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10660000000019

第19章 知足常乐

从前,菩萨是一个大国的国王,名叫察微。有一次,在空闲的日子里,察微王穿着粗布衣服,去巡视民情。他看到一个老头正在愁眉苦脸地补鞋,就开玩笑地问他说:“天下的人,你认为谁是最快乐的?”

老头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国王最快乐了,难道是我这老头儿呀?”

察微王问:“他怎么快乐呢?”

老头儿回答道:“百官尊奉,万民贡献,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这当然很快乐了。哪像我整天要为别人补鞋子这么辛苦。”

察微王说:“那倒如你讲的。”

他便请老头儿喝葡萄酒,老头儿醉得毫无知觉。察微王让人把他扛进宫中,对宫中的人说:“这个补鞋的老头儿说做国王最快乐。我今天和他开个玩笑,让他穿上国王的衣服,听理政事,你们配合点。”

宫中的人说:“好!”

老头儿酒醒过来,侍候的宫女假意上前说道:“大王醉酒,各种事情积压下许多,应该去理政事了。”

众人把老头儿带到百官面前,宰相催促他处理政事,他懵懵懂懂,东西不分。史官记下他的过失,大臣又提出意见。他整日坐着,身体酸痛,连吃饭都觉得没味道,也就一天天瘦了下来。

宫女假意地问道:“大王为什么不高兴呀?”

老头儿回答道:“我梦见我是一个补鞋的老头儿,辛辛苦苦,想找碗饭吃,也很艰难,因此心中发愁。”

众人莫不暗暗好笑。夜里,老头儿翻来复去睡不着觉,说道:“我究竟是一个补鞋的老头呢?还是一个真正的国王?要真是国王,皮肤怎么这么粗?要是个补鞋的老头又怎么会在王宫里?是我的心在乱想,还是眼睛看错了?一身两处,不知哪处是真的?”

王后假意说道:“大王的心情不愉快。”便吩咐摆出音乐舞蹈,让老头儿喝葡萄酒。

老头儿又醉得不知人事。大家给他穿上原来的衣服,把他送回原来的破床上。老头儿酒醒过来,看见自己的破烂屋子,还有身上的破旧衣服,都和原来一样,全身关节疼痛,好像挨了打似的。

几天之后,察微王又去看老头儿。老头儿说:“上次喝了你的酒,就醉得不晓人事,到现在才醒过来。我梦见我做了国王,和大臣们一起商议政事。史官记下了我的过失,大臣们又批评我,我心里真是惊惶忧虑,全身关节疼痛,比挨了打还痛苦。做梦都如此,不知道真正做了国王会怎么样?上次说的那些话错了。”

因而菩萨说:“莫羡王孙乐,王孙苦难言;安贫以守道,知足即是福。”

故事中补鞋的老头儿羡慕国王的生活,以为锦衣玉食、万民朝拜就是一种快乐,岂不知国王也有国王的苦恼,补鞋也有补鞋的乐趣。

其实布衣茶饭,也可乐终身。人生在世,贵在懂得知足常乐,要有一颗豁达开朗平淡的心,在缤纷多变、物欲横流的生活中,拒绝各种诱惑,心境变得恬适,生活自然就愉悦了。而人之所以有烦恼,就在于不知足,整天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地为着自己所谓的“幸福”追逐、焦灼、勾心斗角……结果却并非所想。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过这种活生生的例子:

曾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一起同甘共苦过的范蠡,在越国最终击败吴国之后被任命为大将军。在世人看来,此时的范蠡本应享受富贵荣华风光无限,可他却偏偏辞去官职离开越国,彻底地销声匿迹了。据《史记》记载,范蠡先是去了齐国务农,后又移至陶地经商,并更名改姓陶朱公,安享余生,直至终老。

而与范蠡同样作为越国重臣的文种,却因为贪心不足,落得个完全不同的结局。

在越国击灭吴国后,曾经在沙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文种依然选择留在越王勾践的身边,完全不顾范蠡对他做出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的忠告。虽然文种最后也称病辞官,可他却因为不愿放弃家乡的良田美景而继续留在了越国国内。由于他的功劳和威名实在太大,所以当奸佞小人诬陷他有兴兵作乱的企图时,早就想要除掉这个心腹大患的越王勾践也就借着这个机会,以谋反罪将文种处死了。

同样是居功至伟的朝廷重臣,可范蠡和文种的最终结局却一生一死迥然有别。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他们在对待“名利”二字的态度和做法上存在着太多的不同。淡泊名利的得以快乐终老,而执著名利的却最终人财两空。

知足天地宽,贪则宇宙窄。放下肩头利欲的重担,拉住知足的手,珍惜所得到的所拥有的一切,在知足中进取,快乐将永远陪伴左右。

拥有花,就去深嗅花的芬芳,拥有草,就去欣赏草的青绿,怀有一颗知足心品尝已有果实和美味,才能获得真实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