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不听话 父母怎么办
10670200000120

第120章 专家分析 溺爱是导致孩子乱花钱的主要原因

家长要明确,孩子怎样花钱才是乱花钱。所谓 “乱”,是指孩子经常“乱”买不应该买的东西,“乱”进行不应该消费的消费。如:经常“乱”买零食,特别是“乱”买非正规商店的、不卫生的“垃圾”食品,“乱”买高档衣服和化妆用品,“乱”进青少年不应当进的咖啡馆、酒吧、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室和网吧等消费场所,甚至为了进这些消费场所而想方设法采取不正当手段向家长要钱、骗钱等。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是如今较为普遍的现象。孩子不会计划开支,其主要责任往往在家长身上。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无以复加,有时候甚至已经失去了理智!当孩子要名牌运动服时,家长会将自己中午带的饭菜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省下钱来满足孩子的愿望,他们会说“唉,为了孩子……”;当孩子要买赛车时,家长仍会说“不能委屈了孩子”;孩子考取了好成绩,家长更会毫不迟疑地倾囊而出,给予物质奖励……“为了孩子”,成了一些家长们生活的唯一宗旨,似乎活着就是为了孩子。

当今社会对拜金主义金钱观的过度渲染,使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扭曲的金钱教育。家长们的过分溺爱,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家长能改变自己的教育观点,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家长要把好孩子的消费关。在家中,家长不要让孩子享有特权,应让他们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消费份额。尤其不能对孩子“心太好”和 “心太软”,随意给零用钱,有求必应。告诉孩子家庭经济状况的真实信息,富裕的家庭告诉孩子创业的艰辛,让孩子知道挣钱的不易;经济拮据的家庭不要耻于和孩子谈钱,应该让孩子感到家里缺钱的危机感,从而懂得节俭。

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家长应从孩子3岁起开始进行经济意识教育,并制定了各年龄阶段的教育计划。3岁:辨认纸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长在场,以防商家哄骗孩子。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用攒钱器具,培养“自己的钱”意识。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用钱,如卖报、给邻居买小物件获得报酬。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10岁:懂得节约零用钱,在必要时可购买较贵重的商品,如溜冰鞋、滑雪板等。11岁:学习评价商业广告,从中发现价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优惠的概念。12岁以后:则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交易等活动。

当然,毕竟东西方国情不同,这种方法对我国的孩子来说,实行起来不太现实。不过,家长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标准,看看自己的孩子离这个标准还差多少,从而找到差距,理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