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就你一生的细节
10685800000070

第70章 小技巧让你巧对言语窘境

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一定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说文化层次的不同,有人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有人是博学多才的教授。知识水平不同的人,表达同样的意思,说出的话却大不相同。同样,他们理解同样的一句话的意思也不大相同。我们常常听到“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样的话,如果能针对各种人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而采取相应的应变方式与他们对话,势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古往今来,以口齿伶俐、铜嘴铁舌化险为夷的例子真不少。针锋相对需要敏捷的口才,如果处理得当,可以抓住机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但保持了自己的人格尊严,还能使对方狼狈不堪而再也不能轻辱于你。

生活中,总是出现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为交际双方是一种积极的参与,而非刻板、机械的迎合,所以交际情景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面对变化着的情景,尤其是仓促而至的窘境,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语言表达手段,以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明话暗说就是很有效的一种。

首先是自嘲式的明话暗说。在交际中,有时会碰上因为自身的缺点或其他原因而出现的尴尬事,要是你懂得“自嘲”,巧妙地“揭自己的短”,反而会使自己败中求胜,树立良好的交际形象。

麦克阿瑟一贯以傲慢著称。有一次,杜鲁门会见他时,他不慌不忙地取出烟斗,装好烟丝,取出火柴准备点燃的时候,才问杜鲁门:“我抽烟你不介意吧?”

麦在阿瑟显然并不是真心征求杜鲁门的意见,这使杜鲁门十分难堪。因为如果现在表示很介意的话会显得有点霸道。

此时,杜鲁门看了看麦克阿瑟,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杜鲁门的这番自嘲,不但自尊心得到保护,而且还向美国人显示他的大度与宽容。还有,他把自己摆在“受害者”的地位上,可博得美国大众的同情与支持。

生活与工作中,你也可以假身旁之物摆脱困境,让左右为难的自己找到下台阶。

如果某人在你的办公桌前滔滔不绝,而你却不能耽搁太多的时间。如喋喋不休的人是下属或是朋友那还好办,偏偏又是得罪不起的人物,你怎么办呢?

你可以写个纸给同事小林:“到隔壁的办公室打个电话给我。”

用不了几分钟,电话响了。你可以大声说:“什么,马上去!这儿有位很重要的客人,什么?不去不行?那……好吧。”

一般来说,那牢骚不已的来客会示意你,赶快去。如果他没这么说,你也可以假装满心歉意,送走来客且不会伤了他那可怜的自尊。

如果把这事看成电话中的某片断,那么,电影则是最理想的道具。这么做,既不损人又利己,实为最佳解决办法。

作为女性,经常有男士的邀请,如果想拒绝又不伤对方的心,办法有许多种,借物脱困无疑是其中的妙着之一。

例如,有位男士走到你面前,说了一句:“欢迎你参加!”然后就把一张入场券递给你。这时你想拒绝他,又要让他下得了台阶。你可从皮包里拿出笔记本,打开一看,不论看到什么,都可说:“哎呀?我和小王小张约好今天去购物,你只有和别人同去了,不过还是很谢谢你。”

使用笔记本,给人错觉上面记着自己的时间安排,婉言拒绝了对方,达到了自己的交际目的。

还有拆词换字式的明话暗说。在说话时,如果把一些完整的词拆下来讲,可以表达出另外一种意义。

一次,一位大学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时对现进的某些状况进行评论。突然,一位学生发问道:“现在人们对‘官倒’与‘私倒’恨之入骨。但如何区别‘官倒’与‘私倒’?”

那位教师稍加思索,答道:“‘官倒’与‘私倒’的区别在于:对于前者,国家国家,国即是家;对于后者,国家国家,家即是国。”

如此作答,妙不可言,赢得了满堂喝彩。

这位教师把“国家”二字拆开,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很好地阐释了那一组概念。

拆词换字常是对某词的拆解而重新组事或者对对方的话稍加改造,获得了与原意迥然相反的意思,从而掌握了对话中的小技巧,就会有言语的主动权,就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