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那些事
10674100000067

第67章 辛酉政变

1861年,中国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宫廷政变,这一年是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北京政变”。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权力的角逐,是清朝中央政府内部肃顺集团和奕■、慈禧集团矛盾的总爆发。

咸丰帝在位时,清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就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咸丰帝与其弟恭亲王奕■因皇位继承问题而彼此不和,奕■ 被罢斥后肃顺逐渐受到皇帝的重用。肃顺虽然办事干练,极有成效,但性格骄狂、锋芒太露,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他看不起满朝亲贵,唯独对恭亲王奕■不敢掉以轻心。奕■ 地位显赫,精明强干,对肃顺是个极大的威胁,两人之间矛盾重重。

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帝携妃后子臣逃往热河,留下奕■ 在北京负责与联军议和。通过签订《北京条约》以及处理一系列善后事项,奕■渐渐笼络了留守北京的王公大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并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开阔眼界,博得了外国人的好感。英法撤军后,奕■等一再奏请皇上回京,肃顺等人却极力阻扰。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年仅6岁的皇子载淳继位,改年号为“祺祥”。咸丰遗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总摄朝政,辅佐幼帝。咸丰帝将奕■摒于 辅政大臣的行列之外,加深了奕■与肃顺的矛盾。

幼帝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原因生载淳而被封为懿贵妃,载淳继位后被尊为慈禧太后。时年26岁的慈禧有着极强的权势欲,很想个人把持朝政大权。咸丰在位时,那拉氏曾帮咸丰帝批阅奏折,这给她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按照清朝家法,太后可以垂询国事,此所谓“听政”。慈禧利用此规矩,在先帝驾崩后就向东宫慈安太后提出应废除“顾命体制”,而改为垂帘听政之制。慈安太后宽厚和平,不懂朝政,一切听慈禧的安排。贸然提出垂帘主张,必然会招致大臣的反对和清议的不满,慈禧于是开始拉拢恭亲王奕■共商计策,两人一拍即合。

1861年10月,皇室护送咸丰灵柩回京,两宫太后偕幼帝载淳先到北京。11月2日,慈禧发动政变,以幼帝之命发布上谕,解除载垣、端华、肃顺的职务,并处以死刑。同时宣布两太后垂帘听政,命奕■ 为议政王,入军机处,改年号为“同治”。虽然垂帘听政的是两个皇太后,但实际上实权只掌握在慈禧一人之手。由于得到多数文武大臣的支持,又采取了不事诛连的明智政策,所以政局没有发生重大动荡。这次政变因发生在辛酉年,因此被称为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成功后,奕■ 授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其他有功之臣莫不加官进爵,至于慈禧,“垂帘听政”,从此跃上权力的塔尖,控制清政府最高权力达4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