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成就孩子一生的50种心态
10683900000049

第49章 心态 懂得奢侈是浪费

关键词◎节俭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今孩子的消费却过于超前,甚至存在着错乱的现象,这也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了一层灰尘,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据北京某信息公司儿童消费市场调查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五大城市,0~12岁的儿童平均每人每月消费高达897元,每年超过1万元。五个城市的儿童一年的零用钱可以建上百所希望小学。

讲究吃穿玩、互相攀比、铺张浪费、追求名牌、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等不良风气,正在孩子们身上滋生蔓延。

吃--

在中小学校门口,都可以看见卖零食的小商贩。下课铃一响,孩子们便蜂拥而至,围得商店水泄不通。据调查,小学生中用零食代替早餐的竟占30%。如果仅仅是吃一点零食,一般的家庭倒还承受得起,但孩子们却已吃出了另一番天地。

追求贵族口味、洋口味。麦当劳、肯德基在全球范围内的境况都不见好转,唯独在中国生意红火,到里边就餐的大多是孩子或者是父母陪着的孩子。一斤50多元的外国糖果,68元一盒的新加坡饼干,七八十元一斤的美国苹果,都是孩子们的新宠。

跟着广告走。娃哈哈、健力宝、可口可乐,电视上有什么,孩子们就喝什么、吃什么。在学校的垃圾箱里,随处可见各种高级饮料的空盒子。据一位家长说,有一次电视上推出一种新食品的广告,在当地还未上市,孩子却非要吃不可。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托外地的朋友用特快专递寄了一包,才算满足了孩子的要求。

讲究情调。据饭店的经营人员介绍说,目前,餐饮业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便是学生的消费。在太原某高级饭店里,格调高雅,价格不菲,经常出入其中的有某一学校的一群学生。他们在这里进进出出,出手大方,连服务员都感到惊讶。难怪有老师感慨:"如今的孩子吃得越来越好,锻炼越来越少了。"穿--

追求高档、名牌。如今的校园里,西装革履、名贵衣裙屡见不鲜,各种名牌衣装更是比比皆是。有一群小学生,曾经为了比谁的鞋子是名牌而争得面红耳赤。在学校里,"洋装领袖"和"名牌公主"是许多学生崇拜的对象。许多名牌,成人都不一定知道,孩子们却能如数家珍。

讲究一次性消费。孩子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衣服的淘汰频率较高是很正常的。有的衣服孩子还能穿,却因嫌破旧而不愿再穿。有许多孩子的衣服买过后只穿过一两次就束之高阁,甚至压根没穿过。

追求时尚、另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一代人穿衣服很少没有补丁的。如今的孩子的衣服上也有补丁,那是为了追求独特而刻意挖出一个洞。各种露背装、露脐装更是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从衣服上很难看出是学生还是社会青年。

玩--

近年来,孩子们花费在玩上的消费也越来越多。玩电子游戏、高档玩具、桌球,看电影录像,甚至出入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有的孩子痴迷于电子游戏,每个月在游戏室里的花费就有几百元。儿童用品商店里的玩具也是花样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贵。一个普通的电动玩具就要四五十元,更不用说电动摩托、电动汽车等大型玩具了。有一个父亲带孩子买玩具,一次就花了2000多元。还有的孩子出入舞厅、夜总会,一个晚上的消费额不是普通工薪阶层所能想象的。

用--

孩子的学习用品也开始讲究高档、精美、新奇。许多孩子书包稍旧便不肯再背,文具盒更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新买一个,用笔要用派克的,买书要买精装本、豪华版。在用品上存在着"重复消费"现象,一个城市孩子的学习用品往往够农村孩子几个人用。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女学生,还开始购买名牌化妆品、香水、装饰品。

社会上的消费观念、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孩子走入消费误区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使孩子的高消费成为一种可能。同时,社会上崇尚消费的观念也在影响侵蚀着孩子,铺天盖地的高消费热潮无处不在地感染着孩子。再加上学校不重视学生的消费教育,使孩子的消费走入了盲目的、不切实际的误区。

更主要的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消费观念起着决定作用。如今,中国家庭基本上都是稳定的三口之家结构,孩子是这个结构的轴心。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纵以及缺乏理智的教养方法是孩子超前消费的主要原因。

一些父母,年轻时家庭贫困,经过自己的奋斗,家境有所改善,有着"我们这一代受够了苦,无论如何不能再让下一代受苦"的思想,对孩子存在着强烈的补偿心理,过分关心孩子的吃穿玩乐,任其消费。一些父母虽然也知道孩子高消费是要不得的,但为了不让孩子在学校里产生自卑心理,也不得不跟着潮流走,盲目攀比。还有一些父母用金钱、礼品来刺激孩子努力学习。每当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就用钱奖励,价码不断攀升。毫无疑问,金钱奖励也是培养孩子的一种手段。但这些父母不懂得强化心理,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

当今孩子在消费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五六元钱一个的面包咬一口就扔掉,上百元一个的玩具玩一天就摔坏了,没穿几次的新衣服只要认为"过时"就不再穿了。因此,作为父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寒假里,女儿要买一些参考书,便约了同学骑车到离家很远的图书批发市场去买。姚太太说天冷路远,在附近书店买吧。女儿说,批发市场的书可以打折,能省不少钱。女儿就是这样,从小就知道不乱花钱。这和姚太太从小对她的教育有关。

姚太太和老公都是普通公务员,家里的收入除了工资,基本没有什么。近年来又贷款买房,在花钱方面不可能随心所欲,有时还得省着花。姚太太告诉女儿,我们的家庭不是很富足,不能乱花钱。当然,该花的钱一定要花,能省的则一定要省。姚太太不但是这样说的,而且身体力行,给女儿做好榜样。

记得女儿3岁那年,姚太太带她路过一家玩具店。橱窗里有一辆双层巴士玩具车,她立刻入了迷,久久不肯离开。姚太太催她走,说:"我们家有好多辆小汽车了。"但她不答应。看看姚太太没有买的意思,女儿哇的大哭起来,惹得过路人都朝姚太太看。姚太太狠狠心抬腿就走,女儿只得边哭边跟她回了家。等她平静下来,姚太太告诉她:"店里的东西,我们家大部分都没有。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要供你上学、吃饭、买衣服、买书,不可能把家里没有的东西都买回来。"女儿没有说话,但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每次路过那家小店,女儿总要隔着橱窗欣赏那辆双层巴士,但再也不提要买它了。又过了两个月,"六一"儿童节到了,女儿得到了那辆梦寐以求的玩具车。从这以后,女儿出门看见喜欢的东西再也不闹了,只是悄悄告诉姚太太,问她有没有钱、能不能买。

可能是受家庭的影响吧,女儿从小就不乱花钱,也不轻易找姚太太要钱。自己过年的压岁钱,都用来缴学杂费和书费,剩下的主要是购买参考书,很少买吃的、玩的。穿衣方面也不讲究,买啥穿啥。吃的方面也容易满足,夏天爱吃雪糕,每天一根就行了。逢年过节出去吃顿肯德基、麦当劳、涮羊肉,心里就很高兴。女儿的同学的父母中不乏有钱的父母、当官的爸妈,但女儿不羡慕。看到一些同学花钱大手大脚,父母交了高额择校费而不好好好学习时,女儿认为他们太不珍惜父母的辛苦钱了。正因为如此,女儿发誓要考上一所好中学,不花钱上高中。后来,女儿做到了,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高中。她笑着告诉姚太太,不用花3万元择校费了。

姚太太教女儿不乱花钱,就是让她懂得,父母挣钱不容易,要珍惜;让她知道,钱是没有够的,有多少钱过多少钱的日子,生活上不能和有钱人攀比;让她了解,节俭不是吝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将来的生活很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可父母却不愿跟孩子讲清实际情况,他们觉得没有钱面子上不好看;有的甚至还"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兜里有钱。其实这样做是大可不必的。孩子不了解家里的情况,还以为父母很有钱,花起来也就随心所欲,更体谅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

当孩子问起家庭收入及经济状况的时候,父母根本就不必对孩子说谎。有时候孩子提出的问题或许代表了孩子想要了解的另一层意思。比如"我们家是不是很有钱?"真正的意思是:"我会不会像我们班的同学某某那样有那么多的名牌衣服,有那么多的零花钱?"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当告诉孩子自己的收入,教育孩子不要和别人攀比。如果孩子坚持要买名牌衣服,父母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咱家买不起!"同时教育孩子懂得要使生活过得更好,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将来要靠自己自食其力。

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具备了节俭的美德,那么,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道路多么曲折,都会顽强生存,一步步走出困境,最终走向强盛;相反,奢侈腐化,铺张浪费,坐吃山空,就会日见销蚀,一步步走向衰亡。

“父母应该做的事”

1.父母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有条件时可以带领孩子去参观一下自己工作的场所,特别是体力劳动者那些流血流汗的挣钱场所。当孩子体会到了父母的辛劳,就会珍惜父母所挣的每一分钱。

2.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懂得劳动和收获之间的关系,鼓励孩子利用假期去参加公益劳动或者勤工俭学,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

3.当孩子手里有了钱,父母就应该指导孩子如何使用这些钱,教孩子学会用钱,理智消费;让孩子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购买没有用的东西。

★育子必读:节俭的故事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家产超过10亿美元的大富翁,他的家族至今亦是地球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只有一个儿子,名叫约翰。他尽管那么有钱,却从不娇惯儿子,从小教育儿子生活要节俭。

约翰·洛克菲勒从父亲手里接过家产以后,继承了父亲重视节俭、严格教育子女的家规。约翰有五子一女,在入学以前,约翰从不给孩子零用钱,孩子上学以后,才给他们少量的零用钱。发给的零用钱根据年龄而变化,7~8岁时,每周3角;11~12岁时,每周1元;13岁以上,每周2元,每周一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账本,把零用钱的开支情况随时记录在本子上,每逢向父亲领取零用钱时都要给父亲检查,凡是账目清楚,开支正当或有节余者,下次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5分。此外,凡孩子主动从事家务劳动,也会获得报酬。例如,打死100只苍蝇,奖励1角;消灭一只老鼠,给报酬5分;给家人擦皮鞋,每双付劳务费5分。

约翰·洛克菲勒认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质的诱惑,追求更多的享受,贪图走最平坦的道路。因此,"富人进天堂比骆驼钻针眼还困难"。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了使洛氏家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严格要求孩子自小懂得每一分钱来之不易,绝不容许孩子浪费。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节俭是一种美德,古今中外的杰出人士无不提倡节俭。简朴的生活让人远离物欲的侵扰,过上一种更为纯粹的生活。

2.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因为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终究会令你带着"枷锁"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