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10694400000007

第7章 宋嘉树:敢为天下先

“宋嘉树简介”

宋嘉树,字耀如,乳名阿虎,原名韩乔孙,大名韩教准,他是一个传教士(教名查理·琼斯)、实业家兼革命党人,“宋氏三姐妹”之父。1863年2月,出生于广东琼州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园村,父亲韩鸿翼是当时广东海南文昌县的一位颇有文化修养的商人,以热心公益而著称。宋嘉树传承了父亲的品质,也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中山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但宋嘉树因经办赈务几乎耗尽了祖传的积蓄,人到中年后,又不幸染上久治不愈的慢性病,家境因此日渐窘迫,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母亲韩王氏的身上。1918年5月,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宋氏家族

“宋氏家族”是近代中国四大家族之一,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大家族叱咤于20世纪的中国近代历史上。挥去历史的烟尘,审视三姐妹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我们就不难发现她们曾经在近现代中国历史的舞台上创造过诸多的“第一”。

宋蔼龄是中国第一个赴美留学的女大学生;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名誉国家主席”;宋美龄是中国第一个三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女性(1931年10月26日,她同蒋介石一起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第二次是1938年1月3日,她同蒋介石被评为1937年风云人物再次出现在该杂志封面上;第三次是1943年3月1日,《时代周刊》以她为封面故事,宋美龄单独登上了该杂志的封面)。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一显赫家族的祖先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宋”姓始于“宋氏六姐弟”的父亲宋嘉树——被称为“宋氏家族第一人”。

宋嘉树的传奇人生

宋嘉树从小便得益于母亲的教育:“要别人尊重你,就必须比别人干得出色!”他始终铭记着母亲的这句教诲。母亲韩王氏温柔而又坚强,不仅持家有方,而且颇有文化修养,能够背诵唐宋诗词,并写得一手娟秀的好字,是一位不平凡的家庭主妇。后来,宋嘉树凭着自己的勤奋、坚强与好学,很快赢得了人们的赞叹与喜爱。

有一天,宋嘉树所在的文昌市被一伙从洋船上下来的寻欢作乐的水手闹得鸡犬不宁,文昌人鸣锣罢市,与洋人展开了激烈的械斗,年幼的阿虎也加入了这次行动。混战中,一支竹箭误射中了阿虎的肩膀,他不叫一声疼,请旁边的舅舅将箭头拔出,草草包扎一下继续冲上去。这件事使舅舅更加看重阿虎,并郑重地对其父母说:“我看准了,这小子有出息,将来决非等闲之辈。”后来,宋嘉树成为舅舅的嗣子,从此改姓为宋,舅舅保证“要像爱护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照料好阿虎”。

1878年,他随舅舅来到了美国波士顿,在其开设的茶丝店当学徒。在这里,他受到美国民族精神中进取性和冒险性的熏陶,大开眼界,同时接触到牛尚周、温秉忠等中国近代首批留学生。在他们的影响下,他决心去读书接受教育,但遭到养父拒绝,后来逃到美国海岸警卫队缉私船做侍童。

1880年11月7日,他皈依基督教,受洗后取名查理。次年4月,在富商朱利安·卡尔的资助下,在达勒姆主日学校和圣三一学院(即后来的杜克大学)就读,1882年转学到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范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专修神学,1885年5月毕业。这4年的学习,让他获得了丰富的学识,尤其是神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也结交了一些忠实的朋友,为他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生,为以后的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尽管他不想马上回国,希望再多留一两年学医,但遭到了拒绝。1885年12月,宋嘉树随监理公会传教士、医学博士柏乐文启程离美。从1878年到1885年,宋嘉树在美国生活了8年。这8年正是他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时期,美国的一切都对他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从语言到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性格无不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基督教教义和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更是成为左右他人生道路的两大主导精神力量。

1887年,宋嘉树与倪桂珍结婚。倪桂珍出生在上海一基督教世家,自幼入耶稣教,相同的信仰,相投的性格和志趣,让夫妻俩过着恩爱、甜美的生活,也为出生的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美满、融洽、温馨、充满爱意的家庭氛围。在基督教“平等、博爱”思想和美国民主精神的影响下,这个家庭对每一位孩子的降临,无论男女,都欢欣愉悦、平等对待,完全摈弃孔孟之道,毫无当时中国盛行的重男轻女思想。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般父亲所办不到的事情。尤其是长女蔼龄更得宋嘉树的偏爱,但他也尊重他的儿子,他疼爱他的女儿像疼爱他的儿子一样。

回到中国的宋嘉树,不仅努力学习上海话,蓄发留辫,还特意换上普通的服装,同周围的农民打成一片,但在诸多生活细节上他仍保留着美式的习惯和审美情趣。8年的美式教育,英语成为他惯用的语言,常常不假思索即脱口而出。他在上海的住宅也是仿照19世纪美国南方的建筑式样建造的,他的饮食习惯也是西式的,宋夫人耳濡目染也成了一名出色的西餐厨师。他的孩子们从小就熟悉西餐,女儿们还从母亲那里学习到一些美式烹调的奇特花样。

独特的教育方式

宋氏夫妇共养育了六个子女,其中三个女儿——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一切,缘于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取决于他对男女平等精神的崇尚、对民主精神的尊崇、对独立精神的践行和对祖国的挚爱。而对孩子天性和个人意愿的尊重,对孩子身心、智力发展的全面重视,在言传身教中对子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科学引导,更值得今天的家长们在教育下一代时借鉴。

宋嘉树教子坚持了三个最基本的思想:一是“不计毁誉,务必占先”;二是男女都一样;三是和孩子们做朋友。宋嘉树在教育子女时,表现出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受到当今父母们的称道。

宋家女儿们出生伊始,就生活在一个从语言、居家摆设到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中西合璧的家庭环境中。尤为可贵的是,宋嘉树具有远见卓识,有着充满苦涩的生活经历,深受基督教教义和美国民主精神熏陶,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感,准备“有意识地以‘不计毁誉,务必占先’的精神培养子女们应具有崇高理想、不畏艰险和热爱祖国的意志”。这为女儿们准备了一个崇尚平等、自由、独立、创新、坚忍、爱国的思想大熔炉,让女儿们从坠地之始就享有男女平等、个性自由、独立自主的权利,鼓励女儿们从小就勇于追逐梦想,为女儿们搭建了一个与当时绝大多数中国女性不同的成长平台。

美式教育:摈弃旧习惯和旧传统

尽管宋家的家庭日常生活由母亲倪桂珍主持,但相对于母亲的严厉、固执和循章办事,父亲的亲切、热诚和随和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况且,决定孩子们教育方针的大事往往还是遵从父亲的意见。宋嘉树表面上亲切、随和,但骨子里却是一个蔑视传统、勇于创新和执著追求的人。他对中国传统的压抑个性和循规蹈矩的陈腐教育方式深恶痛绝。在美国的经历使他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必然趋势和美国教育的价值,因而他下定决心要“敢为天下先”,让他的子女接受最好的、地道的美国式教育。在孩子们未入学前,他就开始按照自己在美国得到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来培养和锻炼他的孩子们。

他不让女儿们缠脚,免除缠足之苦。他免去了古典教育中无关紧要的“修养”,如传统私塾中教授的《女儿经》《对对》等。当他看到女儿们因不喜欢刺绣捉弄师傅而遭到妻子的严厉训斥时,他对女儿们厌恨女工活计寄予同情,并聪明地说服妻子“眼睛最好用于阅读”。

重女轻男

宋嘉树允许孩子们自由玩耍,认为这是孩子的天性,并尽可能地提供条件,让孩子们在玩耍中认知世界。作为父亲,宋嘉树对女儿较儿子们更为宠爱。当蔼龄还在蹒跚学步时,性急的父亲就买了一箱皮球让她追逐。当女儿跌倒时,他并不急着去扶起她,而是笑着鼓励她自己爬起来。他上海的住宅处在荒郊野外,周围是农田菜园,这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当她们踏坏了附近乡民种的菜时,父亲也只是拿出一笔钱付给他们,让他们别干扰他的孩子,让孩子们在乡村里尽情地嬉戏,体味大自然的魅力。暑假的夜晚,宋嘉树常常唱起他在北卡罗来纳州和田纳西州采集来的英文歌曲,纯美洪亮的歌声让孩子们着迷,让他们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美妙。蔼龄10岁生日的时候,她还成了中国最早拥有自己的自行车的女孩,那是父亲专门托人从国外运来的。他常和蔼龄一起在田间小道上尽情享受骑车的新奇和快乐。

注重品格训练培养孩子的五种能力

(1)意志力

宋嘉树很注意训练孩子们的意志力。他认为每个人都必须学会自制、忍耐,养成不畏艰险、坚韧的品格。上海的初春乍暖还寒,尤其是下雨的时候,湿透的衣服粘在身上更为寒冷,但宋嘉树却特意带着蔼龄一起淋雨,锻炼她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而4岁的小庆龄也对此产生兴趣,有一次竟悄悄地加入其中,父亲尊重她的意愿,自此以后,庆龄也加入到淋雨的行列。宋嘉树还经常带领孩子们野外徒步旅行,和蔼龄、庆龄一起禁食,抵挡食物的诱惑,学会忍饥挨饿。

(2)阅读力

宋嘉树很早就注意引导孩子们阅读书籍,他特意为孩子们从美国订购了大量儿童读物,与妻子一道花费大量时间引导孩子们阅读,这使她们养成了勤于读书的好习惯。蔼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学习时,依照父亲的推荐研读了许多关于中国历史的书籍。新泽西州萨米特镇图书馆馆长路易斯·莫里斯记得宋庆龄和宋美龄这两个姑娘读书如饥似渴:庆龄“那个严肃的姑娘”,贪婪地阅读成年人读的小说、传记和历史等,“远远超出她那个年龄的普通姑娘的口味”;美龄则爱读《小兔彼得》,据说在她10岁时,就已读完了狄更斯的所有小说。美龄自己回忆在皮德蒙特时的生活说:“我读了大量的书。我最喜欢坐在住房旁两棵树之间的那条长凳子上看书。”

至于语言,宋嘉树在孩子们刚学话时就注重对她们进行英语会话的训练,他还专门请了英国女教师教授孩子英语和拉丁语。蔼龄3岁时,步惠廉牧师在同她对话时就发现她的英语会话能力一点也不比同龄的英美家庭小孩差。马克蒂耶学校除语文外,其余课程一律采用英语教授,宋家姐妹在校学习时都不存在语言上听不懂的问题。在注重培养英语能力的同时,宋嘉树也不忽视中文教育,他严格督促孩子们练习毛笔字,还请曾教过他中文的老先生教授他们古典文学。

(3)讲演、观察、写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宋嘉树还尽可能地锻炼孩子们的讲演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孩子们会写字会画画时,宋家客厅的一面墙壁就成了展示墙,上面钉上了孩子们的绘画、习字、用中文或英文写的文章等。每当有相熟的客人来访,这些作品的作者们都要当众演说,说明他们的构思。他们家还经常召开小型演讲会,孩子们担任主讲。1898年,宋嘉树还和长女一起编了一份《上海儿童报》。这是一份英文打字小报,主要的文章都由孩子自己写,印刷业务最初由父亲承担,不久孩子们就亲力亲为。孩子们还负责把报纸推销出去,蔼龄把她的创刊号推销给了两位表兄。这份报纸一直办到宋嘉树最小的两个孩子子良、子安进入圣约翰大学附中时才停刊。在这片自由的天地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等各方面才干迅速得到增长。

(4)挖掘个性潜力

宋蔼龄极富音乐和表演方面的才华,宋氏夫妇便努力做大女儿表演的最佳“搭档”。在傍晚时分,常常是由宋夫人熟练而凝神地弹奏钢琴,几个兄弟姐妹围在一起听宋嘉树和大女儿的男女生二重唱。静听着父亲那纯美洪亮的嗓音随着琴声哼出的美国南方民歌,宋蔼龄、宋庆龄和弟妹们从心底升腾起对父母的崇拜、敬仰和热爱。

宋庆龄生性稳重、腼腆,和姐妹兄弟们在一起时,她总是最文静的一个。不过宋嘉树为孩子们营造的生活环境和气氛,也使小庆龄于天性之外受到补益。

(5)培养独立自主能力

宋嘉树喜欢看到孩子们独立自主决定自己的事情,他尽一切可能尊重女儿们的决定,培养她们的独立意识。上海的马克蒂耶学校是由美国南卫理公会创办的,是为中国女子开办的一所最重要的外国学校。当蔼龄只有5岁时,她一心向往着进入这所学校,并向父亲提出了入学请求。父亲尊重女儿的选择,帮她一起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奇迹——年仅5岁的孩子成了一名寄宿学生。学校的桌凳是为大孩子制作的,蔼龄的脚够不着地,一小时左右的正规教育课让她的腿失去知觉。吃饭时,她抢不到放在桌子当中碗盘里的饭菜,总是吃不饱。而最可怕的莫过于夜晚,因为她不能像其他大孩子一样上晚自习,她不得不忍受单独一人躺在大寝室的孤独直到晚自习结束。尽管如此,在父亲的影响和培养下,年幼的蔼龄用异乎寻常的意志力克服了这些困难,坚持了下来。1902年,庆龄和美龄也一起来到这所寄宿学校,在这里培养独立生活、个人奋斗的精神。

异国求学,终生受益

1903年,宋嘉树请求布惠廉(美国监理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帮助宋蔼龄去美国学习。此时中国,只有真正有钱的人家才梦想着送他们的孩子出国受教育,而且,只有男孩才会被送出去,还没听说一个女孩应该出国。但宋嘉树打破了这一习俗,毅然送蔼龄进入佐治亚州梅肯市的里安女子学院读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专为女子开办的大学。五年后,他又把次女宋庆龄、三女宋美龄和儿子宋子文一起送到美国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宋蔼龄就读的里安女子学院校长麦克阿斐女士曾高度评价宋氏父母:“宋蔼龄的双亲在打破国内的习俗,送其东方生长的女儿来西方学校里求学时,实在需要想象力及勇气的。鼓励他们在一个文化中成长的女儿到另一文化中求学,宋氏父母实为东西文化融合的前驱。”

次女宋庆龄和三女宋美龄初入学的这座学校坐落在新泽西州萨米特市的一个小镇西部,该校为克拉拉·波特温小姐创办,其丈夫是俄国人。早在1906年宋嘉树在美国筹款时,曾随温秉忠(清廷外交顾问)来过该校参观访问,波特温小姐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给宋嘉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当宋嘉树向波特温小姐提出让两个女儿来学习之事时,波特温小姐当场应允下来。

宋庆龄和宋美龄随姨夫温秉忠向波特温小姐报到后,着实使波特温小姐吃惊的是,查理(宋嘉树)竟还有这般美丽的两朵金花!姐妹俩个头差不多高,如同仙女下凡一般,备受波特温小姐关照。“两朵中国金花”置身于校园,学校师生也着实掀起了一阵波澜,他们都以友好的态度接纳了这对亲姐妹。两姐妹也给师生们留下了迥然不同的印象:宋庆龄庄重、文静,再加上她年龄比其他同学大的缘故,一般不参与“那些小孩子玩耍和嬉闹”之中;而宋美龄天生活泼和欢跃,还有点男孩子般的淘气,也许正是这些,她比姐姐宋庆龄人缘好,大家都愿意和她一起玩。

两姐妹担负父辈的使命,一进校园就埋头于功课的学习中。宋父有话在先,美龄贪玩,让庆龄多管教她一点。父亲的话应验了,美龄着实使庆龄操了不少心,好在她能听姐姐的话。

两姐妹在萨米特市度过了一年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后,1908年9月5日,宋庆龄如愿以偿,考入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她又把美龄安排在离自己较近的避暑山城德英雷斯特的皮德蒙特学校,住在蔼龄一个同学的母亲英斯夫人家中。每周礼拜日,庆龄都要带些水果之类的东西来看美龄,常和蔼龄碰到一起。三姐妹相聚,手足亲情,异国思乡的愁云代之以歌舞、谈笑风生……

三姐妹在美国留学时,宋嘉树坚持不懈地定期给她们写信,寄剪报,谈上海发生的事件,告诉她们中国国内局势和革命的发展。父亲的影响使蔼龄的根仍然牢牢地扎在中国的土壤里,尽管她在外表上有了一些变化,以适应所处的美国环境,但在内心深处,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她的同学回忆说,有一次当一位教授赞美她变成了“一个漂亮的美国公民”时,宋蔼龄变得非常生气,当着同学的面驳斥说,她不是美国公民,而是中国公民,并以此感到自豪。

宋嘉树不仅成功地教育了六个子女,让“宋氏三姐妹”成为世纪风云人物,他自己也对中国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作为传教士,在传教过程中宣传基督教平等、博爱思想,为改善中国妇女的生活状况、推行女子教育尽了一些力量;作为实业家和革命者,在支持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的同时,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前进,其男女平等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处在先进地位,并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作为父亲,成功培养了三位彪炳史册的女儿,是十分荣耀的。长女宋蔼龄其实绝非等闲之辈,在宋庆龄之前,正是宋蔼龄先做了孙中山的秘书,宋庆龄也是由姐姐的介绍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后来成为孙中山的伴侣;而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姻,也正是在大姐宋蔼龄的竭力支持和撮合下才得以玉成其事,而蒋宋联姻,是民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大手笔。1914年,宋蔼龄同孔祥熙(孔子第75代孙,1901年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研究生院)结婚。夫妇俩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国民革命,后来紧跟蒋介石,一直追随其左右。由于连襟的关系,孔祥熙深得蒋氏信任,在国民党政府里长期位高权重,从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总裁,一直到行政院副院长以至院长,多年操纵国民党政府财政大权,成为蒋氏政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次女宋庆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继续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贡献力量。宋美龄成为蒋介石的第三任妻子,“中华民国”时期的第一夫人,凭借孔宋两大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心得”

台湾作家黄瑞田在研究宋氏三姐妹成才的结论时说:“时代造英雄。三朵金花,那么艳丽,她们不仅是中国的妇女领袖,亦为世界妇女领袖。高素质的父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子女,宋家教子有方,这个方就是美式教育、圣经故事、幽雅环境、圣洁气氛、音乐空间。”

宋嘉树成功地把三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引领时代的新式女性,这一切,缘于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取决于他对男女平等精神的崇尚、对民主精神的尊崇、对独立精神的践行和对祖国的挚爱。而对孩子天性和个人意愿的尊重,对孩子身心、智力发展的全面重视,在言传身教中对子女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科学引导,更值得今天的我们在教育下一代时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