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1976年出生于陕西省宝鸡县。从小她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喜欢读课外书籍,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刊报纸。由于博学强记,使她小小年纪就掌握了丰富的知识。
有一次,张真看到路边一位老爷爷在教训一位小男孩。原来小男孩把牛拴在柿树上,老爷爷说:“牛啃了树皮,柿树就会死,树皮太硬把牛的大门牙硌碎,牛就不能吃东西,就会饿死。”小男孩听了,吓得哭了起来。张真走到跟前说:“柿树去了皮,只会增产增收;牛根本不长大门牙,它怎么会死呢?”老爷爷笑呵呵地说:“你这孩子,可真聪明。”
张真不但学习认真,而且特别爱动脑筋,还动手做实验。1985年,北京的几家报刊联办“从小爱科学知识竞赛”。竞赛中有这样的一道题:“三包质量相等的盐,同时放入水中不同深度的地方,哪一包溶解得最快?”10岁的小张真亲自动手做这个小实验。她用筷子吊着三包盐,分别以不同深度放进三个水杯里,过一会儿,她用嘴去尝咸味,发现盐包放在上面的最咸,放在水中间的次之,放在水底的最不咸。因此,她得出结论:放在水面上的溶解得最快。
张真对问题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一次老师教李白的名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引导学生思考时,老师问道:“诗中的‘踏歌声’的‘踏’字应该怎么解释?”同学们都说是“踏步”走路的意思。可张真却说诗中的“踏”字,是“踏着节拍”的意思。汪伦和李白是好朋友,李白离别,汪伦依依难舍,他唱着纯朴的山歌为李白送行,心情激动,连脚步也随着山歌节拍而迈动。张真的解释,让老师和同学们大为惊奇,他们都纷纷称赞小张真独特而又合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