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决定孩子一生的50种性格
10673600000015

第15章 性格任何时候都要勤劳

关键词◎勤劳

现在,有不少孩子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少爷”,整天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捧在手心,过着优裕的日子。别说让他们干什么家务劳动了,就连饿了、渴了也只需要说一声,马上就有人提供。

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孩子却变得不会劳动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首先是家长的劳动意识淡薄。有不少学校都开办了德育、体育、美育等课程,家长们也心甘情愿地让子女去上书法、音乐、舞蹈、绘画、外语等能提高孩子素质的补习班。但一部分家长却忽略了给孩子劳动的机会。于是,在这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学到了某些知识,却淡化了劳动意识。有的不仅不爱劳动、不尊重劳动,还鄙视劳动者,形成错误的劳动观,贻误终身。

湖北某中学一份“中小学生劳动现状与教育对策的调查报告”显示:多数小学生在家一周仅劳动一次,时间为10分钟至40分钟;中学生在家的劳动时间更少,会做简单家务的只有一半。一位学生说:“我们的任务是学习,不是劳动。劳动会使人分心、耽误时间,影响学习。”还有的学生则说:“家务劳动有父母和爷爷、奶奶干,不用我操心。”

其次是不少家长认为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孩子上学了,家长们总是这样教导: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什么事情也不用你做。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是成才的唯一条件。为了给孩子争取更多的时间好好学习,家长们往往把所有的家务都包揽了。他们认为劳动是孩子的负担,参加劳动必然影响学习,因为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孩子的学习,家长不能代替,而孩子的劳动,父母也不应大包大榄。因为劳动是一种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失。

◎家长应学会“偷懒”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试着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千万不要总是从各方面直接帮助孩子。家长适当地“偷懒”,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成熟起来。

文文3岁了,什么事都想抢着干。爷爷奶奶虽然很高兴,但总是一个劲地说:“文文还小,爷爷奶奶来做!”就这样,小家伙的劳动热情经常被爷爷奶奶一手遮住了。妈妈经常为这事烦恼不已。

过年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两位老人都回老家了,这下妈妈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决定将“懒”进行到底。

文文想喝牛奶,嚷着要妈妈去拿。妈妈说:“你自己去,妈妈也累了。”刚开始文文不肯,但最终还是妥协了,自己跑去拿牛奶了。

星期天,文文逛街回家,妈妈和爸爸累得躺在床上,便对文文说:“爸爸妈妈累了,休息一会儿,你要是不休息就到客厅自己玩会儿。”文文听了很不高兴,闷闷地走出了房间。文文走后,妈妈悄悄地爬起来,偷偷地跟在她后面。只见文文打开冰箱,拿了一袋饼干,然后打开电视,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看起来。

在父母的“漠视”和“懒惰”下,在短短的春节期间,文文竟学会了穿(脱)鞋子、衣服、裤子,自己收拾玩具,拿筷子吃饭,这让父母惊喜不已。

当爷爷奶奶回来的时候,看到宝贝孙女可以干那么多事情,高兴得不得了。

在这个事例中,孩子干的虽是一些在家长眼里微不足道的家务劳动,如整理报纸、买瓶酱油、擦擦桌子等,但对孩子来说却意义重大。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可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技能,而且有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因此,家长应重视利用家务劳动对孩子进行教育。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可以将大任务拆分成可以执行的若干小步骤,让孩子一步步地去完成。

2. 利用孩子喜爱模仿的天性,让小孩在家务活上当帮手。等他们长大了,独立做好这些事情就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

3. 在与孩子一起劳动时,家长应以身作则,以自己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来感染孩子,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和孩子一起劳动

在家里,父母应创造机会跟孩子一起劳动,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也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吃苦耐劳的干劲。

每周六都是辉辉家大扫除的日子,一家三口具体负责的劳动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辉辉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并放到床底下。刚开始实行这一大扫除的计划时,辉辉什么还不懂,也不习惯。他干活时妈妈一直陪在他旁边,哪怕是让他回房间把玩具取出来,也陪在他左右。妈妈一步一步地教他:第一步,把玩过的玩具捡起来;第二步,把玩具放进玩具箱。

当辉辉尝试独立做某件事的时候,通常都不会一次做好。所以,妈妈很有耐心,经常给他鼓励: “辉辉做得很棒。”等他把玩具整理好,放到固定的地方后,妈妈就会对他说:“辉辉,你真是能干,帮了妈妈的大忙。”辉辉听了很高兴,劳动积极性很高。逐渐地,从每周星期六自觉整理玩具,到每次玩完玩具后马上收拾,他从不偷懒。

通过与孩子一起劳动,不仅可以及时指导孩子,而且能让孩子觉得劳动并不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当孩子尝试独立做某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千万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如果需要指导,不能说“这样不对”。可以说 “你做得很棒,还可以怎么做”,再告诉他为什么那样做。当孩子完成劳动后,要告诉他的劳动给妈妈带来什么样的大帮助。

我们还可以表扬孩子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优点,这有助于孩子产生成就感。例如,孩子刚刚擦完桌子,我们可以表扬他:“现在咱们坐在桌子边的时候,就会非常干净了,不会弄脏衣服了。”

“父母应该做的事”

1. 家长要放下架子,弯下腰与孩子们一起参加劳动,既可以体会劳动的快乐,又能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其乐无穷。

2. 做家务活需要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家长应耐心细致地给孩子讲解并示范,使孩子了解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

3. 孩子十分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成人的承认和肯定,家长应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

★育子必读:勤劳的故事

儿子小庆从小便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这与父母的成功教育是分不开的。

小庆8岁的时候,有一天周末,妈妈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儿子,今天我和你爸爸会出门半天,有几件事交代给你。”

小庆听了很兴奋:“好啊,您说。”

“你今天要把房子的地拖一遍,午饭我放在冰箱里了,你自己放进微波炉加热,吃完记得洗碗;再就是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洗了,但要记得把内衣和外套分开洗,洗完以后晾好。”

“就这些吗?很简单嘛!您放心交给我吧。”儿子开心地答应了。

其实,爸妈并没有走远,这次所谓的出门只是为了锻炼儿子,检查一下他们教儿子做家务的成果。

交代完儿子要注意安全后,爸妈就离开了家,去了附近的一个朋友家里。

午饭后不久,爸妈就回到家里了,儿子就把今天的感受告诉了他们:“爸爸妈妈,以前我不知道做家务有这么辛苦,还经常让你们为我操心,我知道自己错了。”

“你没有错,只是缺乏切身的体验而已。妈妈今天把家务交给你,就是要你知道我们劳动的不容易,要的是你的体谅和尊重。”妈妈说。爸爸也接过话:“是啊,儿子,你已经上学了,很多事情你自己都能明白。相信通过这次锻炼,你能体会家务劳动的辛苦。”

从那以后,小庆一直帮助父母做家务劳动。

孩子,我要对你说

1. 孩子,通过参加劳动可以使你各方面得到锻炼,一方面可以培养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有利于促进身体发育、心理健康、智力发展。

2. 只要你劳动了,付出了,或多或少总会有回报,但如果不经历劳动,你将永远错过驶向幸福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