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10660000000024

第24章 你眼里的财富

佛陀说:“无执”,指出“有执”是自毁本性。手上抓的东西多了,最后你会一样都抓不住。外物无限,但你心力有限。好东西要都要不完,反会断送自己。

有一位禅师,每天早上经过一个豆腐坊时,都能听到屋里传出愉快的歌声。这天,他忍不住走进豆腐坊,看到一对小夫妻正在辛勤劳作。禅师怜悯之心大发,说:“你们这样辛苦,只能唱歌消烦,我愿意帮助你们,让你们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说完,放下了一大笔钱,送给小夫妻。这天夜里,禅师躺在床上想:“这对小夫妻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须仔细观察一下,看他们是否能够摆脱金钱的诱惑。”第二天一早,禅师又经过豆腐坊,却没有听到小夫妻俩的歌声。他想,“他们可能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今天要睡懒觉了。”但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有歌声。就在这时,那做豆腐的男人出来了,拿着那些钱,一见禅师便急忙说道:“禅师我正要去找你,还你的钱。”禅师问:“为什么?”年轻的豆腐师傅说:“没有这些钱时,我们每天做豆腐卖,虽然辛苦,但心里非常踏实。自从拿了这一大笔钱,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我们还要做豆腐吗?不做豆腐,那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呢?如果还做豆腐,我们就能养活自己,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放在屋里,又怕它丢了;做大买卖,我们又没有那个能力和兴趣。所以还是还给你吧!”禅师听后微微一笑说:看来你们已经有所悟了。今后你二人可安度时日,待时机成熟我必引你二人往生佛界。第二天,当他再次经过豆腐坊时,听到里边又传出了小夫妻俩的歌声。

拥有更多的财富,是今日许许多多人的奋斗目标。财富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榜时,会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就越多。

让我们看一看米勒德·富勒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同许多美国人一样,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那就是从零开始,尔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具备这个本事。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游艇和豪华汽车。

但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忽视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富勒在办公室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两人都热泪滚滚。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但富勒感到从没像此时这样清醒过。

接下来,富勒和妻子开始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也热情地支持他们,穿上工装裤来为“人类家园”劳动。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更多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超过30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差点儿被财富夺走他的妻子和健康。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而去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自认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富勒的财富经历告诉我们,有时财富不一定是有形的,而且,一旦有形的财富超出所需时,财富即会转化成一种压力,使你的生活状态难以维持平衡。那些无形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它们只于你的生活有益。比如说声誉、知识、人缘……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对于财富,我充其量只能把它叫做美德的累赘……财富之于美德,犹如辎重之于军队。辎重不可无,也不可留在后面,但它却妨碍行军。不仅如此,有时还因顾虑辎重,而丢掉胜利或妨碍胜利。”

我们并不是一概排斥财富,我们厌恶和蔑视的是对个人财富过分贪求,是以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我们努力创造财富。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贪婪的掠夺品,而是一种行善的工具”。这就是我们对待财富的最好的态度。

有形的财富应该是富贵的一种标志,却不能标定无形财富的价值。而无形的财富却可以创造出无数有形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