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10654500000041

第41章 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不是笼中的鸟,总有一天,他会自由地在外面飞翔。与其让他长大后还在飞的过程中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不如在他年幼时便多多传授飞翔的本领,让他在广阔的天空中也可以无畏地展翅翱翔。

过度地溺爱常常会造成一种现象,那就是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能自作主张,也无法自作主张,久而久之,孩子也产生了一种强大的依赖性,凡事都希望在父母的羽翼下完成,自己却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最后的结果是谁都没有安心地站好自己的位置,所以也绝不可能达到希望的目标。

我们爱孩子,但往往最后却演变成了害孩子,使孩子身处社会的大熔炉之后手足无措、举步维艰、精神脆弱。孩子从小便应该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哪怕起初孩子处理得很蹩脚,至少他能从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慢慢地加强能力与完善自己。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予人现成的鱼不如给予他捕鱼的方法,给鱼是暂时性的,谁也不可能对谁保证一辈子的无偿供应,而给予捕鱼的方法却能让人终身受益,一生无忧。不管是生活还是知识,都是一样,传授既有的,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的方法。

一个家庭里可能常常有这样的矛盾,爸爸喜欢让孩子体验,让孩子去独立完成某件事情,而妈妈却会阻拦:“孩子还这么小,能做什么?’’特别是成员比较多的家庭,既有爸爸妈妈又有爷爷奶奶,一家人的教育方法肯定无法达成一致。大人会在无形中为孩子降低要求:5岁的孩子连3岁孩子能做的事都不让做,9岁的孩子本来早就该学会做的也没有学会,10多岁的孩子仍然还是撒娇着推托了7岁孩子就该独立完成的事情。如此,孩子永远都是处于与他年龄不相应的能力水平上。

小明已经读四年级了,总是很晚才起来急匆匆地去上学。这天,学校组织活动,小明又是晚起,爬起来口没漱脸没洗就吃起东西来,当然被子也没有整理了。妈妈在一边说他:“这么大的人了,还不会叠被子,还总是这么懒。”小明嘻嘻笑:“妈妈,你帮我整理一下嘛。我一会就要赶着去学校了。”妈妈有些无奈:“儿子,你这么大了,这些事情要学着自己做。”小明撒娇道:“谁叫我是你的好儿子呢!妈妈,帮我做一下嘛。”妈妈说了一句:“真是,跟你爸一样懒。”便又去帮儿子整理了。

小明在家里很懒,从小爸妈就很疼爱他,一点儿事也不用他插手,大了,自然什么事也不想做了,除了做做该做的功课,家务活简直与他绝缘。

小明不但在家里懒,在学校里也一样。每次劳动课,他都是想方设法地躲,就连轮到的值日也不肯做,小明有办法,花钱请同学代劳。

有些同学看不惯小明的做法,把这事报告给了班主任李老师。

李老师是个要求很严格的老师,立马就叫小明把家长喊来。

经过与小明父母沟通,李老师严肃地提出这样下去对小明的发展很不利,需要一起调整孩子的状态。父母也意识到了错误,开始积极配合老师的做法。首先让孩子从自己的事情做起,每天调好闹钟,闹钟一响,必须起床,自己整理被子,洗漱,穿戴整齐,保证上学不迟到、不早退,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在这些事情做到的基础上,再给孩子分配一些别的任务,比如饭前摆放筷子,收拾碗筷,学洗自己的衣服等。在学校里,老师也对他抓得紧了,每次劳动都分配给他任务,并监督他执行。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小明的作风大有改观了,不再是那个懒孩子了。

其实孩子天生都是活泼好动的,而大人的一些不良教育习惯让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做事习惯,使孩子成了一个真正的懒人。这其中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家长总是把孩子当成孩子,总是感觉孩子很弱小,需要保护,需要关爱,需要扶持,而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孩子在渐渐地长大,他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活动,有自己的独立性,家长不能把孩子的这些都牢牢地抓在手中,要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要想让孩子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应解放思想,放手让孩子独立分析、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遇到事情要冷静,积极设法克服困难,而不是消极地等待。让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当遇到与小朋友争执时,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在遇到有关孩子的事情时要征求一下孩子自己的意见。或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做得不十分恰当,但是就是在这些小事的处理过程中,孩子才渐渐成熟起来。家长要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帮助他们不断地成长起来。

总之,我们真正给予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就等于给予了孩子未来的一切。