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0673400000008

第8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思想路线又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而“实事求是”则是这条思想路线的集中概括。这条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并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路线,是这一事业不断前进和取得新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它是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并同经验主义、教条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1929年,毛泽东在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一些错误观点的存在只是‘历史的结穴’,是‘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这里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文中提出了克服主观主义,防止“左”右倾错误的方法。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这篇解放思想的宣言书中就告诫全党:“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他着重讲调查工作,并且把调查工作提到“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了纠正一切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他提出共产党人必须“努力作实际调查”,“洗刷唯心精神”,使政策和策略的内容“适合于斗争中客观和主观情势”,坚持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在这里,他就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高度,首先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思想,初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当时提出思想路线问题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的,20世纪30年代初,党内曾经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定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严重的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一真理,指责调查研究是所谓的狭隘建议论,选取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或者是拿共产国际的指示政策吓唬人,使得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红军在被迫长征到了陕北以后,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党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是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实现的。为了使全党深刻认识教条主义的危害,正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并作了科学解释,就是用这条思想路线统一了全党的思想。1942年,毛泽东为进一步强化、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应延安中央党校副校长彭真之请,作了“实事求是”的题词,以后,又为“七大纪念册”作了“实事求是,力戒空谈”的题词。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正是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使我们党摆脱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的大解放,从而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指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他通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他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且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是否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但是,思想路线问题的解决并非一劳永逸。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以后,由于毛泽东和我们党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过分夸大精神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也由于在巨大的成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思想和行动越来越严重地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这一切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被破坏殆尽。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中国获得了有利的发展契机。但是,“文革”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场内乱造成的政治上、理论上和思想上的混乱是很不容易的。受林彪和“四人帮”的影响,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人不是把它看成革命的科学理论,而是当作宗教教义;不是把它看成行动的指南,而是当作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是把它看成不断发展的客观真理,而是当作不变的僵死教条。由于“左”的思想的长期影响和束缚,许多人还不能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还不能正确区分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和晚年的错误,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提出。长期以来“左”的指导思想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使新时期的各项工作举步维艰,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了徘徊的局面。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以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批评“两个凡是”,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他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他支持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宣言书,也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我们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针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许多人思想的僵化或半僵化状态,邓小平把解放思想提到首位,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首先解放思想,才能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而才能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才能真正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解放思想这一先决条件,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一句空话。当然,解放思想不是无根据地胡思乱想,随心所欲,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真正的解放思想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受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解放思想的目的是防止思想僵化,更好地从实际出发,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然后在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指导下改造世界,实现主观认识向客观实践的飞跃。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这种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在1980年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的讲话中,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不是简单的恢复,它既是一个科学继承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中,邓小平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不仅全力支持和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江泽民在新形势下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早在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就深刻指出:“过去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已经不适用了,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重新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2001年他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精神的问题,并把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联系起来。他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江泽民对“与时俱进”作了进一步的深刻阐述,指出:“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强调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这些论述表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是相互贯通、密不可分的,同样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一理论概括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彻底地贯彻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更加深刻、完整地揭示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本质和规律,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脉相承,体现了我们党永远站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

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并把求真务实提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的高度。2007年6月25日,他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把解放思想提升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对解放思想的新定位,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认识、新贡献。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了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