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有方:父母给孩子的幸福人生书
10676600000047

第47章 步骤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很多孩子都喜欢到郊外野餐。这天是周末,父母决定带威尔逊和埃迪去国家公园野餐。前一天,一家人进行了分工,妈妈负责去超市买食品,爸爸准备烤肉的炉子,11岁的威尔逊负责准备调料,9岁的埃迪提出负责所有餐具。爸爸提醒孩子们应该列出一个单子,这样可以防止遗漏,如果家里不够还可以去买。埃迪很快列出了单子,请爸爸过目后便开始准备了,威尔逊却跑到外面玩去了。

爸爸警告威尔逊要带齐调料,否则野餐时大家都不能吃好,威尔逊一边往外跑一边说:“放心吧爸爸,我会带好的。”爸爸不大相信他会准备齐全,想自己来做,转念一想应当给威尔逊一个教训,一个锻炼的机会,便没有再督促他。威尔逊玩到很晚才回来,到厨房里忙了一会儿,搞出来一袋子瓶瓶罐罐便回房去睡了。第二天一早出发,爸爸并没有检查威尔逊的准备工作,一家人高高兴兴上路了。

走了两个小时的山路,选好了野餐的地点,大家开始准备午餐。肉烤熟后,爸爸开始往烤肉上倒调料,却怎么也找不到烤肉汁,只好问道:“威尔逊,烤肉汁在哪里?”威尔逊伸手到袋子里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

“我记得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怎么会没有?”

“你有没有列在单子上?”

“我没有列单子,我记得我把所有的调料都拿出来了。”威尔逊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里等着。最终,威尔逊没有找到烤肉汁,惭愧地低下了头。由于疏忽,威尔逊不但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家人,使本来快快乐乐的活动大为逊色。不过这次野餐对威尔逊的教育却是深远的,让他懂得了作为集体的一员,应该具备责任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否则会使整个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

孩子参加的第一个团体活动是家庭活动,尽管家庭与孩子的同伴团体不一样,但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因此,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从家庭开始,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在家庭生活中让所有的人都清楚自己的职责,然后“合作”做事。

孩子们从小在家庭中学到的知识、培养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们的性格中去,在他们长大后带入社会。一个懂得合作精神的孩子会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集体操作,并发挥积极作用,不懂合作的孩子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麻烦,变得越来越无所适从。

写给父母

让孩子学会与家人密切合作

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包括教育他们懂得如何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使得整体活动得以进行。这里并不是要求孩子们放弃自己的要求,而是让他们知道,如果想使整个家庭生活的秩序不被打乱,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要求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需要每人都向同一方向努力,学会考虑如何做才能使家庭整体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护;要使孩子所想的不仅仅是自己需要什么,而是整个活动、整个家庭需要什么;要训练孩子的合作思维,父母不要无限度地迁就孩子的愿望,尽管有时这种愿望本身是合理的,但是它却意味着父母要做出过多的牺牲,更重要的是,应该保证孩子受锻炼的机会。

家庭会议可以当作一个团体,它能让孩子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合作”做事之前可以召开一个家庭合作主题讨论会,主题是有关生活团体合作内容的,比如关于孩子的年龄与做事的能力;关于大家生活在一起应相互帮助;关于每个人应负的责任。全家准备出去旅行时,孩子可以发表意见,父母要加以考虑。当讨论某一个星期日下午采取什么行动时,让孩子担任主持人,集中其他人的意见,主持投票,宣布结果。

这样的讨论会能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家庭是一个生活团体的概念,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相互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圆满。在进行这样的讨论之后,让孩子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做。当然,这些事情虽然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但他不一定会很好地完成,这时父母就有合理的依据来要求他实践自己的诺言。这样做的时候,父母不是以长辈的权威来压制孩子,而是以团体负责人的身份来检查队员的工作,提醒他作为一个团体成员要尽的职责。

孩子七八岁时,父母应该鼓励他们尽可能参加各种类型的团体。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参加较大的团体,但研究表明,孩子们更容易与范围较小的团体融为一体,如以某项技能、兴趣爱好、社会服务等为基础的特定团体等。这些有主题的团体成员在个性、兴趣和社会技能等方面更有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因而更容易相处。这些特定团体包括:运动队、乐团、计算机辅导班、围棋学习班、喜剧俱乐部、舞蹈班等,还有以性格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班、人文科学班等,或者附属于成人组织的团体等。

父母还可以用这样的一个游戏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准备一个小盒子和10个乒乓球或弹子球;球要统一规格,其中一个球与其他球的颜色不同,可以用彩笔做记号,被指定为“基准球”;以盒子为目标,并在距其15米处画一条线,以这里为基准,第一个参加者首先弹出“基准球”,尽可能接近目标,其他人轮流弹其他球,渐渐把“基准球”撞到盒子边;一轮不行就进行第二轮,直到“基准球”撞到盒子边缘为止。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与家人团结的精神。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发现,只有与人亲密合作,才会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本章测试:你的孩子懂得团结合作吗?

测试中的句子描述着孩子们经常会表现出来的行为,并说明他们怎样以团结合作的精神指导着自己的言行,在每个句子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你认为最能代表孩子目前水平的数字,然后将这些数字加起来,得到总分。

评分标准:5=完全符合4=符合3=基本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1喜欢跟小伙伴们一起做游戏,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能够与他们友好相处。

2遇到不会做的事情时会及时向别人请教,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

3承认并尊重别人的劳动,认识到没有别人的帮忙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4会把别人推到果树上,然后共同分享摘来的果实。

5喜欢参加篮球、足球等需要合作的活动,能够得到伙伴们的认可。

6相信“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之类的至理名言。

7能够欣赏别人的优点,在共同做事时不嫉妒别人“出风头”。

8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矛盾时,能够妥善协商。

9和家人一起出游时,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分内的事情。

10合作伙伴出现错误时,能够从对方的立场看待这一行为。

总分

结论:

40~50之间:恭喜你,你的孩子很懂得团结合作。

30~40之间:如果你能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相信会让他受益匪浅。

20~30之间:孩子在合作方面有一些问题,影响到他与别人的合作效果。可能你得调整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教会孩子懂得团结合作。

10~20之间:怎么说呢,你的孩子没有合作意识,遇事喜欢自己干,不喜欢寻求帮助。也许你并不适合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建议你请教一下专业人士,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些有益的建议。

§§第十章 坚忍不拔——成就大业的性情

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会在温室中度过一生,也没有人一生的道路总是平坦的、顺畅的,生活中总会有凄风苦雨、艰难险阻,经历磨难和坎坷是在所难免的。在面对这些坎坷时,意志坚强、坚忍不拔的人能够战胜它们,最终取得胜利,并在这些磨难中升华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人就会被苦难压倒,丧失人生的方向。父母不可能永远扮演孩子的避风港,不可能让孩子免于一切危害,因此应该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让他们在苦难面前自己拯救自己。

要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毅力,父母们可以遵循以下5个步骤。首先,要教育孩子走出自我挫败的阴影,俗话说“哀大莫过于心死”,如果孩子自己对自己彻底失去希望,父母再努力也拯救不了他;第二步,让孩子从自我挫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是需要能力的,这就需要父母帮助他们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第三步,让孩子学会再接再厉的精神,这样,当他下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独自面对、独自解决了;第四步,接下来要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第五步,在以上各步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