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口才成就你
10658100000004

第4章 遵守必要的口才禁忌

1.了解禁忌才不会口无遮拦

每个人都有自己忌讳的事情。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而不希望别人提起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所以,说话一定不要触犯他人的忌讳。因为触犯了别人的忌讳,很容易引起别人强烈的反感,直接造成交际的失败。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在龙的咽喉下方约一尺的部位,长着几片“逆鳞”。在龙的全身,只有这个部位的鳞片是逆向生长的。对其他部位的鳞片,人不论怎么抚摸或敲打都没关系,但哪怕只是轻轻触摸一下“逆鳞”,都会被暴怒的龙所吞噬。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几片“逆鳞”,即使是人格高尚的伟人也不例外。

清代的康熙皇帝,到了晚年,头发也花白了,牙齿已松动脱落。但他人老心不服老,听到人说他“老”就不高兴,特别忌讳说“老”一类的字眼。康熙皇帝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有活力,常常率领皇后、妃子们去猎苑猎取野兽,在湖上钓鱼取乐。

有一次,他率领一群皇妃去湖上垂钓,不一会儿,鱼杆一动,康熙皇帝连忙举起钓杆,只见钩上钓着一只老鳖,心中好不喜欢。谁知刚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鳖却脱钩掉到水里跑掉了,康熙长吁短叹连叫可惜。在康熙左边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光景这只鳖是老得没有门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这时,在一旁观看的一个年轻妃子见状忍不住大笑起来。康熙见了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说的是言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含沙射影,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回宫之后,康熙下了一道谕旨,将那妃子打入冷宫,终身不得复出。

康熙是历史上有名的贤明的皇帝,但身上还是难免有几片“逆鳞”,那个年轻的妃子正是不小心触到了康熙的“逆鳞”,才落得那般悲惨的命运。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触及对方的“逆鳞”,也就是不触犯他人的忌讳,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忌讳主要有生理忌讳和心理忌讳两种。

(1)生理忌讳

一些有生理缺陷的人都会对他们的生理缺陷非常敏感。因此在与这类人交往时,要特别谨慎。不要对秃顶的领导说:“你真是聪明绝顶。”也不要对缺胳膊的领导说他“两袖清风”。尽量不要当着腿残废的人赞美说“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之类的话。这样会使他们的心里留下阴影,甚至会使有生理缺陷的人误以为你有意嘲笑他。但一般说来,生理缺陷比较容易发现,只要稍加留意便可避免。

(2)心理忌讳

心理忌讳往往是由于某些人因为一些特殊的经历所形成的,那些不愉快的记忆隐藏在人们的心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忌讳。

有一位下属去给他的领导祝寿,当着众人的面,他向领导做祝词时说:“希望我们的王厂长将来能大富大贵、儿孙满堂。”一席话说得王厂长脸色发青。原来王厂长的独子刚刚在车祸中过世,王厂长以为下属故意嘲笑他断子绝孙,因此不顾贵宾云集,竟摔杯而去,弄得这位下属好不尴尬。这位下属虽然并不是有意,却冲撞了王厂长的忌讳,结果弄得不欢而散。

在与朋友相处时,有时会因为二人关系密切,对对方的忌讳满不在乎,结果往往使朋友陷入尴尬的境地,有时甚至导致友情破裂。

钱英和张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二人私底下无话不谈。在一次同学聚餐上,钱英一时兴起,笑着对大家讲了张敏暗恋班上某男生的事,而那位男生已经有了女朋友,而且当时也都在场。一时间,弄得张敏下不了台,气着跑开了。这就警示我们,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暴露好朋友的隐私,既然是隐私也就是不愿意让他人知道,如果让他人知道就冒犯了他或她的忌讳,是很不够朋友的表现。

生活是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有时说话还非要涉及别人忌讳的话题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讲究语言技巧了。要尽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些,在遣词造句时,要避免那些带有直接刺激感官的字眼儿,这样就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例如一位较胖的顾客去布店买花布做衬衫,在选择大花图案还是几何图案上拿不定主意,售货员根据顾客的特点,帮她选择了几何图案的花布,并且介绍说:“这种大花图案带有扩张感,适合瘦人穿,你穿不太合适。这种几何图案花布艺术大方,颜色也好,能使人显得年轻,瘦溜。”胖顾客听了就很舒服。

探望病人,更要注意病人的忌讳,否则会好心办坏事。有个女青年去探望久病的姨妈,她关切地询问:“您饭量可好?”不想这一句问候话,却使病人的脸上立即堆满愁容,她忧心忡忡地说:“唉,不要谈它了!”原来,病人病情严重,最苦恼的就是吃不下饭。探视病人时,当看到病人面容憔悴时,切不可问“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之类的话,否则,除加重病人的思想负担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在与人交谈时,为了使交流更加顺畅、融洽,你应该对交谈对象的一些忌讳有所了解。千万不要口无遮拦,那样只能是自讨没趣,甚至还会吃不了兜着走。

2.说话不要惹人厌

在人的各种能力当中,说话能力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才干、见识、智慧和水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说话能力有高有低。如果一个人说话水平不高,那他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更不能很好地驾驭各种事情和人际关系。而说话水平不高的人常常会惹人厌恶。

插嘴插舌者

插嘴插舌者,是一种不让你把意思表达完整的人。你的话正说到一半,他已插进来说,有时竟把你的结论也代为说出。而他为你说完你的结论,你当然是非常讨厌,然而他并不觉察,还得意洋洋地炫耀着自己。

插嘴插舌者最可恶的地方,就是从不预先告知于你,说他要插嘴了。也不说“我知道你这故事的结尾”或“让我替你把它结束了吧”。他只是突然地自半腰杀出来,使你不得不偃旗息鼓。

心不在焉者

心不在焉者,实则是一个极可怜的人。这类人在开始谈话时似乎有着完善的计划,可是他的心神却浮荡不停。若你告诉他一个你觉得很有趣味的故事时,他却把他的注意力分散到了其他地方。这时你一定觉得他没有礼貌而感到扫兴。

心不在焉的人,常如此说:“对不起,你刚才讲些什么?”“我方才没有注意听。”或“呃,我想我已想到另一件事上去了。”

轻视他人者

那些轻视他人的人,只会看到别人的不足,从不称赞他人的长处。这种人常扫人家的兴致,打断人家的话锋。我们在称赞一个为社会努力工作的人,他便说那人只为自己利益工作而已。这种人是个冷笑专家,在他的脑子里,别人的一切东西都是恶劣不堪的。

轻视他人者常想打击别人的说话。常常对别人抱着一种嫉妒的心理,而他并不能将这些想法深藏在脑中。有时你可从下面这些话里识别出轻视他人的家伙:“是的,可是在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那毫无价值,你等着再听听这一件事吧!”

自以为是者

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喜欢抬杠,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其实他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不过是,当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的时候,他又说“是”了。这是一种极坏的说话习惯,事事都要占上风。

即使真的比别人见识多,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自以为是者好像要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才心满意足。相信这么说话的人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却是这样做的。

这种不良习惯使他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这种人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提一点忠告。如果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染上了这种习惯,朋友、同事们都远你而去了,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交谈当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多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是他们“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也许这类人会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们平常谈话的目的,是消遣多于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

不懂装懂者

社会上有不少人对事物一知半解却惯于装腔作势。因为他们在一些事物上的无知,心理便容易产生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他们牛气冲天,故作傲慢姿态。

有位没名气的小杂志社社长甲先生,不管什么场合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做自我宣传。

其实,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不虚心与人交往,又怎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与自以为是的人一样,不懂装懂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随意附和别人者

在与人的交谈过程中,对方最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人就必须与一般人有所区别,尽量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极端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说会道、妙语连珠。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说话者,而不希望成为一个惹人厌恶的说话者,这就要求你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不要触犯一些常规的谈吐禁忌。

3.无谓的争论只能伤人伤己

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发生争论是难免的,但我们要尽量避免争论,尤其是那些不必要的争论。因为如果仅仅是为了争论而争论,就很容易造成敌对心理,使争执双方陷入“敌对状态”,那就得不偿失了。对交谈双方来说,不必要的争论都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还有可能因此失去朋友。

在社交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人,大到思想、观念、为人处世之道,小到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都有可能会转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

留心我们周围,争论几乎无处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一件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甚至连某人的发式与装饰都能引起争论。

我们并不是主张绝对地避免争论,在有的时候、有些场合,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确信的真理和主张去和反对者争论。但在一般的交谈场合,应该尽量避免和别人争论。因为交谈是一种社交性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彼此的了解,增进双方的友谊,但一争论起来就很容易挫伤交谈双方的感情,就和交谈的本意背道而驰了。可以说,前一种是理智的讨论,而后一种则是意气用事的争论,是我们要尽量避免的。

有一次小望参加朋友的婚礼时,席间有一位年轻人在说明新郎与新娘的关系时,用了“青梅竹马”这个成语。但他为了夸耀自己的博学,还念出了这首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不过,这位年轻人却搞错了,他所念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长干行,而他却误以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写的诗,可能因为这首诗蕴含的感情深厚,害得他误会是出自女性作家之手。

也怪小望年轻气盛,又认为中国文学是他的特长。为了夸耀这点,他毫不客气地当着众人的面,纠正那人的错误。可是不说还好,这样一说,那人反倒更加坚持自己的意见了。

就在小望和那位年轻人争论不休时,恰巧小望看见他的大学老师坐在隔桌,小望的这位老师是专攻唐代文学的博士,于是小望和那年轻人去见他的老师,并请他当裁判。小望和那位年轻人都把各自的论点说完,老师却只是静静地听着。然后在盖着桌布的桌下,用脚轻踢了小望一下,态度庄重地说:“你错了,那位先生说的才对。”

当天晚上小望回到家里越想越气,这时,小望的老师打来了电话,并对他说:“你今天说的那首诗是李白的长干行,一点也没错。”这时小望纳闷了,老师接着说:“你说的一切都对,但我们都是客人,何必在那种场合给人难堪?他并未征求你意见,只是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错根本与你无关,你与他争辩有何益处呢?在社会上工作别忘记这点,永远不和人做无谓的争论。”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争论的结果,十有八九会使对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绝对正确。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赢了,还是输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争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斯和鲍顿曾调查了1万例真实的争论。他们偷听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士之间的争论,包括出租汽车司机,丈夫与妻子之间,推销员和柜台服务员,甚至包括联合国的辩论。他们用偷听的录音做的细致分析,使人无比惊讶地发现了一个问题:职业的辩论家,包括政治家和联合国代表,他们的意见被接受的成功率反而不如走街串巷进行游说的推销员成功。

其原因就在于:专业辩论的目的在于找出对方的弱点进行驳斥进而达到推翻其意见的效果,而与此相反的推销员的目的却是避免争论,他们只是尽力找出一个观点使对方能接受、赞同或改变主意。

只要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喜欢争论的人往往对自己没有信心,希望通过争论的胜利来说明自己的水平,维护自己的尊严,这种想法本身就已经暴露了他们的低级自尊——企图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把别人驳得一无是处了,自己却洋洋自得。

当一个人的自我修养处于一种很高的境界和水平的时候,他绝不会再用争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如同鲁迅对年轻人的提拔与指正绝不会直接指出,反而会用一些类似“黑水潭”的比喻让对方自己意识到,都是不会伤害别人自尊的做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其中不仅有自我修养的提高,也存在着一些技巧:

(1)欢迎不同的意见

有这样一句话:“当两个伙伴总是意见相同的时候,其中一个就不需要了。”人的思维不可能是绝对的完整和全面的,总有一些客观或主观的原因让你有所忽略,那么,有人给你提出来可谓是一件好事,提醒你注意,使你下次避免犯下更大的错误,你真的应该衷心地对他说谢谢。不同的意见绝对不是引起争论的好理由。

(2)不要急于为自己辩护

人也是动物,最基本的生理反应就是自卫。当一遇到对抗或者是攻击的时候,直觉就会让你首先要去自卫,要为自己找理由去辩护,这就是争论的开端了。因此,应该先冷静地听完对方所有的观点,客观地分析和思考,说不定就真的能从中获得极大的益处。不要急于做出第一反应,这时冷静是最好的。

(3)要诚实

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有错,绝对不要再试图为此而掩盖或找理由开脱,那只会欲盖弥彰。诚实地向对方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请求他的谅解,别人是无法拒绝的;也就会解除他的武装,使他不再步步为营,也就能让你继续冷静地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而不至于争论起来。

在人与人的交谈中,不必要的争论是有害无益的:首先,争论会破坏交谈的兴致,使交谈无法继续下去;其次,争论会损伤别人的自尊心,使别人对你产生反感情绪,使你失去很多朋友;再次,争执还使你变得骄傲、自以为是,使你养成专门挑剔别人的毛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在交谈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4.说话揭短是口才大忌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在社交中,千万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别人的短处揭露出来,那样无异于直接将自己置于对方的敌对位置,从而直接导致交际的失败。

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曾经是个小混混,当过和尚和乞丐,这当然是尽人皆知的事情,按说根本算不得什么隐私。但是自从他当上了皇帝之后,他的寒微出身便成了他的“短处”。“短处”和“隐私”一样是碰不得的东西,碰他这些东西就犹如揭了他的短,这是比挖他的祖坟还更令他恼火的事情。

朱元璋在儿时有个最要好的朋友,名字叫作方不圆。听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就想去向他要个一官半职的,以便风光一回。他跑到京城里对朱元璋先大大地奉承了一番,说:“皇上,草民听说皇恩大如天,泽被天下亿万黎庶,来京之后一看果然不差。人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草民叩请皇上给个一官半职,让草民有一碗饭吃就行。草民深信皇上不会让一个儿时朋友失望。”

朱元璋其实已经认出这个儿时好友方不圆了,却故意惊诧问道:“你是谁呀?”

方不圆说:“皇上怎么不记得了,我是方不圆啊,咱俩从小在濠州(治钟离,今安徽)凤阳(临淮关西)一起长大,从小就光着屁股在一块儿玩,你干了坏事全由我替你挨打。有一次我俩偷了豆子,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来吃。豆子还没煮熟,你就要拿来吃,我不肯,你就抢,结果破瓦罐被打烂了,豆子撒了一地。被偷了豆子的人家发现追来打人,你比我小,飞快跑开了。我比你大,只好站下来等别人捉着打了一顿。怎么,皇上如今一点儿也不记得这件事情了吗?”

方不圆把这儿时的恶作剧说得十分详尽具体,心想这定然能够得到朱元璋的封赏。谁知这便犯了“不为尊者讳”的大忌,当众揭朱元璋儿时的“短”,于是朱元璋龙颜大怒,吼道:“大胆刁民,竟敢编了故事来骗朕,朕儿时哪有这些不光彩的事情?来人,推出去斩了!”

方不圆喊着朱元璋的儿时小名,破口骂道:“朱老四,你耍什么威风,别看你现在成了皇帝,你从小当混混当乞丐当和尚的事情别想瞒过世人,你不过是个流氓皇帝……”再也骂不得了,刽子手已奉朱元璋的圣命将方不圆的嘴巴塞住了。没过多久,方不圆便被腰斩弃市于京城街头。

这个只“方”不“圆”的人之所以丧命,就是他不懂得“为尊者讳”的道理。他本以为细数朱元璋儿时趣事就可以得到朱元璋的理解和同情,殊不知这正好揭了朱元璋的“短”,使朱元璋龙颜震怒而斩了他。

对于朱元璋来说,自己最大的短处可能就是出身草莽,而方不圆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了皇帝的“短儿”,他当然也就得不到什么好处。

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在此,我们没有必要去考证它的真实性。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说话不揭短,给别人保全面子,可以使双方的交流更加融洽、顺畅。

老朋友相聚,免不了要“旧事重提”,这样可以使大家在回忆往事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亲密无间。在这种气氛里,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说说过去的一些糗事,也都是一种乐趣。但在此时,如果口无遮拦地揭人家的短,特别是当对方的另一半也在场的时候,就会破坏现场的气氛,说不定一场好好的聚会就被“揭短”给毁了,更为严重的是,老朋友、老同学的交情也很可能因此毁于一旦。

小丁是个英俊潇洒、高大魁梧、才华横溢的帅小伙子。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们就戏称他为“恋爱专家”。这一方面是夸奖小丁的魅力,当然,这个绰号也暗含些许“花心”的讽刺意味。

毕业之后,小丁成了一家外资公司的高级职员,收入颇丰,再加上他出众的相貌,吸引了很多女孩的注意,其中,不但有暗恋他的,也不乏向他大胆表白的。但小丁的眼光颇高,早就看中了在同一座写字楼的另一家公司上班的白小姐。白小姐是个出了名的“冷美人”,但在小丁强大的爱情攻势下,终于心甘情愿地做了小丁的“爱情俘虏”。

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到来的时候,春风得意的小丁带着美貌如花的女友,来到了聚会的地点。在老同学艳羡的目光中,小丁不禁有点儿飘飘然了。酒过三巡,大家开始天南海北地侃大山,接着,话题被一个同学转到大学校园里罗曼蒂克的爱情故事上去了,大家很自然地聊起了“恋爱专家”小丁的往事。那个同学眉飞色舞地讲述小丁如何引得众女生趋之若鹜,又如何与多个女友卿卿我我。起初,白小姐还觉得很新奇,心里暗自得意自己的男友的魅力。可后来她越听就越不是滋味,觉得小丁简直就是个“花心大萝卜”。白小姐一气之下,拂袖离去。

也许那个同学并不是有意揭小丁的短,但是他绘声绘色地描述小丁“花心”的往事,确实给小丁和白小姐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在老朋友聚会时,可以说一些往事来活跃气氛,但切记嘴下留情,千万不要随便揭人家的短,否则很有可能破坏了聚会的气氛,甚至损害朋友之间的感情。

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别人的短处,所产生的效果自然是截然不同的。在交谈中,避免谈及他人的短处,容易与他人建立起情感,形成融洽的交谈气氛;而喜欢谈论别人短处的人,最容易刺伤他人的自尊心,打击他人的积极性,还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不小心谈到别人短处的人,虽然不是有意伤害他人,但别人有可能会误解你的用意,引起别人的不满。

由此可见,在与他人的交谈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在公共场合把他人的短处当作谈话的资料。假如别人向我们揭别人的短,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听了之,不要相信这些话,也不必把这些记在心里,更不可做传声筒来散播这些话。

5.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与人交谈时,要尽量少说负面话,多从正面说话。负面话就是从否定的、消极的、贬斥的、不满的、嫌弃的或者责怪的等方面去说话,而正面说话就是从肯定的、积极的、孤立的、满意的、希望的和爱护的等方面说话。正面说话能够给人以良好的刺激,而负面话让人产生抵触和反感情绪,影响交流和沟通,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恶语”当然是指那些侮辱贬损、攻击谩骂的话。其实,伤人的话不只是恶语。即使你没有口出恶语,但如果经常说负面话,照样也会伤害别人。所以,我们不妨树立一种全新的意识:正面说话三冬暖,负面说话六月寒。

比如,一个人打保龄球,一下子打掉了7个瓶子,还有3个没打倒。你作为此人的指导者该怎么说话呢?如果你着眼于还有3个瓶子没打倒,就会以不满意的口气和措辞说话。这就是反面说话,会使人泄气、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你从肯定和鼓励的方面去说:“好!打得不错,已经打掉了7个瓶子,继续努力会打掉更多的瓶子!”这就是正面说话,能促使对方受到鼓舞,振作精神,把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为什么正面说话才会有好的效果呢?因为人际交流不仅是彼此交换信息,而且是在感情上的相互刺激影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和喜欢良好的刺激,不需要也不喜欢不良的刺激。反面说话或轻或重、或多或少总是给人以不良的刺激,这就必然会激起对方或大或小的自我防卫心理,产生抵触反感的情绪,或明或暗地和你唱对台戏。所以,惟有正面说话才能进行正常而有效的人际交流,负面说话只会阻碍交流,有害无益。

我们再以谈生意为例来加以对照比较。甲、乙双方在交货的时间存在矛盾,怎么谈呢?

负面说话:如果贵方不在时间上按我方要求办,那就甭想达成协议!

即使乙方很愿达成协议,甲方如此从负面说话,也会使对方抵触反感,从而一口咬定在时间上不可能按甲方的要求办,结果不欢而散。

甲方如果能从正面说话,那就会争取成功,至少还有商量的余地,有可能获得成功。

正面说话:如果贵方能在时间上尽力提前20来天,我们达成协议就没多大问题了,请您多加关照好吗?

这样说话会促使对方通过逻辑推理,权衡利弊得失,进一步考虑你的要求,也就很可能改变局面,达成协议了。

假如双方在开价问题上还有差距,你可以比较选择哪一种说法有利。

负面说话:不行,你的开价过高了,你至少低一个百分点,我们才能打交道。要不然,我就去找别的公司了,你可别后悔!

正面说话:在开价问题上,咱们是不是再商量一下。你知道,我很愿意和你打交道。我们之间具有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双方都愿意把这种关系发展下去。现在这个价钱,我本人觉得还可以,但我们领导不太同意,因为他刚刚得到一个情报,说有家公司的开价,比你们的开价低一个百分点。我希望咱们还是合作下去,请你照顾一下我的难处,好吗?

显然,你从负面说话,对方即使想让步,由于情绪上的抵触反感,也会嘴硬气冲起来,一口拒绝。而正面和婉转地说话,能够争取感情上的沟通,让对方理智地思考,就容易把事情谈成。

某大学管理系邀请一位学者举办现代管理科学的系列讲座,因为内容新颖,表达生动,踊跃来听讲的学生不仅有管理系的,而且还有其他系的同学。由于人数众多、座位有限,管理系的学生晚来一步的就没有座位了。为此,负责举办这次讲座的老师向大家发出一个通告:

“同学们,我们这次举办的讲座来听的人很多,为了保证我们管理系的同学都有座位,请其他系来的同学一律坐在第10排以后的座位上。谢谢大家的合作!”

这番话的意图无可非议,但这样说会使其他系的同学有一种“外人”的感觉,似乎不受欢迎。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把话说得顺耳中听一些呢?比如这样说效果就比较好:

“同学们,这次讲座来听的人很多,不论是哪个系的同学,我们都很欢迎!但由于座位有限,为了让别的系的同学也都尽可能坐下,请管理系的同学一律坐在前10排以内!谢谢大家合作!”

爱讲负面话的人,有时是过于理想化,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现实,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还有的人是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其他,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概予以否定。另一种便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别人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正如鲁迅先生曾经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枚放大镜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结果却看到了皮肤间的皱纹和皱纹间的污泥。试想,如果再用显微镜去观察,岂不就是骇人的细菌布满全身了吗!

老爱讲负面话的人,很难与人友好交往,即使他并没有直接说对方不好,但他那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人很难同他找到舒心满意的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人们还会觉得此人太爱刁难,难以相处,常常避而远之,偶有接触,也只好打个哈哈敷衍了事。总讲负面话,最终会成为难以与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少说负面话的关键,是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正如一个故事讲到的: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雨伞,小女儿卖冰棍。晴天雨伞卖不出去,老太太就埋怨老天为什么不下雨;雨天冰棍卖不动,老太太就抱怨为什么不赶快出太阳。后来有人开导她说,晴天你小女儿冰棍卖得火,雨天你大女儿雨伞卖得快,你天天都有高兴事,还有什么可埋怨的呢?老太太这么一想,果然脸上便由阴转晴,心情一下子就好起来了。同样,与人相处,也要热情大度,注意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有时还需要用你身上的闪光点去照亮别人,让大家的心境都明亮开朗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同你友好相处。

可见,同样的事情或者意图,可以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从那个角度说,我们为什么不选取最佳的角度、力求最佳的效果呢?所以,在与人交谈、交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少说负面话,多从正面说话。

6.不要随意插话

在交谈中,每个人都有发言权。但许多人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常常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随意插话、打断对方,这样是有失礼貌的行为,不但会搅了别人的兴致,还会阻碍别人的思想,破坏别人的情绪,引起别人的反感。

老白在镇上盖了一套两层的楼房,当该房子的第二层刚封顶时,几个朋友在他家吃饭。席间,突然来了一位专门安装铝合金门窗的个体户,与老白一见面就递了张名片,并介绍了他做铝合金门窗的优势。老白说:“虽然我们以前不认识,但通过你刚才的一席话,得知你对铝合金门窗安装的经验丰富,假如我房子的门窗让你来安装,我相信你能安装,也相信你能做得很好。但是在你今天来之前,我们厂里一名下岗钳工已向我提起过,门窗安装之事已决定由他来做……”

老白的话还未说完,那个个体户便插话了:

“你是说那东跑西走的小杨吧?他最近是给几家安装了门窗,但他那‘小米加步抢’式的做法怎能与我比?”

哎呀!这话不说还好,一说便让老白顿时拿定了主意,接着说:

“不错,他尽管是手工作业,没有你那先进的设备,但他目前已下岗在家,资金不够丰厚,只能这样慢慢完善,出于同事之间的交情,我不能不让他做!”

就这样,那个个体户只得怏怏离开了。

之后,老白对我们说:“那个个体户没听懂我的意思,把我的话给打断了。本来,我是暗示他,做铝合金门窗的人很多,不止他一个上门来请求安装。我已打听到了他做门窗多年,安装熟练,且很美观,但他的报价很高,我只是想杀杀他的价格,可他的一番话攻击了我同事小杨的人品,我宁愿找别人,也不要让他来安装我的门窗。”

这本来是一桩很不错的生意,最终却以失败告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个个体户过于急躁,不等人家把话说完,甚至还没有听懂别人的意思,就打断别人的话头,结果把眼看就要到手的生意给丢了。

谈话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最佳方式。会说话的人,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会很注意地倾听,然后适时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不会说话的人,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随时摆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一有机会,马上插嘴。

如果一个人正讲得兴致勃勃,听众也正听得津津有味,而此时你却突然插嘴。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说话者对你没有好感,很可能其他人也不会对你有好感。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应该耐心地聆听他人的话,注意不要插话搅了对方的兴致,这时,点头示意比贸然插嘴要好得多。

插话,就像是一把“钩子”,不到万不得已时,最好不要用它。约翰·洛克指出:“打断别人说话是最无礼的行为。”所以,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应该:

不要用不相关的话题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要用无意义的评论扰乱别人的谈话;

不要抢着替别人说话;

不要急于帮助别人讲完故事;

不要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断别人的正题;

不要打断他人的话去争论一些毫不重要的细节。

在听别人说话时,假如你真的有没听懂的地方,或者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中途突然提出问题,而应该等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如果你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别人:“等等,你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对方就会产生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

听人说话,务必有始有终。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为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就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对方的思路,使对方忘记真正要讲的话。

总而言之,请你记住一点:不要随意插话。除非说话的人讲话的时间拖得过长,他的话不再吸引人,甚至令人昏昏欲睡,已经引起大家的厌烦,这时,你打断他倒是做了一件好事。

虽然在别人讲话时,插话是十分不礼貌的,但如果有必要表明你的意见,非要打断讲话,那么你就必须十分注意自己的插话技巧。

(1)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看法,一般也不要打断他的谈话。但如果你们比较熟悉,或者问题特别重要,也可以先表示一下态度,待对方说完后再做详细阐述。

(2)交谈过程中,如果你想补充另一方的谈话,或者联想到与谈话有关的情况,想即刻做点说明,这时,可以对讲话者说:“请允许我补充一点”,或者说:“我插一句。”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插话不宜过多,以免扰乱对方的思想。

(3)当你要找交谈者中的某一人处理事情时,可以先给他一些小动作的暗示,他一般会找机会和你讲话。你也可先向他们打个招呼:“很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当他们停止交谈时,即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说明来意,一旦事情处理完毕,立即离开现场。

(4)如果你想加入他们的谈话,则可以找个适当的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的谈话吗?”或者,大方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同事互相介绍一下,就能很快打破生疏的感觉。

总之,在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随意插话,但如果不得不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一定要注意插话的技巧,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交谈的顺畅与和谐。

7.不要调侃别人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隐私。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哪怕你和对方的关系再亲密、感情再好,也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公布于众,更不能拿别人的隐私当笑料来调侃。

某饭店老板和妻子结婚两个月,就生下一个小孩,邻居们赶来祝贺。老板的一个要好的朋友乔尼也来了。他拿来了自己的礼物——纸和铅笔,老板谢过了他,并且问:

“尊敬的乔尼先生,给这么小的孩子赠送纸和笔,不太早了吗?”

“不,”乔尼说,“您的小孩儿太性急。本该九个月后才出生,可他偏偏两个月就出世了。再过五个月,他肯定会去上学,所以我才给准备了纸和笔。”

乔尼的话刚说完,全场轰然大笑,令饭店老板夫妻无地自容。

从这以后,这位饭店老板总是躲着乔尼。

调侃他人的隐私是不对的,上例中乔尼明显道出了饭店老板妻子未婚先孕的隐私,这样令大家都处于尴尬的局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误和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就会感到难堪而愤怒。因此,在与人交往谈话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敏感区,以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愿为外人所知,如果知道了,应尽量假装不知,给别人留下足够的余地。不经思考地传播、谈论更不足取。

大李和大徐两人不但是儿时的朋友,还是大学的校友,生意场上的伙伴。两人非常要好,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相互开玩笑时也无所顾忌。大徐原在某厂任财务科长,因经济问题被判刑三年,老婆跟他离了婚。出狱后痛改前非,终于事业有成,和大李一起,分别成为某集团公司属下两个分公司的经理。有一次,在总公司的例会上,轮到大徐发言,大徐谦逊道:“我想的意见大家都说过了,就不用再重复了。”大李对大徐的婆婆妈妈感到不满,开玩笑说:“你谦虚什么呢,还怕别人得了你的真传吗?好,你不愿说,我来替你说,你的成功之处在于掌握了‘三证’,一是大学毕业证,一是离婚证,一是劳改释放证。”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大徐的脸一下变成了猪肝色。从此,大徐与大李划地断交,形同陌路。

中国有句老话叫“祸从口出”,因此,出言一定要谨慎,对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要做到心里有数。

一个毫无城府、随意调侃他人隐私的人,不仅会因为他的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还极有可能因此惹祸上身。

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应该谨慎一些,说话应该小心一些,对于他人的隐私应该不闻不问,更不要打探别人的隐私。

在日常交往中热衷于打探他人隐私的人,总是令人讨厌的。这一点在西方显得尤为突出。个人隐私所包括的面很广,如个人收入情况、女士年龄、夫妻情感、他人家庭生活等等,都属于个人隐私的范畴。

在西方人的交往中,“探问女士的年龄”被看成是最不礼貌的习惯之一,所以西方人在日常应酬中可以对女士毫无顾忌地大加赞赏,却不去过问对方的年龄。但是中国人就不同了,有的人常常一见面便问人家“芳龄几何”,弄得女士们答也不好,不答也不好,只好在以后的应酬中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所以在社交中能够避免探问对方隐私的嫌疑,这本身便是应酬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你打算向对方提出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是先在脑中过一遍,看这个问题是否会涉及到对方的个人隐私,如果涉及到了,要尽可能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乐于接受你,还会为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留下好印象,为继续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触及他人的隐私。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迫于形势,不得不提及他人的隐私,这时,你应该采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对方你已经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让他感到有压力而不得不改正。一般来说,知趣的、会权衡的人是会顾全双方的脸面而悄悄收场的。

8.注意自己的口头禅

几乎每个人都有他的口头禅,就像每个人都有他的习惯动作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口头禅已经构成每个人的个人形象的一部分,甚至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语言的风格是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你拥有某种气质的口头禅,你也就容易被人视为属于某种气质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摒弃不良的口头禅,以正面、积极的口头禅取而代之。

一个满口污言秽语,开口便是国骂、乡骂、神经病等口头禅的人,自然会让人觉得粗鲁、缺乏教养;而以“有请”、“谢谢”、“对不起”等作为口头禅的人,则会让人觉得有礼貌、有修养。一个总是有意无意地把“真没劲”、“真无聊”挂在嘴边的人,给人的印象是疲惫沉闷的;而一个喜欢在说话时插几句“讲老实话”、“我实事求是跟你讲”的人,在别人心目中就会显得诚恳、实在。

说话必须要干净、利落、文雅,这不仅是交际的需要,且是培养个人良好谈话修养的要求。因此,我们说话最忌带不文雅的口头禅。这是一种不良的语言习惯,它有损我们的风度,所以必须坚决戒除。不良口头禅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脏话口头禅

有的人说话时经常使用粗俗、不堪入耳的语言。这种口头禅给人粗野鄙俗、低级下流之感,给人留下极为恶劣的印象,不仅降低了你本人的身份和品位,还会使人反感。

(2)废话口头禅

有的人讲起话来,满口“那个”、“这个”、“嗯”、“啊”,这种口头禅往往把语句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言显得拖沓紊乱不流畅。

(3)傲语口头禅

有些人在与人交谈之中,经常使用如“你知道吗”、“我跟你讲”、“我告诉你说”、“你明白吗”等等。这些往往只是说话的一种语言习惯,在句子里没有实际意义却反复出现。这种口头禅给人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

口头禅大多是在无意识中不自觉形成的,不良的口头禅能够反映出我们身上某些修养的欠缺,而这种欠缺有的比较明显,有的则从微妙的细节体现出来。出于工作和社交的需要,我们必须经常与人交谈,要想给人留下彬彬有礼、谦逊干练的形象,我们首先要摒弃不良的口头禅。

你可找出平时频率最高的粗话脏话,集中力量改掉它,并且在每次说话前,都要提醒自己,使说话语气暂时停顿一下,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脏话改掉了,其他粗话脏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

同时,你还可以录下自己的讲话,闲暇时常听听,会对自己不良的口头禅引起反感。这样,能促使你以后讲话时保持警惕,逐渐消除不良口头禅。再次,你可以把自己要戒除坏习惯的想法告诉周围的朋友,求得他们的帮助和监督。许多戒除不良习惯者都深刻体会到,别人的帮助和监督十分重要,是防止复发的有效手段。你讲粗话脏话,已是习惯成自然,往往讲了自己还不在意,如果旁边有人及时加以提醒、监督,将会有利于你抑制和克服讲粗话脏话的不良习惯。

在摒弃不良的口头禅的同时,我们还要“优化”自己的口头禅。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一下两个小例子:

有一个男人,他的口头禅非常特别,就是很简单、也很有力度的四个字“问题不大”。平时,每当遇上什么麻烦事、困难的事,他总是说“问题不大”。这句话,一方面表明了他能够正视现实,认识到问题的确存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强烈的自信心,让别人感觉他总是在俯视这些问题。就是这极具感染力的四个字,让大家在慌乱不安的时候,犹如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是因为这四个字,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有个女孩,不知道为什么,别人总是不愿意和她交谈、交往,她自己也觉得很苦恼,有种被人摒于圈外的落寞。于是,她去问她最要好的一个朋友。她的朋友琢磨了好久,最后说,也许是你有几句口头禅,正是使他人感到不快而不愿与你交谈的原因。比如每当别人说起某件新闻时,你总会无意识地说“我不相信”,一下子就扫了别人的兴,久而久之,别人也就不愿和你多说话了。女孩自己想想,的确是这样。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养成说另几句口头禅的习惯。比如把“我不相信”改成“这是真的啊”!这样一来,不仅使她的话显得真切,同时还带有一种深深的信赖。对方听到这种天真热情的反应,当然会情不自禁地感到喜悦,慢慢地,有很多人都乐意与她交往、聊天了。

在社交中,要想树立良好的社交形象,展示独特的社交魅力,你一定不要忽视自己的口头禅。如果有不良的口头禅,一定要坚决摒弃,同时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口头禅,从而树立自己正面、积极的形象。

9.避开常见的口才“雷区”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谈话者,能够跟他人进行轻松、愉快而成功的交谈,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谈话的禁忌,小心地避开常见的谈吐“雷区”。谈吐的禁忌有很多,需要你在日常的谈话中不断总结积累。以下这些禁忌是我们应该在谈话中尽力避免的:

(1)喋喋不休

爱喋喋不休地抱怨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像沿街乞讨的乞丐。他们与人见面,张口就说“我的命运太差”,闭口就说“我的工作让我很烦”,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无数小事与无尽烦恼向别人倾诉,哀叹不已。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烦恼,而别人有什么义务浪费时间听你那容易破坏心情的过分唠叨与抱怨呢?所以喋喋不休地抱怨只能引起别人的厌烦而不是同情。

A是一家外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在工薪阶层中已算是颇为丰厚了。下班后A一与人谈话,就让人感到她有满腹牢骚:“我每天生活得真没劲,实在不愿意给外国人做事。”“我现在只有钱,没有别的,为挣这点钱一点自由都没有,干不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真是没意思透了……”只要这样的话一出口,她就会滔滔不绝,一个小时都停不了。如果你满心同情,真心诚意地鼓动她去从事她真正感兴趣的工作,去发挥她自己更大的才能,她是绝不会去干的,而且她又会喋喋不休地给你列出其他工作是如何的不尽如人意,自己有一万个理由不能换工作。

(2)枯燥无味

有一类人说话别人不爱听,并不是因为喋喋不休,而是因为说的话太枯燥乏味,没有一点儿波澜和惊奇。他常常是夫子自道,观念单调,言语乏味。这类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使人感到厌倦了。

B是一个喜欢把生活中的小事像流水账似的讲给别人听的人。虽然不是喋喋不休地重复,可是每件事都平淡无奇,并且与谈话对象往往没什么关系,真不知道B为什么会拿出来讲。

“我昨天晚上跟我们主任去吃了一顿火锅,有羊肉、有腊兔,还有空心菜。我喝了酒,还醉了,不过还好我自己骑车回家了。”“我还记得小时候……”

这些没有重点、没有观点、平淡无奇、像白开水似的话,很快就会让聆听者失去耐心。

(3)武断暴躁

武断暴躁的人是一种特别没耐心且相当自负的人。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要追问为什么或找个解释,他会很暴躁地用最短的一句话让你血脉贲张而闭嘴。他们常说的话是:“不要烦我。”“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好说的。”

C是一位学业优秀的工科博士,他把自己的电脑借给他的师弟,他师弟用了一会儿就来找C,告诉C电脑出了故障。C还未听完就说:“我的机器没毛病,你自己不会用罢了。”说完扭头干别的去了,一副无须争辩的架式,一点都不顾及站在一旁涨红脸的师弟。

其实,C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也有可能错了,或者弄清楚师弟是不是有不会用的程序呢?这原本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若换一种说话方式,或改变一下态度,是绝不会造成如此难堪的局面的。

(4)空泛说教

人们往往容易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高,年龄比别人大,潜意识里就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有经验,比别人懂得多。因此往往在谈话时容易带有说教的腔调。

当然,不能完全把说教一棒子打死,有时的确也有正确的忠告,但这些忠告也经常因带有说教腔引起谈话对象的逆反情绪,而不被接受。既然是要说服教育别人,那么就该注意如何使别人接受你的意见,所以要力避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要拿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我们见到的说教者常常如此说:“你须知道我并不是在干涉你的作为。”“现在我不喜欢讲这一类事情。”“我觉得有许多话不得不同你讲。”或者:“我也许不应讲这些话,可是我想你会明白这些话的好处的。”

其实,说教者说的这些话,应该是在别人接受观点时,自然而然地从心里产生的想法。而由说教者嘴里说出,说得再多也只是空洞的说教而已,收不到任何效果,反倒惹人生出抵触情绪。

(5)自我吹嘘

大言不惭的人也许会引起人们一时的兴趣,他所说的那些背离事实的故事,在疲倦的时候听听倒也无妨。而他讲的往往还有声有色,故事完整,波澜起伏。只是他讲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他自己。如果你留意一下,几乎每句话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字“我”,这个无限重复的“我”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D是某大学讲师,总爱在人前吹嘘自己结识了多少名人,发表了多少文章,培养了多少弟子……日子久了,连他的学生都在背后讥讽他为“牛皮大师”。大言不惭、吹嘘自我的人到头来反而给人家留下浅薄和无知的印象,同时,他那过分关注自我、忽视旁人的“自我中心”最终会沦为“自我孤立”。

(6)说长道短

笑话、幽默、奇人逸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交际润滑剂,但一旦走过头了,沉浸于那些不堪入耳的黄色玩笑,或出言庸俗,常被人认为是缺少思维能力和知识浅薄的家伙,而失掉自己人格的尊严。

由于缺少健康、高尚情操的引导,低级趣味的人往往爱关注无聊的琐事,爱探听别人的秘密轶闻。有时是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是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类人还会把这些秘密轶闻添油加醋,然后传扬出去,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对于这类爱说长道短的人,当他向你发问时,你最好不要直接答复他,只需转弯抹角地让他自己发觉他的问题只是废话就可以了。

(7)小题大做

爱小题大做的人,常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一件很渺小而不合乎需要的事物上。若要他讲述一段遭遇,他一定会不厌其烦地反反复复地用五倍以至十倍的时间来讲述他的故事。你往往听上半天,已经被他众多的不必要的细节弄得晕头转向时,还不会听到他讲述的故事的要点。如果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你想理出故事梗概,问他一句:“喂,你所讲的那位穿灰色风衣的女人究竟如何呢?”他仍只轻描淡写地回答你:“不用急,我就要讲到她了,你先听我把这个说完。”接着,他又啰嗦地说上很多无关紧要的话。

假如这位小题大做者,如果能看出听他讲故事的人如此耐烦完全是因为礼貌,那么他必定会决心把要说的话整理完后才讲。又如果能看出对方对故事并不感什么兴趣,他也会采用种种努力使故事讲述得更紧凑一些。遗憾的是,他们始终观察不出听众的反应。

(8)自说自话

交谈是两个人的事,应该形成一种交流,可是自说自话者常常只说自己那方面的事。他不管别人接受不接受,或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自己说自己的。

E是一位年轻妇女,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她常常以此为自豪。她总是不由自主地讲她儿子的一切。她不但同她的朋友们讲,就是对好些只与她谋面过一两次而不喜欢听这类事情的初交,照讲不误。有时,别人故意把话题转移开,可一停下来,她就又回到原来儿子的话题上了,让人觉得好烦。

自说自话的人,脾气一般都很好,只是他们往往认为自己所感兴趣的,别人一定也和他们一样感兴趣。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位自说自话者,该怎样应付呢?最好是尽力使话头转向别的方面去,不给他机会自说自话。同时,我们自己把该说的话说完后,就礼貌地告辞。

(9)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的人是一群非常固执的人,我们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使他改变或使他承认自己的错误。这种人自己认为是对的意见,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总不能使他动摇。他喜欢争辩,倒并非因为他为争辩真理而争论,只是希望更巩固他那独特的意见罢了。即使他明白自己失败了,他还是不肯承认,还要固执己见。

执迷不悟者和自说自话者是有所不同的,自说自话者也许有好脾气好学问,说话时能顾到前因后果。执迷不悟者只是一味固执而已,他常常是自私的,甚至比大言不惭者更自私。对付这种人并停止与他的讨论的最好妙法,便是置之不理。

(10)自作聪明

有一类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摆出一副什么事都知道的架势,因此在言语行为上,总认为别人说得不好,考虑得不周。其实他的意见也高明不到哪儿去,或者根本牛头不对马嘴,让人既好笑又好气。

F与他相恋了5年的女友分手了。情绪低落,意志消沉。F的一位朋友为了劝他,说了一大堆那个女孩的坏话,还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故作潇洒地劝F该怎么做。其实F虽与女友分手,但对那女孩依然怀有深厚的感情,何况5年的恋情毕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当F的这位朋友自作聪明地劝说一番后,只是让F更难受了一些。

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还特别爱说话,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比谁的意见都好,爱大着嗓门到处嚷嚷,以炫耀自己万事通的本领。

拿这样的家伙怎么办呢?办法是有的,最好的办法便是给他一个不言不语。当时不要说一个字,也不要露出任何表情,只当这个家伙不在场似的。这样做几次之后,自作聪明者便会真正聪明一回,感到自己没有被理睬而闭口。

(11)言而不实

言而不实的人说话很少有个准数,要么与事实本身不符;要么说一套、做一套。如果长此以往,极易失去别人的信任。

G是某乡镇企业领导,明明是亏损企业,但为了自己的面子,上报时说盈利多少多少,结果该企业不仅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扶持,还得多交利税。对此,工人们愤愤不平,议论纷纷。

有些时候,言而不实的人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更多的时候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话从他嘴里出来就走样了,或有夸大,或有虚构。因此,对于言而不实的人,你最好只是姑且听听,有必要时再自己调查核实一下,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12)语言刻薄

有人天生伶牙俐齿,说话咄咄逼人,攻击性特别强,而且往往伴有冷嘲热讽,言语刻薄。这类人常被形象地称为“刀子嘴”。

H和I是某大学同宿舍室友。H长得不错也爱打扮,是那种追求时尚的青春女孩儿,I来自农村,质朴、腼腆、内向。在H的眼里,I根本就是一只土气的丑小鸭。

一天,H回到宿舍,看到桌上放着一支黄玫瑰,而没有任何留言。H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某位她的崇拜者送来的,而其他同学说也有可能是I的。H微微一笑,很不屑地说:“噢,怎么可能是她的呢?我想,男生再怎么无聊也不会无聊到给她送花吧!”结果正巧被刚下自习回来的I听见了。这一尖酸刻薄的话语极大地刺痛了I,结果,这两个同处一室的朋友从此连话都不说了。

言语刻薄的人往往因为一句话就会失去别人的友谊和信任。

(13)辩论成狂

有的人特别爱辩论,不是那种为了真理而辩论,而只是为了辩论而辩论。无论别人说什么、怎么说,他总要拿出不同的或相反的观点与别人对垒,似乎这样很有趣,这种人被称为辩论狂。

辩论狂的天性,即想使每一次谈话都转成辩论,而在辩论中,从不控制他好斗的天性。“你这儿错了。”“啊!那是你造成错误的所在。”全是辩论狂爱说的话语。辩论成狂将会吓跑他周围的朋友。

正如谈吐有一定的技巧一样,谈吐也是有很多禁忌的。只有在日常生活的谈话中多加注意,避开常见的谈吐“雷区”,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谈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