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社交第一课
10665200000058

第58章 任性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大部分孩子的任性常常是由家庭的娇宠造成的,也与孩子想独立的心理特点有关。

阳蕾小时候一直和外公、外婆生活,两位老人都特别疼爱这个可爱的外孙女,有时候,甚至有点疼爱过头了。例如,阳蕾要是想得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她只要对外公、外婆撒撒娇,发发小脾气,那么,阳蕾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能够得到。这就是阳蕾的“杀手锏”了。

也许由于外公外婆的过分溺爱,阳蕾不知不觉形成了任性、专横的性格,生活中只要遇到一些自己不满意的事情,她便使出“一哭、二闹”的“招数”。

现在阳蕾已经是初中生了,可是她还是一副“娇娇女”的脾气,无论干嘛,都非常任性。

这天,阳蕾非要闹着妈妈带自己去看演唱会,妈妈耐心地解释道:“我必须把报告在今晚赶出来,而且你不是还没有完成作业么?所以,今天不能去看演唱会了,希望你能谅解。”

可是,这样的话对阳蕾丝毫没有说服能力,她嘟着嘴哭了起来,坐在地上嚷道:“我就要去,我就要去嘛。”

妈妈正色道:“阳蕾,你这种任性的行为是不会受到欢迎的。你知道吗?妈妈希望你能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要是你能改掉任性的毛病,妈妈一定更欣慰的。嗯?”

阳蕾听完妈妈的话,脸慢慢变红了。

妈妈抚着女儿的头,温和地说道:“我相信你一定能领会妈妈的话,对吗?”

后来,在妈妈的监督和引导下,阳蕾渐渐改变了自己任性的性格,现在的她不再是那个让人头疼的娇娇女了,而是一个懂事、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那么,父母怎样改变孩子的任性呢?

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不为所动法。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以至哭闹撒泼时,不要急着去哄去抱,让他把所有“本事”都使出来,当他明白“小脾气”不管用时,他自然会罢休,这时再说理教育不迟。

(2)磨炼法。父母适当减少对孩子的呵护,为孩子提供磨炼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锻炼意志,增强独立意识,从而懂得关心、爱护、帮助别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3)循循善诱法。孩子的任性行为中有时蕴藏着积极的因素,如3岁的孩子非要亲手为父母打伞遮雨,父母应对此“闪光点”加以诱导,既讲清后果,又表示感谢,这样既不伤孩子的自尊心,又避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

(4)转移兴趣法。当孩子任性起来,非要这要那时,利用当时的情景特点,设法把他的注意力、兴奋点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去,使他忘却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当然,这是需要有一点耐心的。

(5)激将法。利用孩子自尊心和好胜心强的特点,机智地“将”他一军。比如当孩子有无理要求时,成人可以对孩子说“你扫地不如妈妈扫得干净,不信就试试”之类。孩子自然跃跃欲试。事情做好了,再夸奖一番。这样既使孩子不再任性,又能使其产生满足感,激发他的上进心。

想要改变孩子任信的性格,父母首先要做到的便是改掉溺爱孩子的习惯,所以,第一步就要给孩子定出一个界限,让孩子能够接受你说“不”的时候。

(6)父母在改变孩子的任信时,还要注意多给予孩子表扬。但在表扬孩子时,请遵守这个黄金规则,即:表扬不能太少,但也不能太多。

改正孩子的“牛脾气。”

12~15岁的孩子正处于“反抗期”,又称“危险期”。此时孩子具有一些成熟的意识,但社会经验不足,摆脱不了幼稚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种矛盾使孩子产生了心理上的“自我不协调”,一方面憎恨自己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又对父母的管教甚是反感。他们情绪急躁,时而自信,时而自卑,有时莫名其妙地向父母发脾气,做事我行我素,富于冲动和冒险性。

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反应了他们认识上的不足,如果父母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孩子各种心理障碍,严重的会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因此父母应更加慎重,多想办法与孩子沟通思想与感情,做到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他们的朋友,绝不能简单地压制。要利用孩子的反抗与服从、自主与依赖的矛盾心理,因势利导,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成长都大有益处。

小舒脾气比较倔强,平时总是喜欢和父母、老师对着干,似乎就想和他们宣布:“我可不要听你们的话,我要做我自己,你说叫我往东,我偏往西。”面对小舒的这种性格,爸爸妈妈倒是真的有点束手无策了。

这天,学校要举行数学竞赛,老师希望小舒也能参加比赛,因为,小舒的数学天赋很高,可是,小舒心想:“为什么你叫我去,我就一定得去呢?我学习数学,爱好数学,可不是为了去参加什么比赛。这么‘功利’的比赛,我才不去呢!”就这样,小舒回绝了老师的要求,推辞说自己现场发挥不好,希望老师另外找人。老师无奈,也不能逼着学生去呀,于是给小舒家里去了电话。

小舒回到家里,妈妈问道:“你怎么不去参加数学竞赛呢?很多人想去,老师还不愿意呢?”

小舒说:“我的性格就是不喜欢接受别人的安排,再说,我可不想参加什么比赛。”

妈妈摇摇头,无可奈何地说道:“唉!看看你的‘牛脾气’,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改呀!”

故事里面的小舒真的是有点“牛脾气”,这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常见的性格特征。面对“牛脾气”的孩子,父母无奈地叹息是没有用的,而应该找出孩子“犟”的原因,并着手解决。

孩子的“牛脾气”主要是因为有时候没能和父母做好沟通。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尽可能地和孩子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不要只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也不要用命令式的语言强迫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情绪,“牛脾气”自然也就形成了。

此外,“牛脾气”的产生也可能源于孩子的不良情绪。父母的体贴能够使孩子感到安全,有助于孩子产生良好情绪的体验。定时的饮食,适当的睡眠,也有助于孩子形成稳定平和的良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