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沈英森验方验案
10700800000037

第37章 润燥止咳汤(咳嗽)

揖组成铱生地黄15g,知母10g,北沙参30g,麦冬10g,桔梗5g,甘草5g,蝉蜕10g,浙贝母10g,百部10g,白前10g,鸡内金15g,生谷芽30g。

揖功效铱润肺止咳,健脾化痰。

揖主治铱咳嗽声嘶,咽痛,纳少,痰多,口干。

揖组方原理铱沈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结合岭南的地理环境,认为秋咳多是由燥邪所致。他认为岭南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其《岭南中医》里引用《岭南卫生方》之说:“岭南既号炎方,而又濒海,地卑而土薄。炎方土薄,故阳燠之气常泄;濒海地卑,故阴湿之气常盛。冶因此,其认为岭南多病温湿。燥为秋之主气,因为天气不断地敛收,空中的水分减少,对万物的濡润不及,因而出现秋凉劲急干燥的气候。燥邪感人,多从口鼻而入,先犯肺卫。燥邪为病又有凉燥和温燥之分,如果初秋有夏之余热,燥与温热结合而犯人体,则多为温燥;如果临冬寒之气,燥与寒邪合而犯人,则多病凉燥。内燥之生多由热盛伤津,或过用温燥之药攻伐,或因失血过多,或是由于久病、重病脏腑功能失调,精血内夺等原因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燥胜则干冶。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谓“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冶。故燥邪易伤人的津液,出现阴津亏损的病变,表现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气通于肺冶。肺为华盖,与天气相通,故外邪感人,上先受之。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燥邪感人,多从口鼻而入,易伤肺津,影响肺的宣降功能,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液胶黏难咳,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症。沈师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舌象来辨别内、外燥的。在临床上秋咳患者一般无明显的寒热症状,因此沈师注重观察病人的其他症状表现。如果病人有鼻塞流涕、咳嗽咽痒、头痛且有干燥等症可辨为外燥。外燥患者又可根据舌象来辨凉燥和温燥,若舌质淡红、苔薄白、舌边尖红可辨为外感温燥;若舌质淡白、苔薄白则可辨为凉燥。如果病人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纳呆、少气懒言、气促而喘、腰膝酸痛且有干燥症状可辨为内燥。因此,认为外燥多为燥邪干肺,导致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所致;内燥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津液生成不足,或久病耗津太多,或误治伤津太过,导致肺失濡润而咳。故治温燥多用轻宣凉润,治凉燥宜轻宣甘润,治内燥宜调理脏腑、养阴生津润燥。

揖病案举例铱王某,男,30岁。患者声嘶数年,咽喉不适,咳嗽痰多,口干咽痒,唇舌干燥,纳谷不香,大便稀,小便少,舌红苔黄,脉细。诊断为燥咳,辨证为肺肾阴虚,脾失健运。治宜滋阴润肺止咳、开音健脾祛痰。拟方:生地黄15g,知母10g,北沙参30g,麦冬10g,桔梗5g,甘草5g,蝉蜕10g,浙贝母10g,百部10g,白前10g,鸡内金15g,生谷芽30g;每日1剂,分2次服,共7剂。二诊时,咳嗽大减,声嘶改善,口舌唇咽干燥症状减轻,纳可,舌淡红,苔薄黄。因为阴虚难补、脾虚难调,故治疗宜继续补阴健脾润肺。土为金之母,水为金之子,所以补土可以生金,滋肾可以润肺。上方去浙贝母、百部、白前,加黄芪15g、茯苓15g、淮山药15g、白术10g,继用7剂,用法如上。三诊时,声如常人,不咳,口中和,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揖歌括铱润燥止咳是良方,沙麦知桔草地黄。

蝉蜕百部贝白前,内金谷芽服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