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那些事
10674100000029

第29章 光武中兴

东汉党锢之祸,是东汉桓、灵时的两次涉及士人和太学生的事件,其影响深远。

东汉时期,除了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集团相互斗争外,还有一个以名士和太学生组成的士人集团,他们不满宦官掌权,主张改革朝政。公元165年,汉桓帝让陈蕃做了太尉,李膺做了司隶校尉,王畅做了尚书。这三个人都是读书做官、清正廉正、又不满宦官的人,因而深受太学生们的拥护。

李膺一当上司隶校尉,就有人向他告发野王县令张朔贪污、勒索、虐杀孕妇,无恶不作。张朔是大宦官张让的弟弟,他知道李膺的厉害,就逃匿到张让家里。李膺知道后,亲自带人到张让家去抓捕,张让为张朔说情,谁知李膺执法公正严明,下令斩了张朔。张让马上向汉桓帝哭诉,汉桓帝知道张朔确实有罪,也就没有为难李膺。

李膺的举动引起了宦官的仇视。第二年,有个和宦官交往密切的方士张成,他善于捕风捉影,故弄玄机。有一天,他从宦官侯览口里得知,朝廷要颁布大赦令。于是,他假装看了看风向,说皇上就要下诏书大赦天下了。

别人不信他的话,张成就跟人家打赌,并叫他的儿子去杀人。李膺把张成的儿子抓了起来。就在这时,大赦的诏书果然下来了。张成得意地对众人说:“你们看我占卜的灵不灵,诏书已经下来了,李膺不敢不把我儿子放出来。”

这话传到李膺耳朵里,气得李膺火冒三丈,他说:“张成预先知道大赦,还故意纵容儿子杀人,这是藐视王法,大赦不该赦到他身上。”于是就下令把张成的儿子杀了。

张成不肯罢休,他找到宦官侯览、张让,让他们替他儿子报仇。侯览他们想出一个坏主意,叫张成上书汉桓帝,诬告李膺和太学生、名士结成朋党,诽谤朝廷,请桓帝惩办。他们还附上一份所谓党人的名单,跟他们作对的人全列在上面。

汉桓帝看了张成的控告,心里早就对那些批评朝廷的读书人不满,就命令太尉陈蕃逮捕党人。陈蕃一看名单,上面写的都是天下名流,不肯照办。汉桓帝火气更大了,通令各地,非把这些人抓到不可。

李膺、杜密、陈翔等名单上的二百多人全给逮捕了。有个名士叫陈寔,他也被列入党人里头,有人劝他逃走,他毫不畏惧地说:“我逃了,别人怎么办?我进了监狱,和他们在一起,也可以壮壮大伙的胆。”他自己来到京城,投案进了监狱。范滂也跟陈寔一样,挺着腰板自己走进监狱。

太尉陈蕃上奏章,为党人说情辩护,被汉桓帝革了职。被捕的党人在狱里,受到宦官的百般折磨。李膺想了一个办法,要治治这些宦官。于是招供出许多宦官的子弟,说他们也是党人。宦官们没有办法,只好对桓帝说:“现在天时不正常,应当大赦天下。”就这样,两百多名党人又全部被释放了。

这些党人虽然被释放,可汉桓帝却下令“禁锢”他们终身,罚他们不许留在京城,一辈子不得做官。历史上称之为“党锢之祸”。

公元167年,汉桓帝病死了,窦皇后和她的父亲窦武,立河间王刘开的曾孙子刘宏为皇帝,就是汉灵帝。汉灵帝年幼不懂事,窦太后临朝,窦武为大将军,这时,陈蕃、李膺、杜密他们又重新回来,参与朝政。

宦官们害怕陈蕃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们拿着皇上的节杖,诬陷陈蕃联合窦武谋反,把两个人给杀了,接着逼窦太后交出玉玺,并把她禁闭在南宫。陈蕃和窦武的家人和亲戚都受到株连,李膺、杜密等一些人也被削职为民。

可是宦官仍不甘心,他们寻找机会继续陷害党人。没过多久,就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