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那些事
10674100000027

第27章 王莽改制

西汉与东汉之间,有一个历时16年的新朝。代汉称帝而建立新朝的王莽,打出复古的旗号进行所谓“改制”,历史上称作“王莽改制”。

公元元年前后,西汉已经由强盛而转向衰落,朝廷的赋税徭役日益繁重,土地大量兼并,天灾人祸连年不断,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在缓和阶级矛盾、实行改革的旗帜下,王莽登上了中国政治舞台。这个受人非议的改革家,由于违反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政策加重了社会灾难,引发了绿林、赤眉农民起义。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的侄子,靠沽名钓誉发迹,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公元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公元9年,王莽提出实行王田制度和奴婢私有政策。土地兼并和畜奴、买卖奴隶是当时最主要的问题,是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王莽下令宣布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称王田,归国家所有,所有的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田产过多的要捐出去;没有土地的,官府按规定分配;不执行命令的被流放到边境。但当时土地大部分集中在贵族、官僚和豪强手中,他们群起反对,各级官吏也拒不执行命令。奴婢的生活状况并没有什么改变,下层阶级也没有从中得到切实的利益。过了3年,迫于各界压力,王莽只好宣布废除这一法令。不久,王莽又下诏实行“五均六莞”制度,企图以此控制商人对农民的过度剥削制止高利贷者的猖狂活动,并使国家获得经济利益。“五均”是由政府统治工商业的经营并管理物价。“六莞”是由国家掌握盐、铁、酒、铸钱,不许私人经营,同时控制名山大泽,由国家管理。但王莽用来管理五均六莞的多是富商大贾,他们和地方官吏相互勾结,营私舞弊,盘剥百姓,损公肥私,结果改革收效甚微,反而助长了不良之风。

王莽多次变动币制。先是在公元7年,铸造错刀、契刀、大钱三种新币,与原来的汉五铢钱并行。后又废除错刀、契刀,下令收禁五铢钱,另铸一种小钱,与保留的大钱一起使用。最后,王莽又发行多种货币,分为金、银、龟、贝、钱、币等共六类28品,种类杂乱,换算繁琐,比值也极不合理。这样一来,货币便失去了价值尺度的职能。而且,每次变动,都是以劣顶优,币面值不变,实际价值大减。王莽借此掠取了大量财富,而引起物价飞涨,币值狂跌,农民、工商业者纷纷破产。同时,币质粗恶,使民间盗铸群起,因此而罚做奴婢的达10万人以上,仍然禁不胜禁。

王莽“改制”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掠夺。因而其结果必然是“农商失业,食货俱废”,市场停顿,生产凋敝,整个社会经济遭受到极大破坏。

王莽在改革的同时,又大兴土木,并派官吏广征淑女,巧取豪夺,供其享乐。他大量派使节和军队到各少数民族宣扬新朝的政德,又挑起与匈奴等少数民族的战争,调兵遣将,征发人力。沉重的赋税徭役、连年战争的骚扰、残无人道的刑罚使下层民众无法生存,终于爆发了震撼全国、推翻新朝的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