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10659500000001

第1章 想象创造能力培养

创造,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一个人的创造力是由知识、智力和非智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力的人,必须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想象创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将小椅子当汽车,一根木棍既当枪使又当马骑,用手帕给娃娃擦眼泪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2岁以后想象力得到迅速发展,幼儿期是想象力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力几乎贯穿于幼儿的各种活动中。

幼儿想象的突出特点是喜欢夸张。例如,希望自己的鼻子像大象那样长。此外还有以下特点:想象主题多变,一会想当解放军,一会又想当医生,分不开想象与现实的区别,常被误认为是说谎,幼儿的心理就是在想象中得到满足的。

想象能活跃孩子的思维,诱发创造情趣,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所以,当孩子出现无意想象时,家长应有意地引导孩子进入有意想象和创造性的想象。如果儿童想象的内容新颖、与众不同而且是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么这个孩子的想象就具有创造性,例如儿童画画时大多会画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而小强却画了一个小孩在飞,可以说小强的图画是有创造性的。由于儿童受知识、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想象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荒谬离奇的,即使如此,大人们也不要否定或嘲笑孩子的天真想象,而是应当鼓励孩子的大胆想象,然后引导孩子作出合理的想象。

随着年龄增加,幼儿的想象会日益丰富起来,但也需要培养。首先注意培养孩子表达想象的基本技能,如言语表达、绘画、歌谣、手工等;多接触外界,孩子长大后经常带他们去公园玩,看各种有意义的展览;开展多样化的游戏,进行形象化教育,用生动的言语进行描述,以此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组织各种有主题的想象活动,启发他们的想象,如小白兔拔萝卜;鼓励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并予以耐心解答;鼓励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看幻想性图书、科幻书籍。

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人们对头脑中的表象加工、改组,从而创造新思想、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前者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后者则是独立地在脑中形成新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想象力包括以下品质:①广泛性,即能够根据表象形成多种形象;②新颖性,即想象的内容和结果独特而新颖;

③积极性,即能够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形象。家长应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引导孩子积累生活经验,使其建立丰富的表象储存感性经验丰富,想象才能丰富,没有知识与经验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根据的空想,或者是漫无边际的猜想,只有扎根在知识与经验中的想象,才能闪耀思想的火花。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成长就得益于做过教师的母亲南希的教育。南希很注意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总是带他去看春天的花草、秋天的果实,夏天带他去看河沟的小溪,冬天围在火炉旁给它讲故事。这些促进了爱迪生想象力的突飞猛进。

发展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大胆地想象好奇心是发挥想象力的起点,是想象展翅飞翔的促发剂。儿童是世界的新客,他对周围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周围事物吸引着他,激发起他探索的愿望。爱迪生小的时候,妈妈得了阑尾炎需要手术,当时是夜间,几只蜡烛的灯光很暗,爱迪生想了一会儿,忽然想到“镜子反光可以增加亮度”,于是借来几面大镜子,利用镜子的反光让医生把手术做了下来。现在我们的孩子到街上看到交通拥挤,他会说出使家长惊讶的话:“为什么这么多人?错开时间上班不就解决问题了吗?”有的孩子遇到下雨时会问:“天为什么现在才下雨?能不能想叫它下雨它就下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提问采取敷衍塞责的态度,甚至训斥孩子,这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注意千万不能做这种愚蠢的事情。

对孩子进行想象训练,提高其想象的广阔性和新颖性想象力不仅可以在生活中逐渐培养,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利用故事训练儿童想象力是家庭教育的传统做法,具体方法很多,这里仅举几例:一是给孩子讲故事。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他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对人物的命运、事情的结局进行猜测和想象。二是要孩子续故事。当故事讲到某一关键情节或即将结束的时候停下来,让孩子想象接下去会出现的情况。三要孩子编故事。让孩子根据图片示意或已知故事编出新的故事。猜谜语也是一种传统的训练想象力的方法,猜的对象有物体、事件,也有文字、数据等,如猎物:“说花不是花,说桃不是桃,身穿青皮袄,肚里长白毛”;猜字:“千里来相见,心儿紧相连。”。这些需要孩子抓住特征进行联想。近年来又有人提倡用朦胧法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其方法是让儿童在朦胧状态下(似乎明白又不甚明白)对于感知对象大胆猜想、假设。如,家长在带孩子郊游途中可以指着云雾缭绕的山向孩子发问:“那块石头像头怪兽吗?那棵桦树的长枝像条龙吗?”

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想象力,教给其捕捉灵感的本领创造性想象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条件,家长应特别注意培养。而培养创造性想象就不可忽视灵感。灵感的出现常常是突然的、出其不意的。人在灵感状态时,他的意识十分清晰,创造热情十分活跃,工作效率也极高。灵感通常是长期思考之后,由于某种原型的启发或者思维方式的改变而产生,如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为鉴定王冠的含金量苦苦思索,终于有一日他在浴池洗澡时从溢出的水量中悟出了比重的道理。为此家长在引导孩子思考过程中要注意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想象,并且能借助原型,从中受到启发。

给孩子思想和生活的自由,尊重其想象的权利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可以说想象是孩子的天性,问题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大脑和手脚被束缚住了,功课太多,没有时间玩耍,当然也没有时间想象;管得太严,不允许犯错误,当然也就不能想象。因此,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首先应想到他是个孩子,他是个独立的人,他有他自己的思想和生活,鼓励孩子大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大胆说自己愿意说的话,这样他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王国里翱翔。

培养内容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家长在教孩子学习时,要注意激发孩子的内在兴趣,孩子只有对外界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才会去探究、发现问题。虽然有些问题使家长觉得不可思议。比如:母鸡能孵出小鸡,我能不能孵出小鸡呢?不过正是这些怪异的想法,使爱迪生成了一个著名的发明家。因此家长要启发孩子多提问。

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权威影响和控制,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事情。遇到问题时,如果没有超出孩子的知识范围,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孩子自己去判断,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帮助孩子积累知识知识经验的缺乏也将影响孩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讲一些大千世界各方面的知识,以便孩子运用。

引导孩子模仿制作家长要让孩子经常模仿制作一些剪纸、折纸以及废旧物品制作的小火车、房子等等,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模仿中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提倡多向思维,鼓励孩子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幼儿由于经验少,因此在他们的脑子中无条条框框的限制,对外界的一切事物,他们会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小鸟会飞,妈妈给我安一个翅膀我也会飞等。家长还要启发孩子从多方面来看待一个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驱动力。一个人创造力的大小是由知识、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条件决定的。在这些条件中,属于智力因素的创造性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因此,您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具有创造力的人,必须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出发,培养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

要培养孩子敏感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人,思维触角灵敏,善于从被别人忽视的角度和看似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找到研究的起点和突破口。如詹纳从挤牛奶的农妇不得天花病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了防治天花的办法,以及抗菌素的发现,色盲的发现等,都和发现者敏感的问题意识有关。为了培养孩子敏感的问题意识,家长对于孩子喋喋不休地提出看似寻常的问题要耐心地给予解答,对于孩子在学习生活乃至游戏中努力寻找问题的精神,要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那些马马虎虎不善提出问题的孩子,家长要多给予启发。总之,要鼓励、引导孩子多问一些“为什么”。

要全面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问题出发,不依常规,从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它具有自由流畅、灵活变通、新颖独特等特点。集中思维则是对由发散思维提出的多种可能进行比较、选择,以取得最优结果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而集中思维则提供其最大的有效性。灵活的发散和高度的集中缺一不可,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家长在发展孩子思维能力时,既要引导孩子在一个问题面前尽可能地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如,找出一道算术题的多种解法等。同时,又要注意培养孩子在多种可能面前做出选择,找到最理想的答案,如,让孩子比较一道算术题的多种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有效等。这样,使孩子的思维既有可供驰骋的广阔空间,又不限于漫无边际的通想。

要教育孩子及时抓住解决问题的灵感灵感不是经过一步步思考而突如其来的对问题的领悟与理解。它具有直接、跳跃、迅速等特点。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对部分科学家进行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曾得益于灵感的启示。一个人在长期自觉地思考过后,都可能突发某种灵感,但灵感往往稍纵即逝,如不及时加以捕捉,就可能永久地消失了。

因此,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善于捕捉灵感的好习惯。尽管孩子的灵感有时可能是微不足道、甚至十分荒诞的,但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的灵感本身,而在于这能培养孩子善于捕捉灵感、记住灵感、完善灵感的好习惯。

培养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能表现出来各种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要想使孩子聪明,家长就必须重视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重视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思维的广阔性,求异思维就是思维的独创性,而这两点都离不开知识。

大量事实表明,知识广博的人思路开阔,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为了培养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大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充分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如听广播、看电视、读各类书籍、参加科技活动、猜谜语,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外出参观旅游,引导孩子在细致的观察中进行联想,在联想中观察和思考。这样,既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又发展了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其次,大人应有意识引导孩子遇到问题时充分想象,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如让孩子看画编故事、看故事绘画、画想象画等,其中每一种活动,都引导孩子用不同方法、不同形式去完成,并对每一种做法对比分析。例如孩子做数学题时,一般是做完就行了,而大人应引导孩子充分联想,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最后,家长对于孩子的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特别是对孩子的独特见解,甚至有的做法、说法让大人觉得很可笑,切不可盲目评论或指责,应积极鼓励,给予引导。

这样,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还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力

想象,每个人都有,但是存在贫乏与丰富之别。不过,孩子的想象力是随时可以训练的。

为了使孩子在想象过程中自觉创造,家长还可教给他一些想象技法。

灵机一动法又称头脑风暴法,个人一般是在外界原型事物的启示下有感时进行的,如根据火可以取暖、熟食、烧开水、熬药、发电等,想象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的方法。

求异思维法简单地说,这就是“你说东来我说西”。这种方法一般不是从内在原理出发,而是从外部现象入手,提出不同意见。如开会讨论时,不附和前面发言者的观点,尽量多提不同意见。

构建法这是以部分事实和常理为基础,通过主观推测、科学猜想、逻辑分析来预测未来事物前景方法,如根据以往经验推测将要来临的春天的景象、夏天的模样、秋天的风光……构建一般是粗线条的,让孩子留下空间,继续向前奔涌。

此外,积极评价孩子的想象也是非常必要的。有人调查,在美国的孩子们,每得到六个消极的评价,才能得到一个肯定的评价。那么,我们中国呢?恐怕会比西方的训斥更多、更严重。必须改变这种状况,才能使孩子的创造激情受到保护。

培养方法

儿童超常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概论记忆是人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和语言的再认和再现。人的一切知识都可认为是由记忆过程保持着的。一个丧失了记忆的人,是无法正常生活在世界上的。

需要记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第一,记忆形象材料。也就是对各种客观事物的直观的形象的再认与再现;第二,记忆语言和文字;第三,记忆自己身体的操作或运动;第四,记忆各种情感,如自己或他人的喜、怒、愁、恐惧、悲伤等。要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就要全面地发展他们的各种内容的记忆,不但要有强的形象记忆,还要有强的语言和情感记忆。

如果把人的记忆种类按照人在记忆时是否有意识来划分,记忆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指人们的记忆是按照每个人的目的去进行的,而无意识记指人们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识记。人的绝大多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有意识记获得的。同时,人类的生活现实要求人必须进行有意识记,因为一个人要生活和从事工作,许多知识不经过顽强而有意识的努力是不能掌握的。儿童的有意识记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仍有一定程度的无意识记,培养儿童把无意识记转化为有意识记是培养儿童超常记忆力的一个重点。

如果把人的记忆种类按照人在记忆时是否对材料的意义进行理解,记忆可分为理解记忆和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是指对识记材料的内容和意义进行思维,理解了材料的含义后再进行的记忆。机械记忆是指只通过一遍遍的重复,记下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

由于儿童还处在记忆发展的低级阶段,所以在识记中仍是以机械记忆为主。把儿童的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是培养儿童超常记忆力的又一任务。

超常记忆能力是训练出来的每个人的记忆能力的强弱是不同的,即使是双胞胎,他们的记忆能力也是不相同的。影响人的记忆能力的因素很多,如动机、兴趣、记忆方法、情绪、疾病、睡眠等,但最主要的还是记忆能力的系统训练,尤其是幼儿(3~7岁)的记忆训练。按理论计算,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五亿本书的记忆量,但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发挥出这种巨大的记忆潜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记忆训练。世上记忆超常的人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记忆速度快。例如有个叫莱因克的人,依次接见几百个陌生人,每个人报出自己的姓名,莱因克能立即记忆住每个人的名字。记忆速度之快之准确令人惊奇。另一方面是保持时间长,如日本的小野能把圆周率记忆到小数点后两万位,并能长久不忘。这些记忆超人并非天才,而都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后来他们又把自己的记忆训练方法加以推广,训练培养了许多记忆能力超常的人。

在我们进行的记忆训练实验中证明,经过几个月的短期训练,儿童的记忆能力会成倍提高。如有些5~6岁的儿童训练前记忆能力仅为其父母的1/3~1/4,训练后可以超过其父母。记忆各种知识的速度也显著加快,一些一年级的儿童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轻松地学习完两年的课程。

记忆能力超常儿童的表现记忆的速度快以识记形象或实物为例,一般的5~6岁的儿童在一定时间里能识记住25个实物中的10~11个左右,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能在相同时间里记忆20个以上,或者在比其他儿童少一半的时间里识记相当数量的材料。

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对于同样的材料识记后一小时,一般的儿童大约就会忘记30%左右,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几乎能全部再现。又如,对于一定的记忆材料,识记一个星期后,一般的儿童会忘记40%~50%以上,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只忘记20%左右。

记忆的正确性高在记忆一定的材料时,一般的儿童虽然回忆的数量与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差不多,但是正确性低。一是把一些别的材料加进去了,二是记忆的不全面。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不但能够记住一般儿童易正确记忆的材料,就是那些不易被感觉的细微处也能正确再现。

记忆面广一般的儿童往往只对他感兴趣的材料或经过专门训练的方面记忆力好,而别的方面记忆力差。例如,有的儿童对植物、动物感兴趣,能记忆大量的动植物的名称、特点及它所属的科、属、种。但是记忆算术、语文就明显表现出较差的记忆力了。又如,有的儿童经过音乐或绘画的训练,记忆音乐和图形的能力就明显强过其他的儿童,但记忆另外的材料又不行了。

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对各种材料的记忆能力是有差别的,但综合记忆能力远远超过同龄人。

记忆的备用性强这是衡量儿童超常记忆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记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能够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提取、运用。记忆的备用性就是指适时提取记忆材料的能力。一般的儿童虽然能记忆不少知识,但是常不会用,或不知怎样用,到用时想不起来。而记忆力超常的儿童却能在需要时适时地取出。从记忆的备用性的特点可以看出,它已不仅仅是指记忆力的特性了,而加进了思维的因素。也就是说,一个儿童要想有强的记忆备用性,他必须在熟记材料的同时,进行一系列思考活动,要记忆它的应用范围、条件、联系物以及特殊之处。

会利用一些记忆方法一般的儿童记忆主要是利用机械重复的方法,一遍遍地重复要记忆的材料,这样的记忆效果较差。而智力超常的儿童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一些记忆方法。例如,一个“神童”在记忆文字时,采用了一种比较的方法,他把形相似和意相近的字放在一起记忆。当问他为什么这样记时,他说:“这样很好记,我记住了一个,就记住了好几个。”又问是谁教的方法,他说:“是妈妈。因为有一次她教我认字时把同、铜、桶、捅放在一起教我,我很快就记住了。我想这个方法好,以后我就这样记。”而后又发现每当他在课本中学习一个新字,就要到字典中查找几个与它同音或字形相似的字。可想而知,他记忆文字的量比别的儿童要多几倍,而且对字的含义的掌握也好得多。

还有一个“神童”采用构字法记忆汉字。她把一个字或偏旁部首写出,然后在它的上、下、左、右添上其他的字,和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当问她是谁教的时,她说:“我在看电视时,看到有一道题要求在‘口’字的上、下、左、右各添上一个字组成一个新的字。我想这样的方法一定很好,不然,怎么能上电视呢?”

记忆材料的取舍性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儿童的好奇心广泛,如果想记忆什么就记忆什么,就会相互干扰,影响记忆力。智力超常的儿童,有些也懂得哪些该记忆,哪些不用记忆,这些对他们来说现实性可能不大,但对将来的意义可就大了。有人问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光速是多少,爱因斯坦说:“我不知道,你们去查物理手册。” 问者很奇怪,爱因斯坦说:“我脑子只是用来记忆书上没有的东西的。”

该记的要能很好地记住是人记忆力强的表现,不该记忆的不去记,也应该视为记忆力好的一种特例。

培养儿童超常记忆能力的方法用信息论的观点解释记忆过程:记忆是人脑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贮和输出的过程。

要培养儿童具有超常的记忆能力,就要在这些过程中想办法,如创造适当的方法有利于信息的输入,并能顺利地编码、存贮,在需要输出时能及时地提取出来。

实验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程序为:

第一步:明确记忆目的和记忆动机;

第二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第三步: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应用;

第四步:适时的复习。

只要上面这四步能正确施行,信息就很容易进入人的大脑。被编码和存贮,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

第一步:明确的记忆目的和动机是记忆的开始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人的心算能力很强,别人给他出了这样一道题:

一辆公共汽车从始发站开出,车上有31人。

下一站:下6人,上4人;

下一站:下11人,上3人;

下一站:下一个抱孩子的母亲,没上人;

下一站:下9人,上3个老人;

下一站:下13人,上30人。

题目一说完,这个人马上就报出了此时车上的人数,但是出题者却问:汽车经过了几站?哪一站没下人?哪个站上了3个老人?这个人却答不上来,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记。

由此可见,记忆的目的性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儿童记忆的目的性,就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①让儿童明确记忆什么。

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家长要告诉儿童哪些东西需要记,哪些东西不需要记,只看一看就行了。例如,在学习前可先让儿童把要记的东西说一遍,或者学完后家长问一问他。如发现他记忆目的不对,可让他重做。

②让儿童明确怎样记忆。

明确记忆的目的性关键是让儿童理解材料,而不是死记硬背。不要让儿童一遍遍读材料,而是让他用自己的语言“说”材料,这样他就会明确记忆目的,去识记材料的实质,理解材料的意义。在这个基础上再完成回忆,记忆效果才会更好。

第二步:培养儿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识记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不可能取得好的记忆效果的。

要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让儿童在心境平静时记忆。

儿童心情过度的兴奋和烦躁都不利于集中注意力。

②要让儿童发现问题。

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长时间地注视着一个小物体,或是在吵闹的地方读书,这对于意志力还不太强的儿童是很难办到的。只有让儿童发现材料的趣味所在,引发他的好奇心,才能够使他的注意力集中。例如,有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笑嘻嘻”一词与“笑哈哈”一词的不同,在讲课时脸上现出笑嘻嘻的表情,并说:“你们学习很认真,你们看老师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学生都说:“老师笑嘻嘻。”说完学生也不自觉地笑了。接着老师又问:“还有什么词可以表现笑的程度?”有的学生说:“笑哈哈。”老师再问:“笑哈哈和笑嘻嘻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学生说:“笑哈哈是出声哈哈大笑,而笑嘻嘻是不出声地笑。” 由于老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教他们在材料中发现了好奇的东西,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记忆效果也就好了。

③各种感官参加识记。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选择一百个句子让学生听、读、写,结果,听记住40%,读记住60%,而写则记住80%。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写时既要默读,又要看,还要写,各种器官都工作,相互配合,有利于记忆。二是因为这样多的器官配合,有利于注意力集中,所以记忆效果好。

④要懂得大脑卫生。

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虽然要以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学习的有意性为主,但是也不要忘记教会儿童懂得大脑卫生。因为,儿童的体力、视力、用脑度、疲劳、睡眠、饭食是否正常或学习环境是否卫生都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第三步:把握意义,灵活联想儿童记忆时最大的弱点是不善于理解材料的意义,尤其对于语言材料。如果不理解其意义,只按字面记忆材料,字面记忆难度很大,记忆效果不好;另一方面这样的材料即使记忆住了,儿童因不理解其意义也常会不知如何利用。因此,家长要培养儿童记忆材料时首先要明确理解材料的意义和内容,真正懂得了材料的意义记忆起来也容易很多。例如“白日依山尽”

与“尽日白山依”,同是五个字,但因为第一句的五个字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记忆起来相当于一个记忆量,而第二句的5个字却没有完整的意义,记忆这句话等于记忆五个独立的字,相当于5个记忆量。

另外灵活的联想也是提高记忆能力的重要方面。联想规律是人类记忆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是说当所要记忆的材料与人的大脑中的材料有某种联系能引导人的联想时有助于新材料的记忆。例如,当儿童学习了“大”字,告诉他“大”字下面加一点就是“太”,儿童会很快记忆住“太”这个字的,因为“太”与“大”进行了联想,而“大”字又是儿童已经记忆住的内容。

把新旧知识进行联想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一个方法。把要记忆的材料联系起来对比着记忆也是提高记忆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儿童与其他已记住的材料相比较、联系,让他们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什么联系的可教他们自已创造联系。例如要记忆我国人口在100万以上的15个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藏族、彝族、苗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哈尼族、瑶族、白族的名称。由于这15个民族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所以让几童采用机械记忆,是不容易记全的。如果经过加工,就会变得好记了。

例如把这15个民族联起来教给儿童的:

吾(维吾尔)有一颗棉花种子,放在盒子(回)里,用布蒙(蒙古)上,藏(藏族)起来。

后来种子发了芽(丫,彝的拼音yi)长成了壮(壮族)实的苗(苗族),并结了棉桃长出了棉花,棉花纺成线织成布,做件布衣(布依族)裳,衣裳真鲜艳(朝鲜族)。满(满族)意地穿起来。玩耍时去钻洞(侗族),弄了一身土(土家族),别人看了哈哈(哈尼族)笑,而妈妈却直摇(瑶族)头,说:“这么好的衣服白(白族)做了。”

结果儿童很快就记住了,而且不易遗忘。

在培养儿童运用联想时。还要让儿童发现材料的特征,培养对材料的兴趣。材料越有特征,儿童对材料越有兴趣,记忆效果也越好。

第四步:适时地复习任何知识都不是一次就能学会的。需要经过不断地复习,才能保持长久。

①隔一天就必须复习。

儿童对新奇的事物会产生兴趣;但不复习已学过的东西,这就将影响记忆的效果。研究表明,一个材料,识记一天后大约要遗忘50%以上。因此,隔天就得复习一次,不要在一段时间后才集中复习。

②让儿童运用最佳记忆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睡眠中记忆力不会下降。因此,让儿童在睡前记忆一些材料,第二天醒后回忆,这样效果最好。在对几十名儿童进行实验发现,儿童的记忆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儿童的自我感觉也很好。

儿童超常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概述一般认为,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性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有许多概念和定义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只能间接地推想得来,这种推想就是思维。例如,要比较两块大小、体积完全一样,而重量相差极小的铁块的重量,仅凭手的感觉是无法分辨出来的,但只要把这两块铁块放到天平上,就可立即得出结论了。而动物就没有这种间接性。例如,我们往猴群中扔一个橡胶苹果,第一个猴子抢到后咬一下,发现不能吃就扔掉了,可别的猴子仍要去亲口咬一下,发现不能吃后才扔掉。猴子就没有这种间接发现本质的能力。

思维还有一种特性——概括性,即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规律性以及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相辅相承的。对事物间接认识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我们已有了概括的认识。如上例,我们正是概括了天平对相同和不同质量的物体所表现出的平衡与不平衡的特性后,才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这正是概括性所反映的结果。

人的思维是大脑的精神活动,要进行思维就要有材料。人类的思维材料有两种,一为语言,二为形象,分别叫做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人们不但依靠语言和形象来进行思维,同时也用语言和表象来记载、巩固和表达思维活动的结果。由于大量的思维材料是语言性质的,所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儿童时期既要接触客观实体,又要学习人类的语言,而学习人类的语言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因此,这时的儿重主要是建立用语言代替实物,用语言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语言。培养儿童的思维也要以此为主。

思维能力超常儿童的表现思维广阔性比较强思维能力超常的儿童在思维时,能够全面地看问题,考虑到有关的各种因素,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从多方面分析、综合、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

例如,有一个不到10岁的“神童”,当被问到“世界上什么最大”时,他回答:“想象最大。”可见这个“神童”的思维的广阔性是相当好的,他不但对自然事物进行了比较,还与人的能力进行了比较。的确,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不管你说出一个多大的东西,人都可以想象出一个更大的东西。

思维的深刻性强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而不被各种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是最伟大的思想家所必备的素质。

我国绘画神童周小松,不但有训练有素的绘画技巧,而且有很强的思维的深刻性,能够对画的意境有深刻的认识。一次他父亲带他去看石鲁山水画展,事先他不知是“个人画展”。他走了一圈后对父亲说:“好像是一个人画的,每幅画都好。”父亲问:“你说好在哪里?”

“布局好,气魄大、大胆、用笔好。”小松能够看出画的思想,归纳出各幅画的共同之处,这是许多一般的成人都不易做到的。

善于独立思维思维能力超常儿童遇到难题不是马上去问他人,而是先经过自己大脑的一番思考;对于一些他可能懂得的见解、观点也决不盲从他人;不易受他人的暗示或影响而对自己的想法发生动摇。

例如,有一位9岁就上初二的“神童”遇到一道数学难题解不出来时对父母说:“我有一道难题解不出来,什么也干不下去。”妈妈看到他愁眉不展两三天了,就把答案悄悄地写在他的练习本上,他发现后很生气地说:“别人吃过的东西我不想吃。”

思维的灵活性强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不因循守旧,善于打破常规,按照不同的材料和条件,灵活地改变思维方法和方式。人的心理现象中有一种“思维定势”现象,这种现象造成这样一种事实:那就是人们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总是不知不觉地用以前用过的导致成功的方法来解决,这就使得人的思路狭窄,方法单调,思路不活跃。

思维能力超常的儿童每解一道题,首先是看题的已知条件和要求,发现它的内容,而不是用见过的例题去套。如果一种方法行不通,会立即放弃,而选择新的方法。而不少儿童则固执地在一种解法上找出路,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做了无用功。

思维敏捷思维敏捷是指能够很快地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敏捷是衡量思维能力超常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准,它与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等都有关系。思维能力超常的儿童,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比一般的学生要高得多。

对于有些青少年或成人做的题,他们也能以与成人差不多的速度解答出来。

思维有一定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判断、推理有根有据。一般人大约要在15岁左右才能形成这种能力,而思维能力超常的儿童就可能已具有了。例如,一个8岁的“神童”曾准确地推理出一个典型的三段论推理题:

大前题:凡生物必死。

小前题:人是生物。

“神童”轻松地推理出“凡人必死” 的结论。

接着又给他出了一个很难的推理题,题目是:

有9个大小完全一样的球,其中有1个次品,重量可能轻些,也可能重些,其他8个一样重。现在让你用一个天平称3次,把次品找出来。

这道题他只想了半个小时,就解出来了。而当把这道题拿给15~16岁的高一学生做时,只有不到10%的学生在半个小时内做出来。

培养超常思维能力的方法儿童思维敏捷性的培养数学是培养儿童思维敏捷性的最好科目。研究表明,超常儿童的运算速度都比普通儿童快2~3倍以上。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方法是:要求儿童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以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每次上课都带着小黑板,上课第一件事是出示小黑板上的数学题,让儿童计时演算,检查正确率与计算速度。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儿童的数学成绩与思维敏捷性显著提高,85%的学生升入重点学校。也可以利用扑克牌来训练儿童的思维敏捷性,方法是:4个儿童每人拿出一张牌,然后教育者任意说出1个在15到30之间的数,让他们利用牌上的数字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而且要求在4分钟内算出。通过不到1个月的训练,他们的运算敏捷性明显增强了,思考问题的速度也快多了,而且表现出急于解决新问题的趋向。还可以利用一种“接”

话的方法,训练儿童思维的敏捷性。教育者先说一句,然后儿童用教育者说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他要说的话的第一个字。如教育者说:“房间里有3个杯子。”儿童接上说:“子弹把敌人打死了。”教育者又说:“了却了一桩心事。”儿童接着说:“事情越来越难办。”……

这样的训练都能增加儿童敏捷的思维能力。

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主要是培养儿童多方面思考问题,找出最佳解决方法的能力。学生每学过一个公式后,往往喜欢模仿书本上或老师在课堂上所举的例题形式去解答问题。如果题目稍微一改变,灵活性差的儿童就不会解了。因此,家长要给儿童讲解他为什么解答不出的原因,帮助他从多方面去思考。利用数学题训练儿童的思维灵活性,收到的效果很不错。让儿童养成在解题前多想想题目的已知和要求,是培养他们的灵活性的一个方法。另外,一题多解也是训练儿童思维灵活性的有用方法。经过几个月训练,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得到明显改善。

儿童思维深刻性的培养培养儿童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本质的能力。要通过正确的启发和引导才能达到目的。可以这样培养儿童思维的深刻性的:

拿两张图,一张是沙漠,图上除了广阔的沙丘外,只有很少的草,一只动物也没有;另一张是原始森林,有各种动物,各种植物。然后问儿童:“这两张图上都有什么?”儿童说:“这张是沙漠,除了沙子,只有一点草。这张是大森林,有好多动物和树。”接着问:“沙漠上为什么草少呢?”儿童答:“因为没有水。”又问:“海里都是水,为什么海面上没有长草呢?”儿童答:“因为没有土。”再又问:“植物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生活呢?”儿童答:“有水又有土才行。”

这时向儿童说明提问的目的是要让他懂得:生物只有在适合的环境下才能生存。经过几次类似的训练,这个儿童的思维深刻性加强了。

也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动物都有各种颜色。比如,蝴蝶与花的颜色差不多,海里的很多鱼与海底沙石的颜色很相似,变色龙到不同的地方就变成了不同的颜色,它们的颜色是为了好看吗?”儿童们立即回答:“不是。动物的颜色是一种伪装,就像解放军叔叔的军装。”又问:“动物为什么要伪装呢?”有的儿童会说:“以免被别的动物吃掉。”有的也许会说:“让别人不易发现它!”然后又问:“让别人不易发现,以免被别的动物吃掉,又为了什么呢?”儿童回答:“为了活命。”可见儿童已清楚地知道,动物的颜色与生存有着直接的联系,足见这些儿童思维的深刻性。

儿童理解概念能力的培养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语言描述,也就是用来代替具体的客观事物的语言。例如“花”这个概念,就包含了无数大的小的、各种颜色、各种味、千奇百怪的花朵。

概念产生于具体的事物,但又与具体的事物不同。例如:“花”的概念,包含了所有花的特性。而一朵桃花,则是有特性的一朵花,与别的花完全不同。

在人类的思维中,运用概念是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如果一个人不理解概念,不会运用概念,那么,他的思维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所以,理解概念的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培养儿童理解概念的能力呢?

①让儿童广泛地接触实际。

所有的概念都是由客观实物或表象抽象出来的。因此,要想让儿童理解概念,就要让儿童广泛地接触、感知那些用来形成概念的客观实物。例如,要让儿童懂得“生物”这个概念,就应该让儿童接触各种生物体,包括各种动物、植物。

②进行概念的内涵、外延训练。

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而外延是指概念中的事物的数量。进行概念的内涵、外延训练的方法是:家长任说一个东西,让儿童说出它所属的种类的概念。例如,家长说“牛”

,让儿童说出牛所属的概念,儿童可以说“牛是生物”,也可以说“牛是一种耕畜”。或者家长说出某个概念的内涵,让儿童说出它的外延。例如,家长说“说出种子的外延”,儿童回答“黄豆、桃核、西瓜子……都是种子”。

还可以由家长说出概念的内涵,让儿童说出概念的名称。例如,家长说“可以用来运载人和东西的工具称做什么”,儿童回答“交通工具”。

以上几种方法经实验证明,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儿童理解概念的能力。

儿童判断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儿童懂得判断的特性。任何一个判断都要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家长就要给儿童解释什么是肯定、什么是否定。还要解释判断中的代词的含义。例如,“全部”“有些”“每个人”等,家长只有把这些词的含义告诉儿童,他们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

其次,利用儿童懂得的概念进行判断训练。判断都是利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的。儿童判断的是否正确,主要决定于他是否理解概念。因此,要培养儿童的判断能力,首先必须让他用懂得的概念进行练习。练习形式如下:

家长先进行判断,然后让儿童判定是否正确,并要他讲出道理。

利用上述的方法对不少儿童进行训练,几个星期后,儿童就能掌握判断的技巧。但过多地给儿童讲判断的知识,作用不大,只有多练习才行。

儿童推理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让儿童掌握大量的知识。让推理完全是在一个个判断上推出新的判断,而判断所涉及的都是自然规律。要想让儿童能够正确地进行推理,首先就应该知道这些大量的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样才可能进行推理活动。调查发现,许多儿童之所以发生推理的错误,不是不懂得推理的方法(当然这也是一个原因),而是知识有限。因此,让儿童掌握许多关键观念,对推理是有直接作用的。

其次做大量的推理练习。

要想培养儿童较强的推理能力,除了给他做许多推理的示范和让他做推理的练习外,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常用的办法是让儿童记住5个推理的实例,让他们遇到问题,模仿着去做。

这样就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培养儿童记忆的5个常见推理模式是:

一切生物都要死亡,人是生物,结论:所有的人都要死亡。

现在不是白天,就是晚上,我看见天上的星星了,结论:所以现在不是白天。

爸爸比我年龄大,爷爷比爸爸年龄大,结论:爷爷比我年龄大。

刀、枪、石头、棒子都可以作为武器,结论:刀可以作为武器,我有一块手表,妈妈有一块手表,爸爸有一块手表,我们家只有爸爸、妈妈和我,结论:我们家里每人都有一块表。

儿童统摄思维能力的培养统摄思维能力是指用少数几个概念代替多个概念,或是用一个概念代替多个概念的过程。人类创造的每个概念几乎都是统摄思维的结果。例如,“力”这个概念,就包含了“运动”。“相互作用”、“物体”、“主动”等概念。

怎样培养儿童的统摄思维能力呢?

①让儿童找出关键词。

儿童每学完一篇文章,或学完一章节,家长要让儿童找出这篇文章中最有价值的词汇,或是让儿童找出这一章节所学习的最有用的公式、性质、原理等,然后让他把它们用自己的话联系起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是这样训练自己的统摄思维能力的。他说:“在对书中的每一个问题真正懂得以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全书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融会贯通,从而弄清什么是书中的主要问题,以及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

②进行缩写练习。

让儿童针对一篇较长的文章进行缩写练习。儿童必须对它进行全面分析、综合,最后留下主要的内容,这就是对统摄能力的一种训练。

在儿童看完一个事件的过程后,让他概括出这个过程的发生步骤,以训练儿童的统摄力。例如,告诉儿童他们做的八节广播体操第一节是以锻炼上肢为主的,第二节是以锻炼下肢为主的,第三节是以锻炼腰为主的,第四节是以锻炼手、脚配合的……然后问他们:“你们说说,做广播体操为了什么?”儿童回答:“为了锻炼身体的各部分和它们之间的配合能力。”

培养超常思维能力的原则

引导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大多数低年级的小学生离开了具体的形象就无法思维。例如,算算术题要借助手指、小棒等。要想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关键就是让儿童抛开形象,用语言、用抽象的概念进行思维,培养儿童较强的思维能力要从培养他们理解概念入手。

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形象、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前人的思维加工、抽象出来的。因此,要想让儿童懂得概念的内容、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讲解几个典型概念的内容和概念的形成过程、方式,儿童就会很快懂得该怎样去理解概念,掌握和应用概念了。

例如,有个儿童对“真理” 这个抽象性较高的概念不理解,她的母亲是这样讲解的:

母亲:“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孩子:“是女孩。”

母亲:“小刚说你是男孩,他说得对吗?”

孩子:“不对。”

母亲:“小兵说你是女孩,他说得对吗?”

孩子:“对!”

母亲:“对了,小兵说的话就是‘真理’。”

孩子:“妈妈,难道说对的话就是真理吗?”

母亲:“差不多。‘真理’就是指与事实相符合的话。”

孩子:“妈妈是外婆的女儿。这句话是‘真理’吧?”

母亲:“对,你说的是‘真理’。”

母亲又问:“太阳每天早晨出来,晚上落下。这句话是‘真理’吗?”

孩子:“是。”

母亲:“为什么?”

孩子:“因为事实就是这样,谁都知道。”

这位母亲通过十几分钟的对话,就让一个9岁的儿童懂得了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不仅如此,这个儿童经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后,就慢慢地会自己试着理解概念的内涵了。这样就把揭示性讲解变成了儿童的证明性问答。例如,一段时间后,这个儿童来问母亲一个成语的含义。

孩子:“妈妈,我们今天学了‘盲人摸象’的成语,‘盲人摸象’的意思是不是只懂得一点,而不知道很多呀?”

母亲:“对。这个成语就是说盲人只能摸到象的一部分,以此来说明对整个大象的理解。如果你只看到妈妈的手,能说妈妈是手吗?”

孩子:“不能。”

母亲:“那应该怎么说?”

孩子:“应该说妈妈有手。”

母亲:“这就对了。”

长此以往,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将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给儿童“设疑”改变他们的思维思维心理学中有一条原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儿童的一个特点就是好奇,对许多事物感兴趣,但是大部分的儿童对学习却没有兴趣。

要想培养儿童学习的兴趣,产生思维的积极性,就需要用“设疑” 的方法,给儿童提出问题,让他解答。

例如,有个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每天让孩子做一道思维训练题,而且一天比一天难。刚开始时,孩子对许多难题解决不了,家长也不急,做不出的就留着,再接着出新题。

当一道题解出来后,家长就拿出以前没做出的题。有时,以前做不出的题,这回却立刻解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前没做过的难题都做出来了。儿童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立性明显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大了,还专门让老师留难题做,思维能力提高很快。

要向儿童指出思考的方法爱因斯坦说:“在科学研究中,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解决问题只是实验手段的问题,提出问题则需要改变思维方法,有创造能力才行。”爱因斯坦的话,应用到儿童的学习中,可以理解为,儿童悟出解题的思路,比以后具体的解题过程更重要。因为要发现一道题的关键,不但要求儿童要记得定义、公式原理,还要求会运用。

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不知要应用多少次,但一般人要到14岁以后,才能较正确地完成具体的思维过程,而超常智力的儿童一般在6~7岁就能较好地完成了。因此,培养儿童的超常智力的一个中心任务就是要培养儿童尽早掌握上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儿童掌握得越早,掌握得越好,对他们的智力的发展也越有利。

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儿童好奇心强,对事物有广泛的兴趣。他们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可以看作是儿童发现问题的一个方面。但这样发现的问题常带有随意性或是兴趣使然,因而常常是一些不合逻辑式的,或超出儿童理解能力范畴的问题。家长要根据儿童的提问内容和方式加以引导,把他们发现问题的方向引导到与目前学习有关的方向,让他们发现问题的范围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对他们有效控制自己的能力的发展很有益处,使他们的问题在广博之中有所专注。

指导儿童发现问题一般有两种方法:

直接提出问题如家长把儿童的小汽车拆开,对他说:“你的汽车拆散了,你能把它装好吗?”家长为儿童提出了问题。儿童感受到了这个问题,他也会自己提醒自己:“要解决一下安装汽车的问题了。”看上去这个问题似乎是家长提出的而不是儿童提出的,但实际上家长为儿童指出了发现问题的方向,即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发现问题,去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在家长不断地提示下,儿童就会逐渐明白应该怎样在生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而不至于经常提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

把问题摆在儿童面前让他自己发现同是上例,家长把小汽车拆散,放在儿童能够发现的地方,儿童看见了一般会有这样的感觉:“汽车坏了应该修好。”他们要么自己动手修,要么让家长修。如果他们自己动手去修,则说明该儿童不但发现问题能力很好,而且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当然,也可能儿童发现汽车坏了,但却不想解决,可能会说:“爸爸,汽车坏了,帮我修好吧。”这时家长可以指导儿童让他们自己学着修理汽车。这种方法常被称为“设题并指导儿童自我解决”。

明确问题本质的培养明确问题阶段是指真正理解问题的所在,知道自己发现了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并初步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思维活动:

问题出在哪里?

要解决哪些问题?

没出问题时是什么样的状况?

以前解决过类似的问题吗?

需要利用什么手段和工具吗?

靠自己的能力能完成吗?

第一步应如何着手呢?

一般经过以上的思维活动,儿童对解决问题就有了大致的方向,明确问题的阶段便完成了。培养儿童明确问题性质的方法是家长应从各方面为儿童提示,引导他们逐步学会应怎样明确问题的实质。仍用上例,面对拆散的小汽车,家长可以这样提示儿童:你想一想汽车原来是什么样的?车轮、各个零件都在什么地方?你想一下上次爸爸是怎样修的?先试着修理一下,把这些零件一个个装到你认为该装的地方,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再重新装。

在家长的指导下,儿童大致上能明白问题之所在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向。下面就该是他提出安装的各种假设,尝试着解决问题了。

培养儿童明确问题实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儿童知识水平有限,对一些问题常不能确切地了解,因而常会出现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问了什么问题,自己想问什么问题的现象。

提出假设能力的培养提出假设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方案的提出不是毫无根据的乱想,而是有一定理论或实践依据。培养儿童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儿童知识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在这样心理水平基础上发展属于高级智力活动的假设思维活动是不容易的。但并非说这样做是不可行的。

事实证明,只要培养的方法正确,儿童是能够正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的。但问题不要提得太难。只要儿童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将来提出成功的科学假设就会得心应手。

培养儿童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家长首先应针对问题提示儿童:“你认为应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为儿童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假设方向。如可以说:“从某某角度去想会怎么样呢?”

为儿童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假设,如:“用XX方法解决怎么样,如果不行的话就造成XX可以吗?”如果儿童选择一种方法要让儿童说明他选择的原因。

儿童在思考如何假设的过程中,家长可以提供儿童过去的经验,他们掌握的有关知识,以便引导他们提出尽可能正确的假设。

培养儿童学会验证:这主要是个观念问题,家长一定要培养儿童养成验证假设的好习惯,这是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指导儿童明白,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只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因为也许提出的假设是完全错误的,必须用具体的实验来验证。一些人在工作甚至科研中轻视验证假设,对一些假设不经过验证就当做成功的方法加以肯定,结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个具有超常智力的儿童一定要明白验证假设的重要性,并养成亲自验证的习惯。

儿童超常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概述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和在语言的调节下,根据人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想象有两种类型:

再造想象这是指根据对某种事物的语言描述,在自己的头脑中再造出符合该对象的新形象。例如:一个没见过飞机的人,根据别人对飞机的描述,产生飞机的形象的过程,就是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这是指在没有语言描述和客观形象为依据的情况下,人们按照自己一定的目的独立地在头脑里创造出新事物的形象。创造形象过程是一个真正的全新的过程,它的成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且是被人创造出来的。

想象还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人们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想象出各种形象;有意想象是人们有目的、有企图地按某种要求进行想象。

想象能力作为智力的翅膀,它对于人的智力的发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想象能力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活动各个方面的顺利进行有积极的作用。

想象能力能够激发儿童学习的动机和成功的欲望人在从事各种活动,尤其是进行智力活动之前都会对活动结果有一个想象或设计。如果两个人能够想象出活动过程以及活动的结果,特别是想象出活动的成功结果,就能够加强人从事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和巩固他从事活动的动机,从而保证了从事活动的必要的积极心态,这是确保活动顺利完成的条件之一。例如,常见一些教师、家长对儿童说:“你们想当科学家吗?要当科学家就要好好学习才行。” 这样的教育就相当于让儿童大脑中浮现出将来当科学家的表象,使儿童想象到美好的未来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想象能力能够提高儿童学习活动的创造性人不论在学习时或是在解决问题时都需要灵活性和广泛性,即需要充分的创造性活动,人应在学习时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解决问题时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一切创造活动的开展没有想象是不行的。只有想象能力发达的人才可能有优秀的创造能力,才可能有各种创造性活动。

想象能力能够促进儿童自身智力的发展利用想象能力解决问题,使人的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头脑中常会突然“冒” 出从未应用过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诀窍。这样就能使人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智力。这些新产生的思想和方法被所记忆和巩固,并加入到原来的智力结构中成为人们以后智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可以想象这种良性循环推动着儿童的智力一步步从低级走向高级,从简单走向复杂。

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须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而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有的学者指出,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一般情况下,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运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因此,可以说,想象能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一个标准。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才,都是擅长于运用想象力的。因为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而且提出问题、提出科学的假设,也是想象的结果。

马克思常说:“蜘蛛的工作与织工的工作相类似,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事曾使许多以建筑为业的人惭愧,但是最低劣的建筑师都比最巧妙的蜜蜂更优越,这是因为建筑物在以蜂腊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人的大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已经想象地存在了。”我们培养儿童超常的想象能力,就是要培养儿童这种对劳动成果的事前想象能力,让他们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个适合的想象,这对他们的智力活动十分重要。而这一点也正是想象能力超常儿童和一般儿童的重要区别之一。

儿童超常想象力的表现

(1)能够自己编故事,而且故事有较强的逻辑性,结构完整,已能正确地形容和比喻。例如,有的儿童在作文中写到:“肥壮的玉米杆上挂着红缨缨的棒,像千百杆红缨枪立在青纱帐里。”“山上的小鸟为我们唱着歌,在欢迎我们到来。”……

(2)能画想象丰富的画和制作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作品。

(3)有强的有意想象能力。

能够有目的地、完整地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在进行想象时,他们已完全不用依靠具体材料,可以仅凭借语言的描述想象。一个想象力很强的儿童,可以按照成人的语言(或图画)描述出他从未见过的东西。

(4)能进行具有现实性的创造想象。

想象力超常的儿童可以有目的地创造出许多别出心裁的东西,将幻想变得有现实性。他们已不是简单地再现,而是创造性地想象出新的形象了。例如,有个9岁的儿童想象出了一个宇宙飞船,靠光能作为前进的动力。教育者问他:“为什么用光作动力呢?”他说:“光到处都有,宇宙中每个恒星都发出光,宇宙飞船到哪里都能吸收能量。”接着教育者说:“你想得很好。现在有很多卫星已经用光能来做能源了。”他听了后显得很泄气,说:“我见到太阳灶,想到太阳能除了用来烧水做饭外,一定还有别的用处,就想把它用到宇宙飞船上,没想到大人们已经想到了。”教育者又说:“你还可以想象用别的东西做能源嘛。”他想了想说:“电流可以被用来做饭,是不是也可以用做宇宙飞船的能源呢?”接着他又说:

“有核潜艇是否也能造成核宇宙飞船呢?”

培养儿童超常想象能力的方法

培养儿童优秀的想象素质①想象的目的性。

想象的目的性是指儿童在想象时有计划,有准备,不是毫无目的的乱想。想象不是凭空乱想,它是人围绕一定的中心任务,按照解决问题的要求展开的。因此,家长指导儿童首先明确想象的目的,在一定的主题下,一步步地展开想象。

②想象的广阔性。

想象的广阔性是想象内容广泛。对于同一个问题,一个想象丰富的人能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想象,唤起各种有关的表象。这样会使想象充实、丰富,对于解决问题提供了多方面的选择;而想象能力差的人,多数想象空洞、贫乏,只会从一两个简单的方面展开想象,因此常不能有突出的成就或创造。培养儿童想象的广阔性,家长主要应指导儿童从问题的目的性出发,寻找有关的各种因素,在预计了各种可能的因素后,展开各方面的想象,不让想象停留在一两个方面。

③想象的深刻性。

想象的深刻性是指想象活动不是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是深入到问题的核心,不是对问题泛泛地掠过,而是深入其中,为问题的解决想象出有实质性帮助的结果。

儿童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他们的想象常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易深入其中,这是他们想象发展的一大阻碍。许多儿童常因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