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名城名镇名村
10682600000083

第83章 袖珍小城——山西张壁

张壁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龙凤乡张壁村,背靠绵山,面对绿野,面积约12万平方米。

古堡历史

古堡建于公元619年,为隋末刘武周抗击李世民所筑。

公元617年,刘武周趁隋末天下大乱之机,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进而攻占隋炀帝的行宫汾阳宫,换取军事援助和“定杨可汗”的封号,自称皇帝。武德二年夏,得知李渊于长安称唐皇帝,他附突厥南移平天下,在介休遇李世民堵截。次年,李世民于“柏壁”挑战宋金刚成功。宋金刚、尉迟恭连续败阵,刘军落入“雀鼠谷”(介休西南汾河经过的山谷),一日八战,八败于李世民。后宋金刚弃“介州”逃走,刘武周从太原弃城北窜突厥,622年在突厥被杀,举兵六年而亡。传说他驻兵张壁,做过明修堡、暗筑道、拒防李世民备战工程。这才有了今天的袖珍小城张壁。

袖珍小城

张壁古城堡呈长方形,这是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袖珍小城,0.1平方公里的面积,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各种建筑一应俱全,军事宗教、民俗历史多种文化融为一体,可进可退。方寸小城规划高超,处处可见心思奇巧。用一句话来概括,如一位专家的题词: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

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

堡有南北二门,北堡门为砖砌,筑有瓮城,瓮城城门面向正东偏北开设,与北堡门构成了两道堡门。两道堡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既是遵循古代军事防御的原则,同时又寓有风水不外流之意,并使瓮城城门指向800 米外的一座小山丘“照壁”和“照壁”上的象征北斗七星的七棵槐树。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门外有九条红石铺路,象征龙须。

进入城堡,是一条连接南北两个堡门的交通主干道,这条长约300米的街道以石板铺地,象征龙身;清朝年间,堡中居民出于谐调风水和兴盛文运的考虑,由堡外花费人力财力运入石材,将街道中央的青石板挖起,铺设了三列平行的红色长石条,一直从南堡门延伸到北堡门,它象征着龙脊。南北两座堡门是相互看不见的,它们并不在一条贯穿的直线上,因为连接两座堡门的主街道在两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这样的设计也是出于“风水不外流”的考虑。

张壁古堡也是一座军事城堡,地下遍布地道,规模宏大,结构奇特,与堡内四通八达,构成一个地下军事防御设施。堡外南北面沟中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位。古堡内现有水井六眼,每眼井的井壁上均开有洞口或洞门。

张壁古堡地道设计原理暗含“六壬奇门”之术,设计思想超前。地道内既有规模较大的屯兵洞、粮仓、马厩,又有陷井、伏击坑、射箭坑、淹水道、通讯道、了望孔等攻击设计,还有排水道口、逃跑出口,并有直井从顶层直通底层,进、退、攻、防、藏、逃灵活多变。

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宗教建筑方面,小小一个张壁古堡,竟然建有唐代以来的近十座寺庙宫观,宗教及其他古建筑密度之高,极为罕见。古堡内目前保留的古代宗教、民俗建筑主要:有“关帝庙”,道教“真武殿”、“二郎庙”、佛教“空王佛行宫”和“兴隆寺”五座宗教建筑,并有“地藏王菩萨殿”,“吕祖阁”遗址等。更为难得的是,真武庙和空王殿碑为国内仅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古堡有一尊奇特的佛像,这尊佛像究竟是谁?为何采用泥包铁的形式,又为何被藏匿于墙壁之中呢?至今仍然是个谜,等待着后人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