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那些事
10674100000057

第57章 靖难之变

朱元璋在位时,为了使朱氏王朝长治久安,决定分封诸王。他先后把众多儿子分封在全国各地。出于“西北边远,非亲子弟不足以镇抚而悍外患”的考虑,在长城沿线分封9国,谓子塞王,如燕王棣、晋王纲、宁王权等,授以兵权,命他们镇守北方,抵御蒙古。另一部分则驻扎内地,负责监督地方官吏。诸王中,以燕王、宁王、晋王势力最大。他们拥有“清君侧”的权力,这种做法导致藩王权势过重,反而构成对皇位的威胁,埋下了隐患。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立朱标嫡子朱允炆继为皇太孙。而朱元璋平时喜爱第四子朱棣,对于懦弱寡断的朱允炆,太祖忧虑他难以担负国家重任。一日,太祖有意考皇孙智力,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朱允炆想了一下答:“雨打羊毛一片腥。”这看似对仗可以,却太平凡了,毫无远大抱负,太祖皇帝气得脸色大变。恰在此时,朱棣侍立身旁,随即对道:“日照龙鳞万点金”。这自然有气势,太祖无比欣慰。当然,燕王虎视眈眈,觊觎皇权威仪,早已垂涎三尺。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太祖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即帝位,史称明惠帝,年号建文。太祖尚未驾崩前,曾召大臣议立燕王为帝,但刘三吾等都反对,说:“孙承嫡统,古今通礼。若立燕王,那么燕王之兄秦王、晋王将如何处置?决不可违背祖规。”

因此,朱允炆当了皇帝后,首先感到几位边塞藩王因屡番建功,手里握有重兵,尤其是驻北京的燕王朱棣兵力雄厚,对皇位威胁最大,务必实行削藩减少实力。他命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等策划。齐、黄认为燕王蓄谋已久,觊觎皇位,仓猝削他,一时难图。不如先削其手足,再向燕王开刀。建文帝同意此举,先用一年剥夺了周、齐、湘、岷、代五个藩王的实权。削藩至燕王时,就引起内战。

一般说的“靖难、靖国”,都是指国家安危而发兵平乱。当建文帝向燕王开刀时,燕王却装疯到处逛荡,使惠帝造成错觉。后燕王府长史葛诚告密,张信因与燕王有旧交之情,冒死劝慰,燕王方出兵南下,以“清君侧”为名,直攻南京。建文帝派出耿炳文、盛庸等将军率军30万讨伐,亦连连被打败了。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四月,燕王朱棣的大军先后攻下盱眙、灵璧等地。他陈兵江北时,惠帝朱允炆派出朱棣的姐姐庆成郡主前往割地议和,燕王不予理睬。

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四年的“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有所恢复的社会经济以较大的破坏,而直接遭到战争践踏的地区,破坏尤为严重,史书上称“淮以北鞠为茂草”,当为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