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语录”
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说我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常常穷得没饭吃,连自己肚子饿了都无所感觉,而忘了人是必须吃饭的那种人;当学问上有所获益,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胁。孔子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效法的地方。孔子的人生修养是永远年轻的,所以他的学问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知识无边,学海无涯。南怀瑾先生对学习孜孜不倦卷,从生活中学,从经典中学,在不断地学习中快乐地生活。他一生读书无数,可谓“生命不止,读书不已”,真正是将“终身学习”进行到底,乃至忘我兼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南怀瑾十六七岁的时候,在私塾先生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和背诵儒家的经典著作和古代的诗词歌赋,在这段时间里,他自己还读了“正书”之外的许多杂书,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小说。
在杭州浙江国术馆学武的时候,他除了学习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在“闲地庵”借阅大量的书,阅读面也更宽了,除了古书外,也读有关现代知识的书。
在峨眉山闭关时期,他遍读了几千卷的《大藏经》。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曾在一个朋友家里住过一段时间。这个朋友家有一个很大的书房,藏有《永乐大典》、《四部备要》等古代典籍,南怀瑾整天把自己埋在书堆里,把朋友家的书读了个遍。
在台湾各大学讲学时期,由于工作需要,更是离不开读书。南怀瑾讲课,通常是嬉笑怒骂,海阔天空,但这绝不意味着他是毫无条理地胡侃一通。恰恰相反,他讲课很有条理,逻辑性很强。实际上,他每次上课前都要作充分的准备,阅读大量的图书及资料。由于他搬了好几次家,当时的住处是临时性的,地方又不大,很多书没有带在身边。有时候,手头没有他所需的图书,他就叫人到书店去买,或者给台北的一位学生发传真,请他查到了马上传真发过来。这样的阅读量,使他讲课时旁征博引,深受学生的欢迎。
晚年成名后,他依然读书不倦。虽然他的个人藏书多达27万册之多,却常常苦于身边没有书读,而叫学生到书店去买书,或者从报纸杂志上复印文章。他读书常常在深夜,通常一个晚上即可看完几本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积薄发”,诸如此类的话,在南怀瑾先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终身学习”这一理念的身体力行。
所谓“终身学习”,实际上就是“活到老,学到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各种新学科、新知识层出不穷,在这个时代要想与时俱进,就要不断地武装自己,学习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要知道学习是一项终身任务。在学习的道路上,谁若停下脚步,就一定会落后于他人。不过,终身学习虽然强调学习的持续性,但也离不开有效的方法。
(1)掌握各种学习的机会
只要你想学,机会无处不在。你可以争取在职进修机会,也可以利用公司的岗位培训机会学习;你可以报一个培训班,或者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如果你自学能力够强、自制力够高的话,你完全可以在家自学。掌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可以使个人心灵富有,成为生命力的源头活水。
(2)熟悉多元的学习渠道
如今是一个知识膨胀的时代,出版行业只用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出版封建社会一世纪的出版物,而且品种繁多、不计其数。除了迅速出版的书刊以外,录像、播音、电视、计算机网络、光盘数据库等等都是较好的学习媒介与渠道。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完成以后,将建成世界各地紧密连接的信息网络。这将使信息的传输、流通与交换变成唾手可得的事情。在这样的社会中,选择单一渠道学习的人,容易闭塞与孤寂;反之则易开放与快乐。
(3)养成迅速获得、汇整、批判信息的习惯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质是信息多、传输快,个人十分容易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这也使准确地判断与筛选信息变得困难。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与此相同,在现代社会中,“尽信信息不如没有信息”。正因为如此,汇整与批判各类信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此外,在汇整与判断后,赋予信息新的意义,或用于发现、发明新事物,并形成新的智慧,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们都应该掌控信息,而不应该被它所迷惑,更不应该被它所奴役。
(4)终身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
知识只是终身学习的主要任务,但并不是全部。简单地说,终身学习的内涵可以包罗万象,比如终身运动、终身反省等。如果将终身学习的习惯用诸终身运动,可以延年益寿;如果将终身学习的习惯用诸终身反省,可以减少个人烦恼。这就大大扩展了终身学习的外延,而深化了它的内涵。
生命不止,学习不已。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在这种生存方式下,学习始于生命之初,持续到生命之末,从摇篮到坟墓,从不间断。处于这种生存状态下的中国人,见面的问候语也将变成:“今天,你学习了吗?”
当一个人以宁静、恬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就能远离百般烦恼。因为自己不会在乎拥有多少,不会计较多少得失,只要有自己喜爱的事做,沉醉其中,乐而忘忧。有超然的生活态度,就能使人生境界豁然开朗,于是即便自己面临危境,也能履险如夷,镇定从容。宁静以致远,飘逸自在。烦恼是别人带来的,开心快乐是自己找的,快乐也是一天,痛苦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开开心心过完每一天。就让我们“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