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10696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我们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文明昌盛的民族,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内涵宏富、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史籍表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上迄黄帝,经尧、舜、禹、汤、文、武、西周历代相传,至孔子而集大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横议,学术昌明,后经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国学兴盛发达,思想文化传统代代承继。清末民初,国学大师横空出世,致力于国学传统的研究,并希冀发扬而光大之。中国的国学源远流长,这是我们民族伟大、厚重的象征,也是国家兴盛、昌达的标志。知古以鉴今,国学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其指导、借鉴的意义。

“国学”之实,存之则久;“国学”之名,得之则新。那么,“国学”究竟是指什?呢?其精义何在?光绪三十二年六月二十日《国粹学报》第十九期载邓实《国学讲习记》云: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者也。国学者,与有国而俱来,因乎地理,根之民性,而不可须臾离也。君子生是国,则通是学,知爱其国,无不知爱其学也。则“国学”为一国固有之学,爱国须爱“一国之学”的“国学”。此乃颠扑不破之真理。

“国学”既为中国“一国所有之学”,当然不同于舶来之西方文化。历史上曾有几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然而毕竟时日颇短,难为正宗,故“国学”也不同于少数民族的专制统治思想。“国学”实际上指的是我国汉民族之学。中国的国学,以经学为核心,奉儒家为正统,提倡珍视传统学术文化,爱惜中国辉煌历史,既有“发扬国光”的民族主义思想和朦胧的民主思想,又有“表彰遗佚、崇尚名节”和因循守旧的局限。国学研究在清末民初蔚为大观。辛亥革命前夕,讲究“国学”的大有人在,既适应了“排满”的需要,又为身受清府压迫却寄望改良的人提供了一些精神食粮。民国建立后的国学研究,其视点、旨趣均较以前不同。我们今天研究国学,主要是从中吸取精华,以为今天所用。

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是传统思想文化的代称,承载这种学术和传统的就是国学名著。阅读国学名著,不能不涉及古籍分类的问题。中国传统古籍之分类,始于汉代刘歆《七略》,次第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历代文论家也各有己见。至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本书依照内容涉及领域侧重将国学名著分成以下五类:1.思想与哲学类(二十部)2.文学与艺术类(三十部)3.历史与地理类(二十四部)4.语言文字学类(十八部)5.自然科学类(八部)我们所选的国学名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上都堪称代表。阅读这些书籍,首先要辨明真伪,选择善本。五类国学名著中,思想哲学类流传着许多伪书,其余四类也有一些。读者须选择原本、善本,这样才能更接近先贤思想的原貌。其次要适当具备小学根底,扫除文字障碍。要能鉴别古音通假、文字讹误、增衍脱漏等。再者,对各类图书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思想哲学类要多多思考,细心领会;历史地理类须熟悉古代历史掌故、职官制度、地理知识等;文学艺术类书籍可熟读成诵;语言文字类须辨章学术,考究源流;阅读自然科学类著作宜先了解一些天文历法、星象季候等自然科学常识。惟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本书在编辑方面独具特点,既不是某类或某一种国学名著的一般导读,也不是对国学名著内容的泛泛而谈。相对于同类其它书籍,本书有以下特色:

其一,本书从浩如烟海的传统古籍中精选了一百部国学名著,能够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对中国固有之“国学”有一个比较全面、整体的把握,这是一条比较便捷的途径,不会增加人们过多的负担。其二,本书把国学名著分作五大类,并于每类之前介绍该类的“读书经”,便于读者整体把握该类书籍的特点,并且尽快进入该类书籍阅读。其三,本书在各种国学名著之下辟绿色书签、一语中的、书海溯源、文理梗概、绝章赏析、妙言辑录和专家评点等栏目,新颖独特,一目了然,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了解该书的作者、成书时间、创作背景、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现实意义以及阅读该书的方法,从而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

中国的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保存了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传统,其精华也必将世代流传下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倘若失掉了自己的固有传统,就将难以自足,难以自立,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年朋友们,肩负着继往开来的使命,既要继承以往的优秀传统,又要将这种传统传给后世子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读点国学名著,熟悉传统,并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服务于今日社会,并把精华留给后世。

最后,愿国学早日发扬光大,愿有志者于此努力、努力、再努力!果如此,则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