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决定孩子一生的50种性格
10673600000023

第23章 性格让孩子学会交往

关键词◎交际

美国成功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之成功,30%取决于才能,而70%则取决于其交际能力的大小,即能否与人进行十分妥善的协调。

可是,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总是生活在狭小的圈子中,他们不喜欢与人交往,表现得很胆怯,特别不喜欢表现自己。虽然很多父母也都意识到这种状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但却不知如何进行改变。

小文一直是奶奶在带着,所以到外面玩的时间很少。小文的妈妈只有下班后才有机会带着小文到外面玩。妈妈发现,小文看到陌生人或是大声讲话的人,头就会低着,很不愿意看着对方。就算是遇到熟人,也很害怕,更不用说主动打招呼了。小文妈妈一个星期只有一天的休息,平常很少有时间能带小文出去走走。小文妈妈担心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不愿意跟外界接触。

一次,小文非常郑重地对妈妈说:“妈妈,长大以后,我要找一个少跟别人打交道的工作,当个电脑程序设计师或自由职业者,免得总和别人纠缠,怪烦人的。”

听了他的话,妈妈非常担心。虽然做电脑程序设计师和自由职业者没有什么不好,可如果惧怕与人交往,那就麻烦了。

我们知道,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对孩子来说,在交往中,能增强群体意识,形成开朗大方、自谦宽容、合群友爱、自律自信等良好个性心理。同时,还可以抑制自私任性、骄横孤僻、怯懦恐惧及过分依赖等消极心理的滋长。每个孩子将来都要走向社会,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际交往问题。如果他们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态度和能力,就会将自己陷入孤独、封闭、痛苦的旋涡之中。

◎给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

很多家长也许会认为,孩子还小,谈论交际似乎为时过早。其实不然,无论孩子多小,正常的交往是理所当然的。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有更好的环境去与人交际。

佳佳的父母从小就很疼爱她,常买最漂亮的衣服和最好的玩具给她。但因父母工作忙,陪伴佳佳的时间较少,她平时总是一个人看电视、玩玩具。

上学后,佳佳不太懂得跟同学相处,也不知如何与他人分享。同学看她穿得漂亮,东西用得高档,以为她很骄傲,不愿和其来往,也不和她做朋友。久而久之,佳佳愈来愈自闭,总是把自己框定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愿意与同学说话和交流,甚至讨厌与人交往。

可见,很多时候,家长的忙碌造就了孩子的孤僻、不善交际的性格,这一点很值得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不是买很多礼物和玩具就能填补的。

所以,当孩子出现人际障碍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并想方设法给予纠正。一般来说,造成孩子交际障碍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1. 缺乏交友条件。现代家庭大都是三口之家,不像以前,大家庭亲朋好友时常往来,街坊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现在的孩子休闲时间常用在看电视、玩玩具和打游戏上,与小朋友互动的时间很少,缺乏学习应对人际关系的机会,不善于和他人分享,也不懂得理解别人的感受。

2. 缺少话题。缺少同伴间的话题也是人际疏远的原因之一。现在,很多孩子因家庭环境、父母要求的不同,兴趣也多不一样,朋友间的话题便容易产生差异。但孩子在求学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同伴的肯定,最怕有“朋友会的我不会”、“朋友说的我不懂”的疏远感,这样或多或少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和离群。

3. 生活圈狭小。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家长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孩子,造成孩子总是生活在家庭这个小生活圈子里,没有更多的机会跟外界接触,从而出现怕生、封闭的性格。

4. 孩子天性的内向。孩子天生就比较内向和胆小,只接受对自己熟悉的人,一旦遇到生人,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面对孩子不喜交际的状态,家长除了找到原因,还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真正找到属于他们的天真、淳朴的快乐生活,也拥有更多的知心朋友。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跟其他伙伴一起玩耍,不要找各种理由来拒绝跟孩子在一起的机会。

2. 父母应以身作则,在言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孩子耳濡目染,在充满爱和温馨的氛围里学会交朋友的方法。

◎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他们受到父母的过度保护,容易产生“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具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易产生不愿与他人交往的心理障碍,变得颐指气使、脾气暴躁、性情怪僻,不愿与人交往。所以,培养孩子学会交往,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有一个名叫小威的孩子,由于身材矮胖,成绩不好,又不爱跟人说话,在班上如同一个隐形人。小威每天必须跟其他几个同事的孩子一起上下学。小威就经常回来说,其他几个孩子打他,或者骂他几乎每天回来告状。妈妈很为他担心,也告诉了他一些处理与那几个孩子关系的方法。可是,他的人际关系并没有得到改善。

虽然妈妈经常告诉他要多交朋友,但和小朋友玩不了多久,别人就不太愿意和他玩了。小朋友都说他不爱说话,不容易沟通。久而久之,便没有同学愿意跟他玩了。

面对孩子的不喜交际,很多家长除了烦恼外,往往一筹莫展。那么,怎样才能锻炼和培养孩子们的交际能力呢?

首先,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在参加活动中认识更多的人,接触更多的知识。这样不仅开阔了眼界,还能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孩子总保持一种对生活的新鲜感和向往。

其次,在生活中,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小细节来锻炼孩子的胆量,来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比如,让孩子单独去购物,让孩子单独去乘车,这样就会使孩子的交际能力逐步提高。

家长应该多花时间跟孩子相处,参与孩子的活动。甚至有时候应该暂时放下父母的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千万不要以权威的态度逼迫孩子学习。在玩的过程中,最好能适当地指导孩子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育子必读:交往的故事

大耳朵和小耳朵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但也经常出现一些小摩擦。大耳朵是个很机灵的男孩,个头不高,但嘴巴很能说,在同龄的孩子中,算是比较有号召力的。小耳朵也很聪明,但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大耳朵来说弱了一些。

一天,大耳朵叫上小耳朵一起到操场上玩。但是没多久,这一对朋友因一点小矛盾,就不在一起玩了。

当大耳朵与另外一个小男孩玩得很起劲时,小耳朵就一个人坐在一旁看着,不愿意加入他们的游戏。小耳朵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在一旁,显得很不高兴的样子。小耳朵想:大耳朵是我的朋友,都不跟我玩,我也不要跟他玩了。这时候,小耳朵的妈妈从超市买东西回来,看到小耳朵一个人生闷气,就走过来问:“宝贝,怎么不高兴呀?”“大耳朵不跟我玩,我不跟他做朋友了。”小耳朵生气地说。妈妈蹲下来说:“儿子,大耳朵没有不跟你玩呀,你又没有问过大耳朵,你怎么知道他不喜欢跟你玩呢?你要主动跟朋友一起玩,而不是坐在一边等着小朋友来请你呀。”

听了妈妈的话,小耳朵便主动走过去跟大耳朵他们说:“大耳朵,我能加入你们的游戏吗?”“可以呀,我们一起玩吧。”于是,小耳朵高高兴兴地加入了大耳朵他们的游戏中了。随后,他们有说有笑的,玩得开心极了。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交际是一种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碰撞,在频繁的碰撞中,双方往往可以获得启示,获取灵感,得以共同提高。

2. 你要多参与活动,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这样,当你步入社会后,你的人际关系才能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