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积极人生的五大追求
10696500000015

第15章 如何善于“借光”

我们在平时交往中需要别人给予方便或者帮忙一下,常用“借光”一词,体现了请求者的恭谦礼貌,例如:“借光,对个火。”“借光,请让一下。”等等。

“借光”一词源于《战国策·秦策》中的寓言故事:江边住着不少人家,每天晚上,姑娘们都坐在一起做活计。其中有一个姑娘,家里贫苦,买不起灯烛,其余的姑娘很讨厌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参加。这位姑娘说:“我虽然买不起灯烛,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到,把房间打扫干净,把座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到就能舒适地干活儿,这对你们多少也有方便。你们的灯反正也是点着,借给我一点光你们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听了她的话,觉得有理,就把她留下了。

这个故事是战国时代秦国大将甘茂向齐国使者苏代请求帮忙时讲的。甘茂为秦国立过战功,曾任左丞相。后来,因故获罪,便逃出秦国,投奔齐国。刚走出秦国东边国境上的函谷关,恰巧遇到苏代。苏代做为齐国使者去访问秦国,完全可以帮上这个忙,但就怕他不干。所以甘茂在未请求帮忙之前,对甘茂讲了那个江边姑娘“借光”的故事,接着说:“我现在离开秦国,准备到齐国去,愿意做些打扫房间、铺设座席的工作,希望您不要拒绝我。”苏代答应了甘茂的要求,设法向齐泯王竭力推荐,这样,甘茂被任命为齐国的上卿。

由此看来,“借光”不仅是请求帮助的一种谦词,而且是借助他人的力量和威名抬高自己,以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韬略。

“借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是一种心理现象,国外叫做“哈洛效应”。“哈洛”英文为“hallow”,原意是圣像后的光,引申为使某物神圣化。而“哈洛效应”,则是指由于外在的力量的影响,使某事物增光添色,就好像圣像头上的光环,使圣像显得更为高大更有影响力。利用这一效应就可以借助权威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比如我国古代“伯乐一顾,身份十倍”,实际上就是利用权威的力量,而在马身上加上了“神圣的光环”,从而抬高了马的价格。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人的身上,也能提高人的形象,增加人的光辉。

在现代社会“借光”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在,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你可以巧借名人,如谈话中常出现一些身份高的人的名字,你在别人眼里就不同寻常;巧借名地,和有地位有身份的人常去的地方,你不要不好意思表白,这也可以作为提高你的是分的能力的资本;巧借名言,如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请明星为你签个名,等等。这些做法虽然社会上有沽名钓誉之论,其实这是东方人;不为天下先“的眼光,不算很公道。被社会承认,这是人的正常追求,对社会进步也有积极意义,而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就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当然,”借光“决不是”盗名,那些盗用名人名言而抬高自己的伎俩,才是世人所不齿、法律所不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