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社交第一课
10665200000047

第47章 别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对老师产生偏见,比如:“老师对我特严厉”、“老师不喜欢我”、“老师总喜欢批评我”等等。在中国的学校里,每个班级大概都有三四十名孩子,因此老师可能会对孩子有宽严之分、亲疏之别,但也可能是老师一视同仁,孩子的自我感觉出现偏差。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父母都不要附和孩子,这样做只会加深孩子的偏见,甚至会彻底毁坏师生关系。

在某重点小学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母亲,非常在意孩子在学校的状况,生怕孩子在学校吃一点亏。有一天,当孩子放学时,母亲立即问他:“今天怎么样?”孩子答道:“我不喜欢朱老师,她也讨厌我,今天我一直举手,老师却只叫别的同学。”听到孩子这样说,这位母亲立刻火了,马上打电话到学校,一口气说出她对老师的不满。当校领导找朱老师调查情况时,老师感到很意外,而且对这位母亲的指责也感到非常委屈和气愤。

事实上,朱老师根本没有厌恶这个孩子的心理,而这个孩子的成绩也很好,老师还期望他能担任学习委员。当天课堂上之所以没有叫他,只不过想给成绩差的同学一些发言机会,没想到父母竟然为这个指责她。从这一天之后,这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几乎濒临破裂之境,以致使这位学生在上课时,再也不敢举手发言了,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父母通常只能经孩子口中了解学校中的种种状况。假如孩子对父母诉说“不管我做什么,老师总喜欢骂我”或“我想回答问题也没用,老师根本不点我的名字”时,父母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

而生活中某些父母根本不分青红皂白,只相信孩子的话,生气地回答说“老师为什么只会骂你呢?”或是“可能是老师不喜欢常常叫你吧”!其实,这样的回答方式,是无法造成好的结果,反而使受害最大的人变成是孩子自身。因为父母如此的回答,只会加深孩子的多心,从而不信任老师,当然对孩子的学习与教育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其实,父母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的是非,遇到孩子抱怨老师的时候,父母应该多“劝和”,用一些中肯的话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比如有一个孩子回家向父亲抱怨说,自己今天上课时不过多向窗外看了几眼,老师就狠批了他一顿,他还说这个老师从来就不喜欢他,是故意找茬儿。这位父亲听完孩子的抱怨后,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老师会骂你,表示老师非常关心你,希望你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现在你抱怨老师对你太严厉,可是如果你上课玩游戏,老师装作没看见;让你背课文,你没背过,老师也不检查;作业没做完或做错了,老师也不检查纠正。这样长期下去,你的学习会好吗?等到你长大走上工作岗位,回忆起现在时,你肯定会说,当时老师是多么不负责任。再说了,老师正讲课,你却看窗外,是不是太不专心了?如果全班四十多名同学都像你这样,那课堂不乱套才怪,老师还怎么讲课,学生还怎么听讲?上课不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这是学生应该遵守的纪律。所以,别再抱怨了,你应该理解老师的苦心才对呀!

孩子听完父亲的话后,不好意思地挠头笑了,还告诉爸爸要主动给老师写份检查,下一次上课再也不溜号了。

生活中,很多老师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太不尊重老师,有的甚至当面顶撞老师。一项教育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孩子对老师存在偏见,而如果听任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那么无论是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对孩子的自身成长,都会有十分巨大的危害。因此,父母们在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后,就要运用劝和计,以一种温和的姿态,劝导孩子,消除孩子的偏见。首先,让孩子在自由的氛围中发泄对老师的不满,这种发泄还可以起到一种平衡心理的作用。父母认真地倾听,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烦恼得到了尊重,就会毫不隐瞒地把事情的经过、抵触老师的原因讲出来。等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之后,父母要与孩子一起冷静地分析事情的利弊,客观地看待抵触情绪。接着,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站在老师的角度重新审视,必要时还可以创造场景去体会老师的情绪和难处,让孩子学会多体谅别人,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话,在家中就可以改善孩子和老师的关系,减轻孩子对老师的偏见。

孩子很容易因为对老师产生偏见而厌学,而父母则应教育孩子以善意来衡量老师的话、老师的做法,消除孩子的偏见,这样才不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