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认为,胸襟气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他说:“每个人的气度、知识、范围、胸襟都不同。你要成大功、立大业,就要培养自己的器度像大海那样大,培养自己的学问能力像大海那样深。你要修道,要够得上修道材料,先要变成大海一样的汪洋。所以佛经上形容,阿弥陀佛的眼睛‘绀目澄清四大海’,又蓝又大,就像四大海一样。”
“南怀瑾语录”
耶稣的道,佛的道,穆罕默德的道,孔子的道,老子的道,哪个才是道?哪个道大一点,哪个道小一点呀?学佛的人不应该问这个问题,因为没有定法可说,真正的佛法能包含一切。认为这一点才是对的,其他是错的,其实是他错了。
南怀瑾贯通佛、道、儒三学,又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思想基础来看,南怀瑾似乎偏于儒学,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并有所贡献,有所影响。80高龄时,仍四处奔波,启导后学。这可能跟他早年熟读儒家经典而形成的价值观有关。从学术基础来看,南怀瑾似乎偏于佛学,他对其他学说的体悟和解说多以佛家思想为载体。这可能跟他多年对佛学的参悟有关。从为人处世的态度来看,他又偏重于道学,随和,恬淡,顺其自然。这可能跟他的先天秉赋及成长经历有关。
对一般人来说,学问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有用则贵,无用则弃。对南怀瑾来说,学问是一种素养,得之于心、用之于身、随之于意,到了这种境界,称得上真学问了!
南怀瑾最令人敬佩的是他阔大的胸襟。他对佛、道、儒三家学说,以及其他各种学说,既不偏爱也不轻视,能够自由出入诸家学说之门,在取舍之间又能保持理性。他说:“我国自唐、宋以后,以儒、释(佛)、道三家的哲学作为文化的主流。在这三家中,佛家是偏重于出世的,虽然佛家的大乘道也主张入世、普救众生,但出家学道、修道的人,本身还是偏重于出世。而且佛家的学问,从心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儒家的学问,又以孔孟之学为其归趋,则是偏重于入世的,像《大学》、《中庸》。亦有一部分儒家思想,从伦理入手,然后进入形而上道,但是到底是偏重入世。道家的学问,老庄之道就更妙了,可以出世,亦可以入世,或出或入,都任其所欲。像一个人,跨了门槛站在那里,一只脚在门里,一只脚在门外,让人去猜他将入或将出,而别人也永远没有办法去猜,所以道家的学问,是出世的,亦是入世的,可出可入,能出能入。在个人的养生之道上,亦有如此之妙。”
南大师对佛、道、儒三学的概述应该不是定评,但可以看出他能够非常客观地看待这三家学说,并且保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事实上,一个人能持有这种态度就已经很不简单了。这种无偏无执的阔大胸襟正是我们很多年轻学者所欠缺的。
南怀瑾说,学佛的人第一个胸襟要大。所以学佛,第一要学这个人,学常开笑口、放大度量的菩萨。就是肚子要大一点,包容万象,什么都是好的,都对:一切法皆是佛法,先学他胸襟大,面孔对任何人都是慈悲笑容,这个就是佛法。南怀瑾先生在此阐明了胸襟宽大的重要性。
有一个师傅收了个徒弟,然而由于那个徒弟慧根尚浅,总是抱怨这、抱怨那。师傅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食品店里取一些食盐回来,徒弟很不情愿,虽然纳闷,但他还是去了。当这位徒弟把盐取回来之后,师傅就让他把盐倒进水杯里喝下去,并问他喝了之后感觉如何。
徒弟喝下去不到一秒钟,就全吐了出来,嚷道:“咸死了,咸死了。”
师傅笑了,让徒弟带着一些盐去湖边,徒弟很迷惑地跟着去了。
他们一路上什么也没有说,默默地走到了湖边。
到湖边之后,师傅让徒弟把盐撒进湖水里,然后让他喝点湖水,徒弟照着师傅说的做了。
师傅问道:“现在你喝到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徒弟很高兴地说:“很清凉、甘甜,很好喝呢。”
师傅又问道:“那你尝到咸味了么?”
徒弟摇摇头:“没有呀。”
师傅笑笑,拍拍身边的草地让这个总是怨天尤人的徒弟坐下来,然后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我们的心里能承受痛苦的大小决定了你痛苦的程度,佛告诉我们要六根清净,就是不想我们被太多的俗事牵绊。如果你还是感到痛苦的话,就把你的内心放大一些,让它变成一个湖。”
容纳事物的有时候不是有形的实物,而是无形的胸襟啊。所以说,人的价值本身是无法衡量的,因为生命本无可比性,但是胸襟宽大的人往往会让人觉得它更有价值。
俗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像日常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大家各让一步不就得了?何必又小事化大事,大动干戈呢?从而也使我们想到了另外一则故事:因为公交车挤,一位手拿牛奶的女子不小心将牛奶洒在了一位青年男子的西装上,男子并没有因此而责备女子,反而是去安慰她,叫她不要放在心上。男子的宽容大度让女子非常感动。有时一点宽容会让别人感动一生,一点爱意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与鼓励的话语会让别人幸福一生。我们为何不大度一点呢?大度就意味着包容。
包容是一种博大而又深邃的胸怀,是人类所拥有的最美好的美德之一。包容是指对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思想、生活方式、言论以及宗教信仰等表示理解和尊重,并且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不把自己脑子里关于是非的观念和思想强加给别人。伏尔泰说过:“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可以不同意他人的所想所为,但我们一定要尊重别人的所有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自在生活的权利。
亲爱的朋友们,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吧,只要你有大海一样的胸怀,就会惊喜地发现,生活中因为有了包容而变得更加美妙,世界因为有了包容而变得更加精彩,人生因为有了包容而变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