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性健康蓝皮书:我们的性,我们的性“福”
10655500000018

第18章 学校性教育

学校性教育是以学校为主要场所,透过制度化的方式,有专门的师资人员,把有关性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课程当中(或单独设立课程)。在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中,学校性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本章着重介绍学校性教育开展的现状及其特点。

15.1学校性教育的定义

性是人生命中自然而健康的组成部分,性有肉体和心理的层面,也有社会、伦理和精神的层面,各方面相互统一才是健康的。因此,与“性”相关的教育并不只是有关“性”的基本知识方面的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性教育涉及性价值观念和性态度的建立。从性教育的内涵而言,性教育不仅包括解剖和生殖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强调两性之间态度的发展和引导;并通过社会技能的获得和提高,达到性与生殖的健康,以及相应权利的维护与保障。因此,性教育不仅是成长教育、生活技能教育,更是人格教育,是人生的重要议题。

对于处于不断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而言,性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正确的性态度对稳定的性情感和良好的性适应都起着积极作用。因此,性教育应该从很早的年龄就开始,作为一项有效的教育,以一个渐进的过程和有效的方式,为处于不同年龄和不同学习阶段的青少年提供适当的信息,满足成长与健康的需要。

学校性教育是以学校为主要场所,透过制度化的方式,有专门的师资人员,把有关性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课程当中(或单独设立课程)。学校性教育的开展应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成长特点,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为在校青少年提供无偏见的、正确的、系统的、适宜的和实用的性信息。

15.2学校开展性教育的目的

性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拥有正确的性知识,协助学生认识及适应成长中的性生理或心理转变所引起的困扰和顾虑,让学生更能接受自我和建立自信;性教育也是让学生学会有关人际关系及与人相处的方法,培养尊重及爱护别人的能力;并协助学生培养开明及负责任的性态度,不至于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以及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上存在的性现象,培养学生分析和确立正确价值观念的能力。

具体而言,学校性教育开展有如下的目的。

(1)提供正确的性知识性教育课程应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道德伦理各方面,向学生传授充足和正确的性知识,以便学生在知道行为后果的情况下及时做出决定。性知识应包括成长与发展、人类生育、人体构造、自慰、怀孕、分娩、亲子关怀、性冲动、避孕、堕胎、性虐待、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染性疾病。

(2)培养正确的性态度与价值观提供青少年思考、探索及评估自己的性态度的机会,以此发展其价值观,提升自尊心,发展对两性关系的洞察力,了解自己应有的义务与责任。性教育虽然不是说教,也不是灌输教条,但应让学生认识到健康的性价值观念,例如关怀、信任、诚实、平等、尊严、正直、尊重、承诺、责任等。

(3)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具体包括沟通、判断、作决定、拒绝不良影响的技能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并有效协助在校青少年发展彼此照顾、互相支持、非胁迫及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

(4)建立负责任的性观念与行为协助青少年思考与“性”相关的健康议题,包括禁欲、如何抗拒性的诱惑及避孕和其他健康措施的采取等,从而减少性问题的出现,包括非预期的怀孕、性虐待、性暴力、性传播性疾病与艾滋病的传染等。

15.3学校性教育开展的基本原则

几乎在每个国家,学校性教育的实施都遭遇合法性、文化差异、宗教障碍以及来自父母、教师、卫生保健服务提供者、社区组织等方面的反对、质疑或是在性教育的需要及性质上不能达成一致。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性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哪些,如何来讲授,以及由什么样的人来担当性教育的师资,等等。核心问题是担心学校性教育的开展会不会起到反面和消极的作用,如,使处于性活跃阶段的青少年情欲更加泛滥等。其实,这种担心源自于对学校性教育认识的不足,或是陈旧观念使然。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报告指出,性教育的开展能够延迟青少年性行为的发生,并有助于采取安全的措施来保护健康。为真正达到性教育的目的,学校性教育的开展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性教育开展之前要了解在校青少年对性教育的需求

通过情况分析,可了解在校青少年已知道的有关性问题、对性的感受、性的活动以及存在的焦虑问题等。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想知道什么问题,在他们看来哪些与性有关的议题是很重要的。这些为性教育的师资在设计教育课程内容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保证了性教育的针对性。

2.性教育应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

学校性教育的立足点是让学生明白自己是有性有欲的人,有权在与性相关的议题上,自己做主。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的性健康,使青少年主动采取有利于性健康的行为。为达到这一目的,青少年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性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性道德观念,需要建立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并学会应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在学校性教育的开展当中,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和相关技能的获得是性教育的重点。

3.性教育的内容应“适时”、“适量”、“适度”和“适当”

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不同的,而且也有个体差异。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以及大学),其成长特点不同,心理需求也不同。基于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性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学生为本,采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合理教育方法,依据学生感受到的需要而加以配合。学校性教育内容的设置和开展的时机,应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为核心,依据心理发育和成长特点进行,以“适时”、“适量”、“适度”和“适当”原则来进行。

4.性教育师资应具备优质的技能

作为性教育师资应具备如下技能:①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技能;②具有设计课程的能力,以及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教育的能力;③掌握基本的人类性知识,并不断进取、吸收新知识;④对学生充满爱心与热情,并绝对尊重每个学生保持沉默及保守隐私的权利;⑤以良好的气质与风范,做学生的榜样;⑥能认识到哪些是超出自身能力、需要专业人员帮助的问题,并主动求得帮助。

学校性教育的开展关键是教育者自身对于“性”的态度和理念,教育者应将“性”作为一个人个性的组成部分,是健康美好人生的基础,是人类关系中高层次的爱的表现,而不应一味强调“性”的负面状态和作用,不应将性教育看作是一项“教化”、一项为学生而设的单纯的课程教学,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经验。

15.4学校性教育开展的内容

15.4.1性生理教育

主要涉及身体的基本结构、生理卫生常识,让学生按照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来照料自己的生活,正确看待生理现象,比如遗精、月经、性自慰等,消除羞恶、恐慌心理。也包括了解“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知识,能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差异及其变化规律,能够适时接受自己性生理发育逐渐成熟的事实。

15.4.2性心理教育

主要包括介绍性生理的变化所带来的心理焦虑与不安,引导学生以坦然、健康的心理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协助在校青少年了解性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正视自身性心理发生、发展的事实,克服性神秘感、恐惧感、自责感、罪错感,达到促进性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15.4.3性道德与性法制教育

性道德内容主要包括:对异性的态度;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如何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等。性法制是保障、规范和调整人类性行为、性关系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法律制度的总称。学校的性法制教育主要是对处在青春期的男女进行有关性的法律规范和守法意识的教育,目的是使青少年充分了解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有关政策的规定,自觉地树立守法意识,并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调整或约束自己的性行为,更有效地保护自己,使自己的性行为合法化。其意义在于使在校青少年提高性道德观念,防止性罪错的发生,从而对青少年健康的成长和社会的安定、家庭稳固起到有利的作用。

15.4.4性审美教育

性审美教育是指在性的问题上能分辨美丑,区分色情与艺术。通过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让学生懂得:人类的性并非只是“本能”,而且与情感紧密相关。只沉湎于肉欲,唯“性”主义是不值得提倡的。通过性审美教育,使得学生能够远离色情,脱离庸俗,培养健康情趣。

15.4.5性安全教育

性安全教育是教育学生懂得性的自我保护,如:避孕知识和方法的选择;怎样克制自己的性冲动,避免过早地偷食禁果;避免他人的性骚扰;在与异性相处时怎样避免遭受性侵害和约会强暴的发生;远离毒品;艾滋病与性传播性疾病的预防等等。

15.5国内外学校性教育的开展

15.5.1国外学校性教育的开展

从世界范围来看,性教育纳入到正式学校课程的过程都经过了曲折的过程。

瑞典有着全世界最早和最完善的正式性教育,针对7岁以上所有的中小学生实施。从1942年开始,瑞典开始在小学实施自愿性的性教育,1945年编印了第一本性教育教师手册,1955年起在中小学全面实施强制性性教育;1956年,瑞典教育部开始出版发行《性教育指导手册》;1965年又为高中生编印《性教育指南》。瑞典的性教育除了坚持预防、引导、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外,更强调并突出“性”的正面价值和在人生中的积极作用。瑞典性教育的有力推行,使得青少年妊娠率和堕胎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

在英国,性教育被界定为人格与社会教育的一环,列入保健教育中。对于5~13岁的学童,着重进行生命诞生、身体结构及面对初潮的教导;对于11~16岁的青少年,则重视进行避孕、性病、堕胎及同性恋等知识的教学。英国于1980年首次制定关于性教育的法律,规定地方教育当局应有推行学校性教育的义务,1985年英国初等学校约有半数以上学校实施性教育。1986年英国教育法规定,性教育的开展将直接由学校董事会决定。

澳大利亚从20世纪80年代才在高中阶段为学生讲授一些关于避孕和性传播疾病的知识,目前,性教育的开展情况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从小学5~6年级即开始介绍青春期发育,内容涵盖性发育、性别表达、性别角色与责任及其生理、社会、情感变化等;7~8年级讲解青春期知识,包括青春期生理、与青春发育相关的社会和情感变化以及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9~10年级进行药物教育,并扩展对家庭关系、伙伴关系及性关系的认识。

美国的青少年性教育又称为家庭生活教育,它大致经历了如下的模式演变:从贞洁教育到安全性行为教育,再发展至性道德和安全性行为并重的教育,最后定位于以人格为基础的综合性教育。以人格为基础的性教育认为少女怀孕、性病流行和性罪错等本质上是由生活方式的选择造成的,而生活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个人的人生观,所以性教育以人格为中心,融性文明、性道德和人生观教育为一体,注重培养个人崇高的人生观。它倡导“婚前性纯洁是未婚男女唯一有道德且有益身心的选择”;指导年轻人如何驾驭性欲且告之这样做的好处;就婚前性行为对于情感、道德、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给予详尽正确的信息;教育并引导学生为将来能有成功的婚姻与家庭而做好准备;告诉青少年人世间的善恶标准;阐明性行为与爱的差异;强调社会责任和为别人着想而作出选择的意义,并邀请父母积极参与。

日本的性教育主要从战后开始,其发展历程同美国大致相似,经历了纯洁教育、面向性解放的性教育和建立综合观点的性教育3个阶段。

美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青少年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大同小异。都是根据各阶段儿童、青少年发展发育状况采取螺旋式教育。其内容贯穿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除了涉及性生理结构、生殖健康、性道德伦理、性病及预防等知识层面,还考虑到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来调整青少年在各年龄段教育内容的侧重点。

15.5.2国内学校性教育的开展

国内的学校性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在中学阶段开设的《生理卫生》课程中有部分内容是与性生理知识相关联,但该课程在许多学校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因其内容的局限,又缺乏有效的教育模式,并不能称之为是合格的性教育。

时代发展至今天,情况依旧。各级学校(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开设的《健康教育》课本虽然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女性与男性生殖器官的知识,但依然停留在多以性生理的解说为主,教学内容偏重疾病预防及治疗,比较欠缺社会及心理问题的探讨,并且在内容层次的衔接上出现中断。此外,性教育始终缺乏系统的教材与充分的师资,跟不上社会时代的脚步。

(一)国内学校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综合目前国内已经开展的学校性教育的状况,虽然有的已经探索出有一定价值的经验和成果,但是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的改善。

(1)重视性的生理层面,轻视性心理和性伦理教育性生理教育讲得多,而性心理教育和性伦理教育两方面提得较少。事实上,后者对前者起到一个支配的作用,没有性心理和性伦理的教育,性生理的教育形同虚设。

(2)重课堂教育,轻环境(家庭)教育人的观念和行为是受自身生活环境影响的,老师和学校只是环境因素之一,其影响力也是有限的。社会毕竟是由成年人主导的,青少年在性观念和性行为方面的混乱,很大程度上正是受了成年人的影响。开展学校性教育的同时,也应积极开展家庭性教育,并相互结合。

(3)重知识讲授,轻价值教育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任何行为的形成都受制于一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念。性教育也一样,既要依靠知识教育、正面引导,同时也赋权给受教育者,使其学会做决定,并在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支配下,实施负责任的行为。

(4)强调教师的权威,忽视对受教育者的“赋权”

性教育的目的,是鼓励青少年获得有关信息资料后,能够以自己成长的背景、教育或个人经验,来衡量和面对性行为或其他抉择的后果,并明白自己所能承担责任的能力范围,做出判断和决策行动。如果学校的性教育只是教育者“权威知识和信息”的传递,缺乏受教育者的参与,或是受教育者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欲和想法,而总是受控于教育者的影响,无疑,自身主动的行为改变将会受到影响。

(二)国内学校性教育开展的模式

在社会各类性信息充斥且快速传播,以及性侵害事件频频发生的社会现实下,加强学校性教育是非常适宜的策略,因为有组织的性教育才是成功的性教育。因此,我国开展学校性教育,应从国情出发,做到针对性强、适时、适度和有效。在学校,可以单独设置一门课程在课堂上进行性教育,作为正规课程的一种,也可结合通过非正规课程进行实施。

1.全校活动

学年中可举办各项以家庭生活、了解成长为主题的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展览、电影及幻灯放映、墙报、海报设计、书展、辩论、访问、调查、设置疑难信箱、印制小册子、问答比赛等。通过多样化的全校活动,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可增加学生对性教育的认识,也可以创造良好的开展性教育的氛围。

2.咨询辅导

很多学生在遇到性疑问和家庭问题时,都极需个人辅导,他们之中,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破碎家庭、不健全的家庭,或被坏朋友威胁、离家出走、经常被骚扰等等;教师应运用适当的辅导方法,协助他们解决性与情感的疑惑。

3.形成一个跨科目的课程,实施联科教学

教学辅导组、道德教育组可与健康教育组合作,把各科老师组织在一起,共同策划性教育的内容,并渗透到伦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和安全教育等科目中,成为一个联科讲授的跨科目课程,不同科目的老师可针对不同议题和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进行讲授。

作为教育机构,学校承担性教育是不可推辞的责任。相信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下,性教育能够更加成功地开展下去。

(彭涛饶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