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习惯决定健康:日常生活中的175个习惯性误区
10678000000169

第169章 不要因小失大

世界上,许多人因为贪图近利,因小失大;有的人则是只顾眼前,思虑不到未来,也会因小失大!

涓涓细流,不将之堵塞,就会成为溃堤的漏洞,后果不堪设想;星星之火,不把它扑灭,就会成为燎原的大火,结果可想而知。小时候,生活上的一些小缺点,如果不给予矫正,长大成人以后,也可能成为人格上的大瑕疵。所以说“莫因善小而不为”,积小善才能成为大善;“莫因恶小而为之”,小恶多了,则成为大恶。

生活中,因小失大的例子,比比皆是!有病了,怕看医生,花钱买成药来吃,结果延误病情,送了生命。得罪人的时候,怕说一句抱歉的话,结果成为深仇大恨。为了贪图一点小便宜,结果上了大当,像被金光党所骗,就是贪图小利;放高利贷,贪图利息,当然会被倒债。为了省钱,买二手车来开,结果状况百出,频频送修;贪图百货公司的折扣减价,买了一堆用不着的便宜货,看似捡了便宜,实际上是上当花了冤枉钱。

而在为人处事上,因小失大对我们的伤害才是最重的,因此,我们说,人们对待事情的方法和态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遇到事情时积极面对现实,尽力克服困难,对于超出自身能力的事能客观对待,不求超出现实的结局,即使面对麻烦,也能平和处之。反之,如果该努力的却退缩,该回避的却硬顶,会使问题越积越多,小事情也会变成大事情,那时就不好处理了。

我们要学会合理评估日常生活中的麻烦事,不要一遇到小事就急躁、抓狂。首先应该想一想发生的事情是好的、不相干的还是会产生压力的。然后,考虑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并用想好的方法去应对。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对所用的方法可做适当调整。通过对问题进行合理评估,当事人可获得良好的情绪及平衡的心态。

另外,学会调整想法很重要。有的人讲究完美主义,凡事求全责备,以为大难当头,不可收拾,实际上是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理智地思考一下,改变角度去看问题,则发现大事能化小,小事能化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如果是生活中的一些非原则性的小事,就不必去认真计较了,可以对之视而不见,糊涂处之。从心理学角度看,对非原则性的不中听的话或看不惯的事,装作没听见、没看见或随听、随看、随忘,这种“小事糊涂”的做法,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活泼,岂非养生的妙法?

人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纠纷常常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聪明的人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常常用“不置可否”、“顺其自然”的方法,因而矛盾常于无形之中随之化解。倘若过分热衷于搞清谁是谁非,一味地斤斤计较,或只顾发泄心中的怨恨,结果反而会激化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由此可见,人们在处理某些感情冲突时,在适当的情况下,“糊涂”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当你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之时,“糊涂”更能显示出它的价值。它会帮助你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惫,甚至逾越难以想像的鸿沟。这是因为,“糊涂”也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

当然,“小事糊涂”绝非事事糊涂,处处糊涂。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分青红皂白,不讲原则性,那就成了糊涂虫了。总之在生活中,大事明白,小事糊涂,能使你经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减少对“大脑保卫系统”的不必要刺激,故郑板桥的一句名言“难得糊涂”堪称养心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