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企业管理学
10667900000026

第26章 4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设计

(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适应性是指生产过程适应市场多变的特点,能灵活地进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适应能力。

适应性有利于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社会需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能保证在生产过程组织进行较大调整时,不至于耗费过多。提高适应性必须采用计划评审法、成组工艺和多品种混流生产等生产组织方法,也可以在企业生产主流产品的较稳定的生产线之外,成立一个“零活工段”,专门负责临时订货,或者组织一个包括设计、工艺、制造在内的“快速部队”进行新产品的生产。

任何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都需要在一定的空间进行,并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因此,生产过程组织包含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两个方面的内容。

6.4.1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在一定的空间场所,通过许多互相联系的生产单位进行的。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主要是研究企业内部基本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以下两种:

(1)工艺专业化。工艺专业化也叫工艺原则,是按照生产过程的工艺特点来建立生产单位的形式,在工艺专业化的生产单位内,配置同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对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零件),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每一个生产单位只完成产品生产过程中部分的工艺阶段或工艺加工工序,不能独立地生产产品。例如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机械加工车间的车床组、磨床组和热处理车间等都是按照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的生产单位。其优点是:对产品品种适应性强;有利于充分利用机器设备;便于进行专业化的技术管理等。其缺点是:半成品运输路线长,运输劳动量较大;产品生产过程中停顿等待时间较多,生产周期较长;占用流动资金较多;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和相应的组织计划工作较复杂。

这种组织形式比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

(2)对象专业化。对象专业化也叫对象原则。它是按照产品(零件、部件)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的形式。在对象专业化的生产单位里,配置了为制造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对其所负责的产品进行不同工艺方法的加工。其工艺过程基本上是封闭的,能够独立地生产产品(零件、部件),如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制造厂的发动机车间、底盘车间等,机械加工车间的轴套工段、小组等。其优点是:可以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设备和人力;便于采用流水线、生产线、成组加工等先进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可以简化生产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加强责任制度。其缺点是:设备专业性强,设备的生产能力难以充分利用;不便于对工艺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和指导;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差。

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产品品种较稳定的大量大批生产类型。

企业应采用哪一种形式来设置生产单位,必须从企业的生产特点和本身的生产条件出发,全面分析不同形式的技术经济效果,考虑长远发展和目前的生产需要。

6.4.2 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产品生产过程的进行,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生产过程组织在时间上要求生产单位之间、各工序之间能互相配合、紧密衔接,在保证充分利用设备和工时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缩短产品生产周期。

在这里着重介绍劳动对象在各工序之间、在时间上的衔接方式,即产品(零件)从一个工作地到另一个工作地之间的移动方式。它与制造的产品数量有关,如果制造的产品只有一件,那么就只能在加工完一道工序后,再送到下一个工作地加工下一道工序,这时在工序之间的时间衔接方式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如果同时制造一批相同的产品,各工序之间在时间上的衔接方式有以下三种:

(1)顺序移动方式。这是指一批零件在前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成以后,才整批地运送到后道工序加工。

如果把工序之间的运输、停放、等待时间略而不计,则该批零件的加工生产周期,等于该批零件在全部工序上加工时间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T顺=n∑m

i=1ti

式中,T顺为顺序移动方式下一批零件的生产周期,n为零件批量,m为工序总数,ti为零件在第i道工序上单件作业时间。

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减少设备的调整时间并可简化管理工作。但是产品都有等待加工和等待运输的时间,因而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这种方式多在批量不大和工序时间短的情况下采用。

(2)平行移动方式。这是指在一批在制品中,每一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继续加工,形成各个零件在各道工序上平行地进行加工作业。用公式表示如下:

T平=∑m

i=1ti (n-1)tmax

式中,T平为平行移动方式下一批零件的生产周期,tmax为单件作业时间最长的工序。

在平行移动方式下,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逐个运送,很少有停歇时间,因而整批零件生产周期最短。但是,运输工作频繁,特别是在前、后两道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不相等时,会出现等待加工或停歇的现象。如果前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比后道工序长,则在后道工序上会出现间断性的设备停歇时间,这些时间短而分散,不便于利用。如果前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比后道工序短,则在后道工序上会出现零件等待加工的现象。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这是将上述两种移动方式结合起来,取其优点,避其缺点的方式。零件在工序之间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前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大于后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时,则前道工序完工的零件,并不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而是积存到一定的数量,使之足以保证后道工序能连续加工时,才将完工零件转移到后道工序去。二是当前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比后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短或两者时间相等时,则前道工序上完工的每一个零件应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去加工。例:设有一批零件总共4个,要经过4道工序的加工,每道工序的加工时间分别是10分钟、5分钟、20分钟、15分钟。求在三种不同的移动方式下,产品加工的运送及生产周期情况。三种不同的生产过程时间组织形式中,就生产周期的长短来说,顺序移动方式最长,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次之,平行移动方式最短;就生产中产品的运输工作量大小来说,平行移动方式最大,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次之,顺序移动方式最小;就生产的连续性来说,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顺序移动方式都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而在平行移动方式下会出现生产工作的间断。

一般来说,平行顺序移动方式是一种较好的生产组织形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在选择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形式时,除了要考虑生产周期、零件或产品的搬运量和生产的连续性以外,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1)生产单位布置的专业化形式。生产单位布置的专业化形式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存在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如果生产单位是按工艺专业化布置的,且车间之间距离较大的话,由于零件不便于单件运送,宜采取顺序移动方式;反之,如果生产单位是按对象专业化布置的,设备间距离较小,则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较为方便。

(2)生产类型。单件小批的生产多采用顺序移动方式,大量大批生产时,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能节约在制品占用,加速生产进程。

(3)零件的重量和工序劳动量的大小情况。如果零件较轻,工序劳动量较小,则采用顺序移动方式有利于节约运输费;相反,如果零件较重,工序工作量较大,需按件运送,则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