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社交第一课
10665200000080

第80章 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

张先生经常对儿子大海说的一句口头禅是:“顾好自个儿,别的啥都别管。”

有一次,大海在学校里跟同学打架,挨了老师的批评,张先生怒不可遏地冲到学校,打了大海的同学不说,还把老师大骂一顿,最后又与被打同学的父母扭打在一起。自此以后,大海在学校里越来越横行霸道、无人敢惹,得了个“小霸王”的称号,而张先生也被冠以“霸王爹”的“美誉”。

还有一次,父子俩在电视里看到一位热心人把一个被车撞倒在路边的老汉送到医院,最后却遭老汉家人诬陷的故事,张先生郑重地教育大海:“看到没有,好事不能做。”

可以预见,在张先生的言传身教之下,大海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张先生这种缺乏正确是非观念的教子方式是错误的,但是,父母自身拥有正确是非观念就能教出好孩子吗?那也未必,还要看父母以什么方式教育孩子。

家庭道德教育没有什么成熟的理论,也没有可依恃的范本,它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向孩子灌输是非善恶的观念,培养他优良的道德品质。把一些便于把握的问题集中起来,以合同的形式让孩子接受并照此去做,无疑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做法。

河南财经学院朱金瑞教授指出,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一个讲道德的人,人们愿意与他交往,这意味着他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更容易成功。品德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部分,一个成功的人,大多是一个具有较高素养、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品德低劣的人,本事越大,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个人吃亏也就越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意味着他的人生有了追求和动力,他的生命处于更高的境界,他的人生才会精彩。因此,教育孩子做一个有德性的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孩子道德行为的养成,需要告诉他们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要坚决反对的。需要给孩子们实践的机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点滴小事做起,使孩子在生活中磨炼意志,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转化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

道德既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父母如果能躬行实践,道德则是世界上最为可贵的东西。相反,如果把道德仅当成教育、约束孩子的工具,而与自己无关,那也最让人感到痛心,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气氛。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家里的环境和气氛的好坏对孩子道德品质、性格、兴趣爱好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陶冶孩子的良好情操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家庭要形成团结友爱、民主活泼、勤奋好学和勤俭朴素的好风气。

子女可以从父母的模范行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取很多有益的营养。爸爸、妈妈毫无疑问地承担着培养孩子道德意识的责任。所有的育儿理论已经说了无数遍:父母实施教育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自己给孩子做个表率。举个例子,如果某父母当着邻居的面大大地夸奖对方的孩子,而回到家关上门就说“这个小孩简直就是傻瓜一个”的时候,你还怎么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呢。

在郑州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15岁的孩子在郑州机场带着两个陪舞小姐,后被警方带走盘问,原来这孩子的父母从事电脑贸易,家境富裕,但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孩子就带着15万元现金,周游各地,并叫上这两个小姐。当孩子的母亲到公安局领人时,对孩子没有任何批评,对警方也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可想而知,这样的父母会养出一个怎样的孩子?

父母还必须重视的一点是,爱国教育是孩子道德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美国,几乎是没有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发生的。学校更没有专门开设的爱国课,美国对学生进行的爱国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每天清晨,第一堂上课铃一响,进行的第一项内容,即是学生们虔诚地把手放在胸前,庄严地大声宣誓:“我向美国的国旗和共和国宣誓,在上帝之下,确保领土完整,为万民谋福利的自由正义之国,誓以忠诚……”美国人甚至在最喜爱的各种大大小小的体育运动开赛前,第一件事便是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在那隆重热烈的场合,成千上万、各种肤色的美国人注视着冉冉升起的星条旗,高唱国歌。置身于其间不能不被美国人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实现了对学生的教育。

(1)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孩子对各种道德现象的认识是很浅薄的,对人的道德评价往往以成人的评价为依据,所以父母对周围现象和行为的评价,要分清是非,善恶分明,给孩子留下爱憎分明的烙印。对于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先引导孩子去分析和评价,然后再对孩子的评价给以补充和纠正。比如在公园里看到有的孩子摘花,拿零食喂动物,就问:“你看,他这样做对吗?”孩子会说:“不对。”可以接着问:“那为什么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呢?”以此来引导孩子用所掌握的道德观念来进行分析。渐渐地,孩子就能独立地进行正确的评价。有了正确的评价就不难做出正确的举动了。

(2)要丰富孩子的道德情感。可以利用影视作品、书籍中良好的道德形象,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应该经常运用孩子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事情来感染孩子。

父母还要注重训练孩子的道德行为。孩子的情感非常不稳定,容易冲动,自制力和坚持性差,所以孩子的道德认识常常和道德行为脱节。针对这种状况,父母要加强对孩子具体道德行为的指导和督促。父母对孩子作出的正确行为要不断赞美、强化,充分、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正确做法。看到孩子主动把玩具让给别人玩,就表示很赞同,并说:“你做得很好,真是个好孩子!”看到别人在大街上随地吐痰,可以厌恶地对孩子说:“真不讲文明!”父母这种鲜明的是非观,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以后遇到类似事情也会给出相同的评价,从而产生正确的价值观。

(3)要注意尺度的把握。父母在对是非善恶的把握上不能过分苛刻,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能抹杀孩子天性中求知活力的一面,因为好孩子不是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