有多么强烈,都应循序渐进,切忌“慌不择路”。教育有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必须在遵循教育规律和树立正确理念、掌握科学方法的前提下有序进行。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教育孩子方面,便表现为“双语教子,子变口吃”之类的憾事。

赏识就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泄气,多赞扬,少斥责。赏识是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觉得“我能行。”赏识是关注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为孩子营造一个愉快、舒展的成长空间。

“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三春寒”、“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这些都是赏识教育的一个缩影。赏识促进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抱怨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坏。赏识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父母应当这样赏识孩子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每个人、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

赏识固然重要,但赏识也不是廉价的,要注重方法和角度去赏识,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应当如何赏识孩子呢?

1.学会宽容孩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有缺点和错误。对孩子,父母一定要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氛围有益于孩子改正错误,健康成长。当孩子意识到所犯的错误,下决心改正时,父母一定要表示赞赏,给予鼓励。不要用怀疑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承诺,更不要讽刺挖苦孩子;同时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改正错误充满信心。因为,孩子一旦对自己的问题有所认识时,最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他们需要家长对自己的赞赏和支持。如果没有家长的赞赏和支持,孩子会感到非常痛苦,很可能就不想再去改正错误了。

2.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

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孩子与孩子之间各不相同,不仅身高、胖瘦和长相有区别,而且智商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家长千万不能因自己的孩子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差就轻视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特别是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优点,要多想想自己孩子的优点并且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当然,这种做法并不是说要忽视孩子的缺点,对自己的孩子护短;也不是夸大孩子的优点,盲目骄傲自大;而是为了让家长树立起一种理念,即:“我的孩子是最棒的!”也是让孩子树立起一种信心:“我是最好的孩子,我是值得父母骄傲的!”

3.孩子做了好事要及时给予赞赏

孩子如果做了好事,父母若能给予赞赏,会造就孩子好的品格。孩子做好事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他做好事,除了道德观的教育很重要外,主要是通过父母和老师的引导后,产生的一种兴趣。因此,孩子做了好事后,想得到赞扬的期望值是比较高的。如果孩子做了好事得不到父母的赞扬,那么慢慢地,孩子就会降低做好事的兴趣,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是非的判断。

4.孩子进步了,要给予表扬

孩子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说明孩子已经付出了努力,取得了成绩。无论孩子付出了多少努力,取得了多大的成绩,家长都要及时地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赞赏。因为父母的激励最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会加倍努力的,所取得的进步一定会越来越多,由少到多,从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

5.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加以赏识

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也要给予赏识。对于这个观点有些父母可能不太理解。其实,孩子失败的时候可能更需要这赏识鼓励。如果这时不“赏识”孩子,孩子可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而有了父母的鼓励,孩子就能从失败中得到一些可贵的东西。

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这个需要会体现在父母平时对孩子的表扬与鼓励之中。每个孩子都想听表扬的话,都想要上进,家长要肯定这一点。因此,专家指出,家长要想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并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