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怯病完全手册
10686900000049

第49章 有病不要“大养”要“长养”

有些人,生了病之后就开始大补,他们认为生病之前就是因为身体太“亏”了,所以才得病,于是恶补、狂补,想着补得越多就好得越快;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俗话说,治病要三分治,七分养,要“长养”而不是“大养”。人在患过大病刚刚痊愈之时,就开始大吃大补,往往是不但起不到康复的作用,反而会使原病复发,症状加重,这就是中医上称之为“食复”的现象。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病后切忌“大养”

中医认为,人在大病后余邪未尽,脾胃虚弱,而此时若勉强饮食,盲目进补,就会使尚未完全恢复的脾胃功能受损。元气的盛衰与后天的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元气充沛则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强健、旺盛,体质强壮少病;元气虚衰则脏腑虚弱,抵抗力低下而导致体弱多病。而盲目进补就会使得疾病初愈后本来就很虚弱的脾胃进一步受损,这样就不利于元气的恢复,从而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

一个人在患大病之后,身体是很虚弱的,所以一开始是不能大补,更不能追求胖起来了。就像是一个刚建立起来的各方面都不稳健的国家一样,首先要解决的不是怎样富起来的问题,而是要清除本身的毒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先是咬着牙赶走了虎狼之国的威胁,接着又平定了历史上从未断绝过的匪患、清除了黄赌毒、在全国消灭了性病、控制了传染病、制止了腐败;治理了大江大河,修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公路铁路干线,又拥有了两弹一星。此时的中国虽然不富,但是已经很健康了,就像是一个人,虽然不胖,但体内无病,筋骨强壮,很健康。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就说那时穷,但却绝口不提那时的健壮。如果说没有那时的健康强壮,哪里会有今天的一身肥肉?因此,要想在病后调理好身体,就要慢慢养,先从日常饮食和锻炼做起,要循序渐进,逐渐清除体内毒素;养精蓄锐,以达到恢复元气的功效。

病后“长养”有方法

一般来讲,大病初愈者应从日常饮食、生活起居、运动锻炼和心态情绪四个方面来调理。

(1)日常饮食

在病后调养期间,除非身体特别虚弱,一般饮食都应结构合理、营养均衡,口味宜清淡;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要多吃些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如鸡蛋、酸奶、瘦肉、水果、鱼、豆类、蜂蜜,以及新鲜的瓜果蔬菜等。少吃多餐,每餐八成饱即可,切忌暴饮暴食。建议骨折患者可适当喝一些骨头汤以增加钙质的摄入。痛风病人可多喝茶,喝茶有利尿的作用,可排出多余的尿酸,防止尿酸堆积;另外,茶中的一些碱性物质可对抗体内的尿酸成分,有利于病情恢复;痛风病人切忌吃动物内脏。

(2)生活起居

日常起居要注意避风寒,及时添加衣物,防止骤冷骤热。适宜的温度、湿度及充足的阳光,对病后的调养极为重要,因此,住的房间要保持清洁卫生,注意通风,让人感到整洁、方便、舒适;室温以18~22℃为宜,湿度保持在50%~70%。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坚持每天8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使体力得到足够的恢复,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在暖和的季节要早睡、早起;寒冷季节则要睡早一点,晚一点再起床。

(3)运动锻炼

可遵照医生的指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比如户外散步、伸腰、伸臂等,而且运动锻炼应当循序渐进。要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运动量,并根据身体状态而定,不要为完成任务而勉强锻炼,活动量一般以身体适度为宜,切忌疲劳。感觉好时可以多练一会儿,感觉不舒服时则应减量或停止。如果是心血管病患者,那就建议不要剧烈运动和过量运动,因为心血管病人的心肌承受力较差;还有一些病人,比如肝功能严重受损者、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半年内也不可剧烈运动;另外,感冒刚好的人也不宜大量运动。

运动锻炼的时候,要选择在气候温度适宜的天气,不能太冷或太热;天气有变化时要等到天气正常后再出去锻炼。

(4)心态情绪

要多做一些让人心情愉快的事,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比如听听音乐、看看书、下下棋或钓钓鱼之类,这些都有助于放松心情,舒缓悲观、焦虑的情绪,使人精神焕发,气血运行通畅。总之,心情要愉快,但娱乐也要有节制,不要玩得太过火,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粥,是我们东方人日常饮食的主食之一。它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四季均可,老少皆宜,历代都被养生家奉为养生、治病的良剂。所以,粥作为病后调养身心,恢复元气的食物,可谓是再好不过了。古人甚至把粥称作是“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而且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一位叫张仲景的长沙太守,用粥来治病。他在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书中就曾有服药后喝粥有增强疗效的记载。

病后调理本来就应以醒胃气恢复脾胃功能为主,食品的性状也是应由稀糜到稠厚,由清淡到甘醇,这样才能使胃气逐渐复苏,元气也逐渐得以恢复。中医养生学中也主张饮食养生总的原则是食宜清淡,这对人的保健或患病后的康复尤为重要。唐代大养生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故要“每学淡食”。这就说明,饮食清淡有自然补益之功效,而食粥就是清淡饮食的首选。

食粥,病后调理之上选

粥,俗称稀饭,俗话说:吃粥吃粥,多福多寿。补粥就是用适当的中药、食物和适量的大米煮成的粥。而对于大病初愈的人来说,吃些补粥较为适合。补粥就是滋补药粥,补粥的花色品种丰富多样,且季节不同,品种功用也各不相同。如春季宜吃菜粥,夏季宜吃绿豆粥,秋季宜吃藕粥,冬季吃羊肉粥。不过,这也不一定的,要根据病人病后的体质来决定所选用粥的性味,这里面还有点学问呢。

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四种类型,而食物也有“四气”,当食物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寒、热、温、凉”四种作用。因此,患者只有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相应的食物,才会有助于身体的恢复。比如,长期高热的人,病后由于耗津伤阴,体质虚热,则宜选择清热生津养阴的葛根粉粥、麦门冬粥;而对于久病后身冷个白寒、阳气衰弱者,应选择益气壮阳的温热性粥,比如桂圆红枣粥、羊肉粥等。

人们都说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对于身体的健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食粥对病后肠胃消化功能较弱的人来说,具有极大的作用。食粥可以补益胃气,保护脾胃,促进其运化吸收。而白粥中不管是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滋养脾胃之功。清代医家王士雄说:“粳米甘平,宜煮粥食。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每收奇效。”而且白粥或补粥,制作简易,又易消化,吸收快,几乎无副作用,应用于病后康复,如果根据体质情况灵活调补的话,比单纯应用中西药物来得更加稳妥,而且效果也较为理想。

我国著名的作家姚雪垠先生,青年时期就体弱多病,到了中年身体才逐渐好起来。然而,当他年过七旬时每天还能写作、读书10个小时以上,而且血压不高,心脏正常,也从不失眠。虽然记忆力不如以前,但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仍然不减当年。当他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他说自己平常就是生活有规律,不吃得过量。他说他晚饭最喜欢吃点大米、小米稀饭或玉米糁稀饭。这无疑就对他的养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其实,补粥就是药补和食补的结合。谷米和药物放在一块儿煮成粥,既补充了营养又可以治病,起到了药物和谷物的双重功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多种器官功能也逐渐衰退,而此时如果能选用一定的滋补药粥,既可以延缓脏器的衰老,又能达到摄生自养、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食用补粥越来越成为一些老年人延年益寿的首选。

爱心小贴士

关于补粥,还有一首民间流传的健康粥歌,可以说是浓缩了人们的智慧和经验,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各种粥的功效,如果能按其调养身体,一定会大有帮助。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要得皮肤好,米粥煮红枣:气短体虚弱,煮粥加山药;欲增血小板,花生衣煮饭;心虚气不足,桂圆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与粥炖;清退高热症,煮粥加芦根:血压高头晕,胡萝卜粥灵;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烦躁,粥加猕猴桃:防治足气病,米糠煮粥炖:头昏多汗症,煮粥加苡仁:便秘补中气,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叶同粥煮;若要双目明,粥中加旱芹;欲得水肿消,赤豆煮粥好;鱼腥草煮粥,开胃又解毒:若欲补虚损,骨头与粥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