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时间:2009年10月17日中午
采访地点:阆中市锦屏街9号
被采访人:张云子,男,85岁
问:张老,你今年高寿?以前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
答:我是土生土长的阆中人,生于甲子年九月十六(按:即1924年农历九月十六日),马上就整满85、进86了。解放前跟人学厨,到1950年年初进大丝厂后,也主要从事这项工作,直到从大丝厂伙食团退休。文化程度初小还没毕业。
问:听说你年轻时曾给一些来阆中的文化名人做过饭,你记得有一位姓丰的吗?当时的情景是否还基本清楚?
答:你说的是丰子恺嘛。那是潘旅长(潘清洲)请来的。当时我跟师傅罗文碧被请到毛家巷张处长家,为他们连煮了三四天饭。潘旅长是国民党23军潘文华军长的大儿子,他的旅部当时就在张处长家附近,也就是今天的白果树街老万品厂内。他手下喊的有“八大处”,包括张成文处长、韩处长、栾剑秋参谋等。丰子恺来阆中就住在张处长的家里,当时陪丰子恺的就是他们这些人,也没见有地方的绅士、官商参与。
问:你看像不像这个人(按:采访者出示丰子恺画像)?
答:是他,但那时是蓄的八字胡,不是山羊胡子,穿的冬瓜蓝长布衫,很朴素、和善。他吃东西很讲究哟,要吃荤不见肉,也就是不吃大荤。我们连煮了几天饭,每顿都不能相同。
问:当时陪他来阆中的还有谁?
答:不晓得。我们只听说“丰子恺”的名字。
问:他来阆中开展了一些什么活动?
答:老百姓闲谈最多的也就是他在阆中卖一幅画,我也去看过热闹,有几尺大,是画在毛皮纸上的山水画,喊价10个大洋,哪个能买得起?你想嘛,那时候三四个大洋才可以吃一桌高档的宴席。我晓得的是后来没有卖脱。地点就在现在东门口的余楼茶馆。那时候茶馆、酒馆很多,光在那附近就还有正兴茶馆、迎春茶馆、川北西餐馆等,热闹得很。
问:丰子恺来阆中的大致时间还记得起吗?
答:天气好像还不是很冷。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选国大代表之前来的。因为他刚走,阆中(东河)的画家胡巨川为拉国大代表选票,凡是投他一票就送一张画;还有阆中城里的画家赵蕴玉义演《玉堂春》,为抗战搞募捐,遍街遍巷都是他们的招贴画。
“相关链接”丰子恺(1898年-1975年),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他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缘缘堂”是丰子恺生前的寓所名,早年丰先生曾将自己喜欢的字写在小纸团里并撒在释迦牟尼像前,两次抓阄,拿起的都是“缘”字,后便让住在一起的弘一法师写成横额,自命缘缘堂主人,并以此堂号伴随终身。
据《丰子恺年谱》(盛兴军主编,青岛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载:“1944年12月21日抵川北毛家坝。致夏宗禹信:‘弟明日可抵南部,后日可抵阆中。有兵队同路,约有数百人,皆武装不啻弟之卫队,一路可保无虞’”。“本月:结识蒋阆仙。从阆中回南充后,丰子恺与夏宗禹握别,又到蓬溪,再返回重庆沙坪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