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烟草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10661700000003

第3章 全球烟草行业重组与知识产权战略

一、世界烟草产业生产消费格局与集中趋势

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烟草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第一章全球烟草产业变革与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作为人们生活中的日常消费品,烟草的历史却显得比较年轻。这种在美洲印第安人中小范围培植吸用的作物,直到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中才被哥伦布带回西班牙,并逐渐传播到欧洲以及世界各地。在五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全球烟草产业不断壮大,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极其巨大的国际生产和贸易规模。

(一)世界烟草产业格局

1.烟草的流行和全球的消费量。烟草是一种成瘾性很强的物质,在许多国家都很便宜。从文化层面来看,吸用烟草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尤其对于男性,各国鼓励人们使用烟草的广告普遍存在。目前,世界范围内约有13亿人吸烟。世界64亿人口中有1/5是烟民。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烟民数量将会上升到19亿,烟草的消费量将会超过9万亿支。

到目前为止,2007年全球卷烟销量为5.47万亿支;雪茄及小雪茄的销量为1800万支。根据地区划分,亚太地区占2007年全球卷烟销量的57%(其中2/3来自中国),其次是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从世界卷烟的销量和销售价值来看,北美、东欧、西欧、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卷烟的销量呈下降趋势,而价值则有所增长;亚太地区、非洲及中东地区则是销量和价值都有所提高。

2.主要的烟草生产国。世界上大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种植烟草,其中包括80个发展中国家。烟草拥有良好的耐力,可以在各种气候和地理环境下生长。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烟草产量翻了一番。在1960年,全球的烟叶产量大约为340万吨。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量达到了530万吨,而在1980年又减少到了470万吨。然而,在1980年和1985年,世界烟草增长了34%,达到了620万吨。此时,中国和巴西的烟草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美国烟草项目的改革使此时期的美国烟草产量下降。在1997年,世界烟草产量达到了770万吨,2003年的产量大约为580万吨。近些年,世界烟草总产量呈下降趋势,2006年世界烟叶总产量为577.8万吨,2007年已经下降到399.28万吨,预计2008年世界烤烟烟草的产量为397.04万吨,比2007年要减少0.6%。与此同时,世界烟草生产正在不断集中化。在2000年,世界5大烟草生产国(中国、美国、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产量占到了世界烟草产量的68%,几乎和20世纪60年代66%的比例一样。然而,这5大生产国之间的产量发生了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烟草产量只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8%,而到90年代末,中国的比例增长到了34%。在20世纪60年代,巴西的烟草产量非常低,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烟草生产国(占到了全球烟草产量的15%),这主要是由于其烟草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以促进其出口市场的增长。

3.烟草种植业和制造业的规模。关于烟草种植业和制造业目前的规模有一些较可靠的估计数据。对烟草业的估计数据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有大约3300万人被雇用来种植烟草,尤其是兼职的,包括家庭成员、季节性工人和其他工人。据估计,中国就有大约1500万人被雇用来种植烟草,印度有300万人,菲律宾有48.8万人,津巴布韦大约有10万人。欧盟有13.5万个烟草农场和17万工人,大部分分布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法国。美国大约有12万个烟草农场。至于季节性工人的数量,则没有可靠的独立估计数据。

但是,从宏观经济角度看,重要的统计数据是将烟草生产作为其生计的国家中所雇用工人的百分比,而不是所雇用工人的绝对数量。在估测绝对数量时有一些概念性的困难。农场的烟草工人和从事基础加工的工人都是季节性的,其对正式经济的贡献不太清楚。工人有移民、不付报酬的家庭成员和来自社区的散工。烟草种植或基础加工中只有很少的雇用工人是全职性的。因此,烟草部门中的雇用人数同其他全职和整年性的部门中雇用人数比较所得的结果带有误导性。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有许多种植烟草的农场只种植很少量的烟草,而且烟草加工量也极少,平均不到1公顷。因为机械化推广的困难和小农经济的存在,通常只在美国和津巴布韦的部分地方有大型的烟草加工。在某些中低收入国家中,烟草种植很重要,主要是因为其劳动密集度和其能为穷困农民提供可靠的资金流转。烟草是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一种作物。季节工需要将幼小的植物从苗床或温室里移植到地里,并除去植物开始开花时的顶部以及长出茎杆的根(以保证叶子达到最好的生长)。去掉一些叶子后就能用于制作烤烟(flue cured tobacco),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度很高的加工过程。一些地方采用了烘干烟草的机器,但是没有可用于白肋(Burley)烟草的机械仪器。烟草的加工也在农场进行以保持良好的湿度、尼古丁和糖含量,而这些都会影响到香烟的质量和味道。因为这些工作的复杂性,烟草种植的机械化很难达到。另外,许多烟草都种在山地上,因此不适宜使用机械化种植。

4.生产烟草的动机。烟草种植的主要动机是因为烟草比其他农作物更有利可图。例如,在美国,每公顷烟草所产生的净收益大约为2000美元,远远超过许多农作物。在津巴布韦,种植烟草所获得的利益是种植其他最佳替代性农作物的6倍多。一项由烟草业赞助的研究从七个发展中国家中找出可替代性农作物,并将种植这些农作物所获得的利益同烟草的利益相比较,结论是种植这些可选择的农作物所获得的利益和可持续性都比烟草少,因此烟草生产被广泛采用。对发展中国家许多种植烟草的人来说,烟草是他们唯一的经济作物,而且这些人通常十分贫穷。如果以非洲或南亚的标准衡量,高收入国家的烟草种植者不是那么穷困,但是在他们所生活的国家地区内,他们还是相对贫困的。

对于农民来说,烟草种植的直接收益也相当可观。种植烟草所获得的金钱收入可以用来购买农场工具和家具商品,并可以支持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包括家庭消费的粮食作物。在菲律宾,烟草是一种旱季作物,而稻子是湿季作物。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烟草生产能提高耕种产量,不仅提高烟草的产量,而且提高其他作物的产量。例如,津巴布韦的烟草农民也种植大量的玉米、棉花、小麦和大豆。在马拉维,烟草作物能支持主要的市场类玉米和所有辣椒粉的生产。在加纳和印度,种植烟草的农民可能用改进的、现代化技术从事他们非烟草农作物的生产。另外,烟草的耕种会吸引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因此会提高整个国家的收入水平。

与发展中国家相反,高收入国家的农民尽管种植烟草能获得许多的净收益,但他们通常有其他的经济作物。在美国,生产烤烟的农场也许会种植大豆、谷物、棉花和小麦。在种植伯莱芋叶规模较小的美国农场中,养殖肉牛是很常见的。

(二)世界烟草产业集中趋势

随着烟草种植技术的改进和烟草消费习惯的扩散,当前烟草产业分布较为广泛。据统计,全球共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卷烟,形成了表面分散化的烟草产业格局。但在实质上,烟草制品的生产一直呈集中化趋势。由于历史、技术、文化等各方面原因,尽管烟草的使用和生产正在不断地从发达国家移向发展中国家,但世界烟草产业的命脉一直以来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日列强在烟草制品的生产上拥有较长历史,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烟草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后,美国曾经长期是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出口国。直到1883年,烟草产业税收还占美国政府财政收入的1/3以上。另一方面,凭借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营销战略,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大型企业一直占据着烟草业的主要市场,形成了近乎垄断的格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烟草产业格局更趋向集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欧的烟草贸易保护措施逐步取消,亚洲的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烟草市场相继对外开放,前苏联及东欧地区国家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烟草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减少,使发达国家的大烟草公司有更多机会向本国领土以外的国家辐射。这最初表现在国际卷烟贸易量和贸易额的大幅度增长上,随后是跨国大烟草公司由卷烟出口贸易转向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大规模投资收购、兼并和新建卷烟生产企业,实行卷烟生产本土化。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大幅度降低了烟草和烟草产品贸易的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使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的烟草使用量急剧上升。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许多国家所采取的各种双边、区域性和多边贸易协议使得其国内烟草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与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相比,海外收购是世界卷烟巨头扩张的主要途径。直接并购一方面可以拓展市场,另一方面还可以直接消灭竞争对手,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而且,海外收购可以在较小的成本基础上,快速扩充产能和市场份额。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当前世界烟草产业的竞争实际上主要是大型烟草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为了增强博弈实力,世界烟草巨头纷纷开展兼并扩张,使得全球烟草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许多封闭市场国家纷纷对烟草行业进行民营化改革,并对外国资本开放市场,全球烟草行业展开了大规模的重组整合,由跨国烟草巨头发动的同业并购活动一浪高过一浪。通过总额高达上百亿美元的连续并购活动,奥驰亚集团在美国卷烟销量趋于减少的同时,却实现了全球总销量的迅速增加,2005年比1995年增加35.6%,作为世界第一大跨国烟草公司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日本烟草公司1999年投资78亿美元收购雷诺兹烟草公司国际业务,一举刷新了日本企业并购的最高交易纪录,仅仅7年后又实施了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收购案,斥资147亿美元收购全球排名第五的英国烟草巨头——加莱赫烟草集团。1996年才从汉森集团独立出来的帝国烟草公司,当时业务主要集中于英国,年卷烟销量仅为400亿支左右,十年来积极展开全球并购行动,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烟草公司。

2006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及世界五大跨国烟草公司烟草业务。

经过新一轮的兼并与重组,世界烟草市场形成了美国奥驰亚集团(Altria Group,前身为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英美、日本烟草等寡头鼎立之势,其烟草产品绝大部分都销售到了国际市场上。

与此同时,日益勃兴的全球反烟运动也对既有烟草产业格局带来巨大的冲击。《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签署和实施直接推动了全球烟草业的企业份额集中和产业基地扩散的并行趋势。控烟公约压缩了国际烟草巨头在西方的市场空间,增强其全球扩张冲动,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烟草企业带来巨大压力。长期以来,反烟思潮和运动在西方国家蓬勃发展,已经形成较为牢固的社会思想基础,而公约的出台和履行大大压缩了国际烟草巨头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烟草巨头们惟有“以邻为壑”,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方能维持市场份额。随着跨国烟草公司在发展中国家不断地投资建厂,卷烟工业生产分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卷烟生产向集中化、垄断化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目前,奥驰亚、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和帝国烟草占领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不包括中国)。2007年,奥驰亚集团烟草总销量为2029万箱,其中万宝路品牌销量为927万箱,销售总收入为667亿美金。2006年全球主要烟草公司的销量份额为:奥驰亚公司占18%,英美烟草占11%,日本烟草/加莱赫占10%,帝国烟草/阿塔迪斯占5%,而中国占35%。2006年主要卷烟品牌销量份额最大的是万宝路,占26%,柔和七星占6%,L&M占6%,云丝顿占5%,白沙占3%,红梅占3%。几大烟草巨头都在新兴市场上迅速扩张,新兴市场已占全球烟草业务增长的2/3(不包括中国)。如:菲利浦·莫里斯国际公司在成熟市场的销量占总销量的36%,来自成熟市场的利润占总利润的57%,而在新兴市场的销量占64%,利润占43%。日本烟草公司在成熟市场的销量占总销量的40%,来自成熟市场的利润占总利润的86%,而在新兴市场的销量占60%,利润占14%。可见新兴市场的销量增长迅速,但是带来的利润却低于成熟市场,主要是由于新兴市场多是低价品牌,不过新兴市场仍是最有潜力的市场。

二、国际竞争压力下的中国烟草行业重组

作为世界烟草产业的后起之秀,我国的烟草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成长速度很快。据历史资料记载,烟草于16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但真正意义上的手工作坊生产迟自18世纪才逐渐开始。真正机制卷烟的消费始于19世纪90年代美商老晋降洋行在中国推销的“品海”牌卷烟。自此以后,外国烟草公司长期主导中国市场,民族烟草工业难以壮大。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卷烟工业始获新生,在短短的半个世纪时间内,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烟草种植和生产国,比其后九个国家加起来生产的烟草都要多。在中国烟草业发展的历程中,1963~1969年组建中国烟草工业公司(China National Tobacco)——试办烟草托拉斯是烟草行业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行业集中重组的第一次重大尝试。如今,作为国有经济组织的中烟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商,占全球市场的1/3.

近年来,我国烟草产业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烟草行业进入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尤其是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国烟草产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全行业年度实现工商税利由2002年的1450亿元,到2007年达到388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全行业紧紧围绕培育“两个10多个”的目标,认真落实《中国卷烟品牌发展纲要》,以卷烟“百牌号”为基础,加大品牌整合力度,重点骨干品牌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2006年全年卷烟生产牌号224个;“百牌号”卷烟集中度为89.4%;前十个品牌集中度为31.9%;有8个牌号卷烟产销量超过100万箱;一批重点名优品牌市场表现良好,一些强势品牌正在加速发展,并有大幅度突破。比如,高端品牌的代表——“华溪楼王”在2007年的发展速度均超过了40%,其中玉溪和黄鹤楼均超过了50%。中国传统的强势品牌红塔山的销量达到了100万箱,挑战世界范围内竞争非常激烈的精品烟,其总体经济指标已愈来愈接近世界领先品牌。所有的这些都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2008年,中国的烟草行业若能继续坚持“控量、稳价、促销、增效”的生产经营方针,把经济运行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建立可靠的市场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上,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努力保持卷烟产销的协调发展。那么,国内烟草行业产销必能保持均衡的增长,行业效益也将稳步增长。

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烟草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第一章全球烟草产业变革与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但是,透过繁荣的表象,中国烟草产业存在着深刻的结构性缺陷。中国是一个烟草大国,却不是烟草强国。与世界烟草巨头相比,我国卷烟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的致命缺陷。抛开中国烟草的整体竞争,就单个企业来看,其实力更是无法与一些国际巨头相比。目前在我国国内的大企业之中,年产销最大的也就控制在200多万箱,或者再多说一些,有300多万箱的产能,这与年产销上千万的国际烟草巨头相比,差距很大。

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烟草行业的整体发展。中国烟草业长期表现为“散、乱”状况,效率不高,导致中国烟草产业的各项竞争力指标都比较靠后,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有学者的研究表明,世界第一大国际烟草公司奥驰亚集团竞争力最强,加莱赫公司尽管其生产规模小,但其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居第二,英美公司、帝国公司以及日本烟草公司分别位第三、第四以及第五。中国烟草产业虽然是生产及销售巨人,除了在资本竞争力以及母国市场营销及资源保障能力方面略有优势外,其余所有层次竞争力都相当低下,因此中国烟草产业的竞争力综合评价屈居末位。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规模效益”成为一个现实的目标。为提高烟草产业集中度,近几年中国采取了培育重点企业和淘汰劣势企业等重大措施。在2003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成康局长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卷烟工业企业战略性调整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真正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决定着中国烟草的成败。”在200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报告中,姜成康局长再次指出,通过3年左右或更长一段时间来完成企业结构调整任务,把卷烟工业企业调整到30~50家,品牌调整到100个左右,能培育出几个年销几百万箱的企业,几个年销几百万箱的名优品牌。在2007年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姜局长又强调了要从结构调整向重组整合、规模扩张向做强做大企业、培育骨干品牌转变的行业发展方向。在主管部门稳健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下,中国烟草业正在进行重组浪潮,向三年内打造30个企业航母、100个卷烟品牌的目标前进。当前,烟草行业的企业联合重组已经从最初的摸索期进入了大规模的推进阶段。新一轮的联合重组,推动了全行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规模扩张。要通过企业的联合重组,真正实现资产、品牌、采购、销售的“四统一”。在保持稳定前提下,五年来全行业共关闭、兼并和联合重组中小型卷烟厂107家。截止到2007年年底,全国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工业企业已调整减少到31家。卷烟生产牌号由2002年的1000余个整合减少到170个左右。

在实现了规模化重组后,我国烟草业才能拥有走出国门、与世界列强同台竞技的实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国际化对于烟草产业是极其重要的。国际化不但可以分散市场风险,而且对企业的经营理念、技术研发和销售网络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长期以来中国烟草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与水平还比较落后,烟草企业市场集中度极低、企业规模小、多元化发展混乱,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细分简单化。中国卷烟产品与国际大型企业的产品相比在结构、档次、品牌等方面相距甚远。而且产品销售基本局限在国内市场,产品外销的比率相当低,基本没有固定的海外目标市场,更没有海外生产基地。因此,在重组过程中可以积极稳妥地尝试跨国并购与资产重组,加快实施名优烟草企业的“走出去”战略。

名优烟草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可以通过对外开拓国际市场和对内实施联合重组,推动企业规模的扩张。但目前,由于国内卷烟品牌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国内企业在对外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据统计,2006年“万宝路”销量达927万箱,在国际市场销售632万箱,所占比重68.1%。而2007年上半年我国卷烟出口依存度最大的“中南海”仅为6.34%)。

三、知识产权战略对提升我国烟草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成为国家和企业争取科技和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成为构成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当今世界,在科技、经济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激励创新意识,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技术创新、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法律制度,已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高科技,增强本国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武器。二战后,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与发展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知识产权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承认和采用的基本法律制度,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机制,可以营造吸引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良好投资发展环境。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能极大地调动千百万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科技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培育和发展国家核心竞争力,大幅度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毫无疑问,科学技术以及其他知识产品的发展使得人们产生了要制定一种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制度的要求,与此同时,这种制度一旦产生并发展之后,反过来必然又对其产生着规范性的促进与影响作用。因为最初人们是希望通过立法模式以保证其治理成果上的“功利”愿望的,所以当社会制度一旦满足了人们的这种要求,其“功利”被社会以制度的形式即知识产权制度的形式加以保护,就必然刺激具有进行智力劳动创造的人继续发展能为其带来需求的科学技术方向的创造与发明。这样,知识产权制度通过保障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研究与发明方面的收益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长足发展。发展到现代社会,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支撑,甚至是国家之间进行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

烟草行业的发展也鲜明地证实了这一点。居于领先地位的跨国烟草巨头都拥有成熟、系统的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战略,成功地利用知识产权盾牌来捍卫既有市场,排斥外部竞争,并以知识产权的物化机制来激励智力创新,不断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品牌升级,最终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发展。

自知识经济兴起以来,在烟草行业的竞争中,技术创新及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占据了主导地位。只有建立周密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我国烟草业才能实现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核心能力,完成从创造到创效的转化,从而构建自我保护的技术壁垒和法律堡垒,并进而拓展全球市场。然而,与国际烟草巨头相比,我国烟草行业的整体技术创新能力还有很大差距,而且,我国烟草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更是处于起步阶段,知识产权意识较为淡薄,对知识产权管理和发展策略的了解更是粗浅。这对行业的发展潜力构成了严重的阻碍。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雄踞八个“世界第一”:烤烟种植面积第一;烤烟产量世界第一;烤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卷烟产销量世界第一;卷烟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吸烟人数增长数量世界第一;烟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中国加入WTO后,虽然外烟近年内还不足以改变中国现有烟草格局,但这几年恰恰是中国烟草市场重新进行产业布局的重要阶段,国产烟和外烟争夺零售终端市场的惨烈竞争也逐渐开始了。因此,在未来参与全球竞争时,我国烟草企业面临的重大考验就是自主知识产权的缺失问题。建立和完善烟草行业知识产权发展和管理机制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发挥整体优势,借助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积极推动行业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有序流动,尽快完成烟草行业知识产权体制建设重任。

目前,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和全行业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按照国家烟草局统一部署,全行业紧紧围绕中式卷烟发展方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全面开展“创新年”活动,形成了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卷烟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明显加强,技术资源整合工作加快推进,产品研发和维护水平明显提高,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国家局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烟草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必将得到持续深入的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