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每月一堂财富课,12个月让你成为理财达人
10697600000023

第23章 为自己找一些“资源”

有钱人从来不是孤军奋斗,他们不光靠自己,还要靠别人。

生意是经营出来的,它不光包括经营好自己的生意,还要经营好别人。

因为生意本身的特性,没有人就不会有生意。没有人能够自己跟自己做生意,因为生意说白了就是要赚别人的钱,没有别人,也就成不了生意。既然如此,研究怎样才能做好生意,自然缺不了研究别人。

真正成功的有钱人很善于研究别人。他们研究下属,从而知道哪些下属可用哪些可以让他们卷铺盖卷,知道哪些有用的下属放在哪个位置上会更有用。他们研究对手,明白对手的强项和软肋,从而对于自己下一步商业策略的规划提供材料和方向。他们研究自己,了解自己越多,就越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作为,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避免折本。

有钱人非常注意运用手头的“资源”,这里最常用的指向,是指别人。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作为我国的一位亿万有钱人,他从小就明白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为了练好口语,他从小学开始就跑到西湖去和外国人对话,甚至有时候竟然能够充当一把导游。

发现杭州饭店的外国人很多,他就每天很早就去那家饭店门口“蹲点”,只要一有外国人出来,就用英语和人家交流,这样一坚持就是四五年。

马云很聪明,他明白练口语最好的“资源”就是那些外国人,以至于他的口语后来练到连外国人也以为他是从国外归国的华人。这时候马云只好解释说,他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原装正版,绝无假冒。

到大学的时候,他终于有了一次出国的机会。这在那个时代,出国还是很新鲜的事情,所以,这次机会更显得非常难得。而他之所以能得到这次机会,就是因为他到处寻找“资源”,大学一年级时在西湖边和一位澳大利亚农场主交谈,最后接到该农场主的邀请。

在上大学的四年中,马云做过三年的学生会主席,两年的杭州市学联主席。这些经历给他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埋下了更好的伏笔。譬如学生会要办个晚会,但是缺钱,这时候马云就会忙活起来,把身边能用到的“资源”全部用上。最后,晚会办成了,音响是从警察学校借来的,扩音器是从浙江财经学院“弄”来的。不要以为做成这些事情很容易,利用好身边看似很简单就容易得手的“资源”,它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所以后来他创建阿里巴巴,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够成功,他说凭的就是没钱,同时对互联网一窍不通。有人评论这是马云在创业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其实不尽然,我们被马云“忽悠”了。当时那个时代没钱又不懂互联网的数不胜数,为什么最后偏偏成就了一个马云,而不是黄云或者甄云?很简单,他会利用身边的“资源”,在不够的时候为自己多找一些“资源”。

马云开自己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的时候,其实公司只有三个人,他和妻子,还有他的一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启动资金两万元,公司就设在一间出租房里。

为了宣传自己的公司,他曾经到大排档借着酒劲儿狠命地吹自己的公司。他口才好,“宣传”效果还可以。他每天出门搞宣传,为的就是让对方把企业的资料给自己,自己可以在网上宣传对方的企业,当然,宣传费肯定是要的。

就这样,马云运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和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开始了自己互联网公司的起步,为以后阿里巴巴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公司起步时到处“搞宣传”的马云,很像之前那个到处找外国人对话练口语的马云。

马云成功了,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能够找到身边尽可能多的“资源”。

其实“资源”无论谁身边都有,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利用。马云充分地利用了起来,不论是以前练口语,还是后来办互联网公司,所以他成功了。

真正的有钱人都懂得身边“资源”的重要性,可以说,如果钞票是死的,是不会自己走路呼吸的,那么,身边的很多人,就是会直立行走的活的钞票。经营好,钞票自然会源源不断地钻进你的口袋,你想不要都不行。所以,与其天天想着钞票把自己的口袋撑得鼓鼓囊囊时自己的兴奋,不如把这个时间留给如何寻找更多的“资源”上来。

我们大多只知道,一提起洪战辉,就是一个楷模,或者换个说法就是“道德名人”。但是,很少人知道,他其实很有经商头脑。

他小的时候,把赢来的玻璃球卖出去,一下就卖了十几块钱,这是他掘到的“第一桶金”。以后他在学习之余去卖冰棍,而且,他不收现钱,而是让人家用鸡蛋或者粮食来换。这样一来,即使是没有零花钱的农村孩子也“有能力”买他的冰棍了。所以,他的生意没有理由不好。那时候,他才上五年级。

他不收现钱却让大家用东西换,本身就扩大了自己的“顾客资源”,从只有有零花钱的孩子扩大到了村里所有想吃冰棍的孩子。这样的“资源”扩大,自然使他的生意做得比一般卖冰棍的人都要好。

后来,到他上高中时,开始卖笔芯。他做这个生意的方法是,每个班选一个“推销员”,帮助自己卖笔芯,自己则给他们很高的提成,这一点洪战辉表现得很慷慨,笔芯本身卖的就便宜,而且从不吝啬给各班“推销员”提成,所以,他的生意做的出奇地好。不光生意在自己上的学校吃得开,甚至后来在全县的高中里形成了一个销售网络。

大家上高中时可能都看过甚至是买过《文言文翻译》这本书。洪战辉上高二时就开始卖这本书,他批发到书就按照原先卖笔芯的策略,由各校各班的“推销员”做最基层的销售任务,他还是拿最小的利润,给“推销员”不菲的提成。这让他的网络更加庞大和稳固。这本书最后给他带来了两万元的收益,一个小县城的高中生,能够在一年之内挣这么多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这不光得益于他的经商头脑,还得益于他能够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每个班选的“推销员”,就是他的销售得以更加顺利进行的宝贵“资源”。而全县中学的学生,则是他在销售当中的宝贵“资源”。正是对这些“资源”的牢牢把握和不断开发,使得他的生意做的非常好。

到了大学,他也是凭借这种方法,卖电话卡直到后来的给每个寝室装电话,这些生意都是他事先在每个宿舍找“代表”,最后一笔笔做成的。他刚上学时只交了1500元的学费,但是,通过他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扩大,使他的生意做得很好,很快,他就补交上了剩余的学费。

洪战辉在上学期间,用七年的时间挣了十万元。不要小看这十万元,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对于一个有沉重家庭负担的人来说,能挣这么多钱实属不易。其实连他自己也得承认,这很大部分得益于他对身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不断扩大。

做生意本来就是人与人的活动,“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有钱人大都注意为自己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资源”,这些“资源”就是活着的钞票,他们比谁都清楚。生意是跟人做的,自然要开发人经营人,经营好了人,也就经营好了自己的生意。所以,“资源”在有钱人眼中,就是活着的“财源”。利用好这些“资源”,经营好这些“资源”,最后你得到的是“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