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沈英森验方验案
10700800000084

第84章 通络牵正饮(面瘫)

揖组成铱僵蚕10g,全虫5g,白附子10g,生地15g,赤芍15g,竹叶10g,防风10g,白芷10g,炙甘草5g,细辛2g,蔓荆子15g,通草10g,葛根15g。

揖功效铱祛风,通络,滋阴。

揖主治铱肌肤麻木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或细。

揖组方原理铱《金匮要略》倡导内虚外风理论,将中风分为“在络冶、“在经冶、“入脏冶、“入腑冶4个证型,并沿用至今,形成了“中经络冶、“中脏腑冶的辨证方法。中经络者,一般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一般无神志改变。北宋前大多宗其说,以外风论治。张山雷在《中风铨·中风总论》中说:“古之中风皆是外因,治必温散解表者,所以祛外来之邪风也。冶祛风药治疗中风病因病机如下:其一,祛风药具有祛风宣通开郁的作用,宣通能开郁气、解风壅、通风痹,使怫郁之热无由再生,气血宣通则风自熄;其二,痰瘀交阻,治以调气为先。风药能治气,有助肝之疏泄,调畅气机的作用。传统的祛散外风之剂具有扩张血管、抗凝的作用。祛风药疏风透邪,又能通利血脉,善治中风之标。故沈师方中僵蚕、全虫、白附子祛风痰、通经络;防风、白芷、细辛、蔓荆子解表祛风;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津;赤芍凉血活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竹叶、葛根清热生津;通草清热消肿;炙甘草补益脾胃,益气复脉。全方清热滋阴之品防止辛温耗津,共奏祛风通络、清热滋阴之功效。

揖加减运用铱若呕逆痰盛、苔腻脉滑者,加半夏10g,茯苓15g以燥湿祛痰;年老体衰者,加黄芪15g以益气扶正。

揖病案举例铱周某,女,61岁。2008年12月3日初诊,患者主诉左侧面部麻痹,瘫痪,口眼偏右,左侧鼻唇沟变浅,舌尖红苔薄白,脉细。2008年10月13日外院诊断:淤左侧面神经麻痹;于高血压病。住院治疗,效果欠佳。西医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中风(中经络)。治法以祛风、通络、滋阴为主,处以自拟方通络牵正饮加减,药物有僵蚕10g,全虫5g,白附子10g,生地15g,赤芍15g,竹叶10g,防风10g,白芷10g,炙甘草5g,细辛2g,蔓荆子15g,通草10g,葛根15g。用药过程中根据症状变化加减,每日1剂,复渣再煎分2次,早晚服用。嘱患者于中医门诊治疗,1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

揖歌括铱通络牵正用牵正,地芍防芷葛蔓荆。

通草甘草竹细辛,口歪肢麻此方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