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子有方:父母给孩子的幸福人生书
10676600000016

第16章 步骤培养孩子理智消费的好习惯

美国的肯尼迪总统是世界上最年轻有为的总统之一,其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他的父亲约瑟夫对孩子们的良好教育。约瑟夫是美国最大的5位企业家之一,先后担任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和驻英大使。他虽然富有,但从不让孩子随意花钱,注重对孩子进行节俭教育,严格控制他们的零用钱。他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大小,每月给他们适当的零花钱。当肯尼迪做了总统后,报纸上公布了他在10岁时向父亲递交的一张申请书,他请求父亲将他每月的零花钱由4角提到6角,但他的父亲拒绝了这一请求。

可见,对孩子的关爱并不等于让孩子随便花钱。肯尼迪向父亲提出增加零花钱的请求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不是不可以谈钱,关键在于以一种什么方式、什么途径来谈钱,怎样理智地消费。

犹太富商亚凯德说:“犹太人普遍遵守的发财原则,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过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现象,更谈不上发财致富了。”道理很明显,没有理智的消费、不能使支出低于收入,就永远不会积聚财富。

写给父母

培养孩子理智消费的两个建议

当今孩子在消费上确实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五六元一个的面包咬了一口就扔掉了,上百元一个的玩具玩了一天就摔坏了,还没穿过的新衣服只要认为“过时”就不再穿了。他们花钱大手大脚,过生日互相攀比,使很多父母感到头疼。某市初中二年级一位学生为凑足过生日的钱,竟偷了学校财务处现金近千元,事发后他悔恨地说:“别的同学开生日晚会都要花去六百元钱,我没有钱,但还想出风头,争回面子……”

当今孩子不良消费的现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应该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一些父母不重视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认为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对孩子限制过多没必要;也有的父母采取不让孩子接触钱的办法。只要孩子在社会上独立生存,就必然要与钱打交道,所以当孩子手里有了钱,父母就应该指导孩子理智消费。让孩子懂得钱是怎样挣的以及怎样合理地花钱,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如果不在这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就等于剥夺了他们一生中取得成功所必需的竞争技能。相反,如果把关于金钱和工作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教给孩子,就是给了他们一件珍贵的礼物——打开生活自立之门的钥匙。

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教育专家提出了他们应了解的消费常识:1~3岁能辨别不同硬币和纸币的面值;4岁懂得不能见什么买什么;5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区分不同面值的一些钱;7岁能学会看简单的价目表;8岁能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上;9岁能自己安排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10岁懂得节约的意义;11岁知道从电视中了解有关的广告;12岁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常用术语等。

对孩子进行理智消费教育,积极的态度应该是:正视现实,以主动的姿态告诉孩子金钱的重要性和来之不易,让孩子从小懂得金钱的价值,养成正当消费的好习惯,成为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管理能力的小主人。具体来说,父母应该着重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孩子认识钱。

要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收入来源、开支、储蓄等经济情况,并通过带孩子上街购物等机会,做一些物品价格的比较。比如迪比的妈妈带她上街,迪比要买3元钱一个的冰激凌,妈妈告诉她3元钱可以买1斤黄瓜(06元)、1斤西红柿(1元)、半斤豌豆(08元)、三斤小白菜(06元),这些菜一家3口两顿也吃不完。从这样的比较中,迪比恍然大悟:“原来3元钱可以买这么多的菜呀。”迪比主动对妈妈说:“那我还是别买冰激凌了吧。”妈妈知道孩子这时候又渴又热,对她说:“买根便宜的冰棍吧。”迪比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结果仅花了05元钱。这位妈妈没有简单地拒绝孩子,而是利用上街的情境,用很简单的方式说服了孩子,让孩子懂得了如何理智消费。

第二,和孩子一起制订消费计划。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这样的毛病:花钱很没节制,父母给多少花多少,花完了就跟父母要。一位学生在某大学上大四,每月开销在2000元以上。面对各种不正常开支,不堪重负的母亲无奈地与儿子签订了一份特殊的“母子协议”:“从即日起,每月除500元生活费以外,其他任何额外开支都必须向母亲提出书面申请……在校期间,不能有任何赊账行为;因恋爱而需要的支出只能从500元生活费中支出;学期结束后如没有超支行为,父母将给予1000元的现金奖励。”

母亲说,儿子在大学上大四,每月开销2000元以上还经常出现严重亏空,动不动就向朋友借钱,还在校园内外赊账消费。到了实在赊不到的时候,就回家以各种理由要钱还账,然后再继续自己的超前消费。母亲曾坚决拒绝为儿子的赊账“埋单”,债权人却说:“如果不尽快还钱,我就要向学校告状。”为了儿子的前程,她只能屈服。在无数次地为儿子“埋单”之后,她决定用协议来规范其消费行为,同时还要印刷倡议书,呼吁有同样遭遇的父母共同抵制孩子的超前消费,教会孩子理智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